讓·弗朗索瓦·納米亞
一
他赤裸著上身站在懸崖上,兩條胳膊順著身子挺得筆直。游客圍著他,向他搖著照相機。
這些游客是被導游糾集到阿卡爾科城的一個大賓館的。他們驅車來到墨西哥這個偏僻的海角旅游,是受這樣一個口號的誘惑:“去看一個在您面前會死去的人!”
此人叫米亞,是印第安人。他大約有三四十歲的年紀。胸上橫斜著好幾道用刺刀戳過一樣的傷痕。
他擺好姿勢站在那里讓游客拍照,但沒有笑意。面部表情異常凝重,既無歡樂,也無憂愁,忍氣吞聲,聽任擺布。他不說話,任憑游客圍著他團團轉,哪怕照相機要觸著他的面孔。他聽游客嘰里呱啦議論,就是一言不發(fā)。
導游介紹說,米亞是希亞帕斯山的印第安人,他和他的妻子以及7個孩子住在附近的一個山洞里。
他的大兒子叫托克龐,13歲,和他一樣,將來也要當一個“在您面前會死去的人”。因為米亞的職業(yè)很危險,要是明天他死了不能贍養(yǎng)家了,托克龐就要接替他的衣缽。
現(xiàn)在,米亞為了要得到每個游客只肯出的10個比索,等會兒就要冒死往懸崖下一跳。
二
導游指著懸崖峭壁上的一個小平臺給游客看——米亞將從那里跳下去。崖下是太平洋,奔騰的海水在一個狹隘的小灣里拍打著礁石,掀起巨浪。從平臺到水面有36米高。
游客膽戰(zhàn)心驚地俯身去看,發(fā)出驚叫。一位夫人看了頭昏,連忙勾住丈夫的手臂。另一位夫人則用繩子拴拉住自己的小孩。
導游說,現(xiàn)在是退潮,海灣的水不夠深,不能跳,要等到漲潮時才能跳,那時水深3.6米。像米亞這樣成年累月為游客跳水的人,只要有一次沒跳好,就有可能送死!“夫人們,先生們,20分鐘后水才夠深,趁此機會,大家買些明信片、貝殼、項鏈等紀念品吧?,F(xiàn)在米亞需要養(yǎng)精蓄銳,尤其是晚上拿著火把跳更應如此。這是加倍的冒險,為此,請游客先生們、夫人們多給幾個比索……”
導游很會做生意,他滔滔不絕地講著,麻利地從口袋里掏出常賣的小玩意兒,一只手遞給游客,另一只手收錢。他有如安裝在彈簧上的玩具——黃鼠狼一樣,搖著腦袋,伸手縮腳。只有那印第安人米亞,站在懸崖上做著不緊不慢的準備動作。他開始往自己身上擦一種熒光藥膏,夕陽的余暉將他裹起來,使他變成一尊塑像。
托克龐坐在他父親腳下,像供祭品一樣地替他父親托著膏藥盤子。他害怕,又很驕傲,因為這是他第一次為父親做事。對于富有閱歷的游客來說,這是一張絕妙的照片,父親和兒子好像無意識地提供了這種形象,而且似乎完全置身觀眾之外。但這是真的嗎?腦袋像黃鼠狼一樣的導游竭力解釋的這一切不會是在做戲吧?此時,米亞跪在那深淵之上,兩手合掌,腦袋低垂。
三
導游說,米亞正在冥思——祈求神讓他活下去,哪怕是讓他再冒險一次也行?,F(xiàn)在離冒死一跳只差十來分鐘了,為了讓大家一飽眼福,必須離開當跳臺的懸?guī)r站到百米以外的另一塊懸?guī)r上去。
嘰里呱啦的人群尾隨導游迅速閃開。此時,一個賣香腸和汽水的小販出現(xiàn)了,把一份兩比索的三明治賣給游客。他那個小攤上安裝了一盞雪白的電燈。
米亞和他的兒子在兩盞聚光燈的光束中始終在禱告。
天氣悶熱,太陽整個兒沉到太平洋中,遺留下來的金色霧靄化為青藍色。
米亞站起來,那1.6米高的涂滿熒光藥膏的肌體剪影在暮色中,游人發(fā)出“嘖嘖”的贊美聲。
游客俯身探看深淵,大海波浪起伏。沿著懸崖安裝的聚光燈,照著跳海者將要跳下去的路程。
人群議論紛紛,發(fā)出感嘆,談論著那自上而下向外凸出的懸崖所顯示的危險。
米亞在繼續(xù)完成惟有他才知道的跳水禮儀。此時,他在做一些奇形怪狀、低頭彎腰的動作:向后退,前進,再后退。他拉長四肢兀立,猶如拿著火把將要跳下去一樣。他腦瓜上扣上了一頂黑色的瓜皮帽,只穿一件很小的綴著片狀閃光物的游泳褲。
最后,他站立不動,手里握著兒子遞給他的兩支火把。
他兩只腳掌在緩緩爬行,一直爬到懸?guī)r邊,腳趾伸出巖石,牢牢鉤住石頭,不再動彈。
托克龐和他父親一樣,一動也不動,身穿一條沒有花色的短運動褲,儼然他父親的小化身:同樣的體形,同樣神秘的面孔,同樣的聚精會神,將來有一天要干父親同樣的營生。
時間一秒秒過去,只聽到36米高的深淵之下驚濤拍岸的吼聲。大家默不作聲,一種緊張感從印第安人的肉體上顯現(xiàn)出來,它告訴游客,跳的時刻到了。
米亞拉長身子,從胸腔里爆發(fā)出一聲大叫——一聲聲嘶力竭的狂叫。他舉起雙手,身子突然一松,便朝著閃光的水窟窿飛去。一眨眼,他身子砸起的一個白色的麥束狀的水柱從那水窟窿里升起來,那散落的火炬在水面發(fā)出咝咝的響聲,隨即泯滅了。
四
這一切轉瞬即逝,游客只來得及發(fā)出一聲“啊”的驚呼聲。大家俯下身子,在強烈的聚光燈下搜尋那本應很快就露出水面的腦袋。驀地,一個人嚎叫起來……
誰?為什么?起初大家愕然,因為那水面始終什么都看不見。后來大家明白了,原來這聲音是上面發(fā)出來的,是托克龐發(fā)出來的——他父親為什么還沒有浮出來!
托克龐站在懸崖上叫喊。海水在他父親身體消失的地方又卷起一個漩渦。然而,這漩渦尚未合攏又打開了,因為站在崖邊嚎叫的托克龐跳下去了,那嚎叫之聲又湮沒在另一個、但小得多的麥束狀水柱里。
米亞抱著兒子托克龐的尸體從水里浮出來,他13歲的兒子顱骨砸碎了。
米亞原想教他的兒子怎樣做一個“在您面前會死去的人”,這是他教的第一課。然而這第一課,他卻忘了告訴他的兒子,為了嚇一嚇游客——讓他們誤以為自己被淹死了,有時要在水底下多呆一會兒,這樣可以多得幾個比索!
(馮國偉摘自《羊城晚報》2007年10月15日 圖/傅樹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