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在發(fā)展中走向終結

      2007-05-30 10:48:04項繼權
      南風窗 2007年18期
      關鍵詞:農民改革農業(yè)

      項繼權

      農民不僅是舊時代的弱者。新時代也依然是弱者。在鄉(xiāng)村的發(fā)展中,他們每一天的生活似乎都是在與傳統(tǒng)和熟識的生活告別,在這一過程中,農民承受著很大的痛苦。讓農民自己選擇,提供可以讓這種獨立選擇實現的條件,即使不能讓痛苦消亡,也可以減輕痛苦的傷害。

      40年前,法國著名的社會學家孟德拉斯(Henri Mendras)就曾對“農民的終結”作出宣告。在他看來,20世紀農民站在工業(yè)文明的入口處,這就是在20世紀下半葉,當今世界向社會科學提出的主要問題。

      一個時代的終結

      孟德拉斯所說的“農民的終結”并不是“農業(yè)的終結”或“鄉(xiāng)村生活的終結”,也不是農村和農民的消失,而是“小農”及以此為基礎的傳統(tǒng)農業(yè)社會和農業(yè)文明的終結。

      在他看來,傳統(tǒng)的“小農”正被改造成“農業(yè)生產者”或“農業(yè)工人”;農民雖然存在,但農民的絕對數量和相對數量都會大幅度減少;農業(yè)產出雖然會增加,但以農立國的時代不復存在;鄉(xiāng)村生活仍在延續(xù),但農民的生活日益“現代化”。這是一場社會革命,傳統(tǒng)農業(yè)社會和農業(yè)文明被工業(yè)社會和工業(yè)文明所改造和取代,一個時代走向終結。

      孟德拉斯的預言,對于法國這樣一個傳統(tǒng)的農業(yè)大國,曾讓當時的國人感到震驚。然而,此后不久,他的預言變成現實。

      1955-2000年,法國農業(yè)經營單位數量從230.7萬個減少到66.4萬個,減少71.2%。法國農業(yè)就業(yè)人口從1955年的513萬人減少到1999年的94.3萬人,農業(yè)就業(yè)人口占全社會人口的比例從27%降至4.1%。法國,從一個農業(yè)大國,一躍而成為一個高度工業(yè)化國家。

      法國所發(fā)生的一切,也正在當今中國重現。孟德拉斯的預言,也正成為中國的現實。

      近來到過中國鄉(xiāng)村的人們都驚異地發(fā)現,大凡我國發(fā)達的“典型村”和“明星村”,“村”已經不再是哪個“村”,“莊”也不再是哪個“莊”,早已“城鎮(zhèn)化”了;曾經安身立命的農業(yè)被新的工商業(yè)所取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鄉(xiāng)村生活也被“朝九晚五”、按時作息的工作所代替。就連大寨的“鐵娘子”郭鳳蓮,也早就認識到種田養(yǎng)不活大寨人,要辦企業(yè),開公司。

      鼎鼎大名的華西村、南街村、大邱莊等,莫不如此。在這些地方,“炊煙裊裊,牧童放歌、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田園風光,早以變成了遙遠的過去。

      事實上,在過去的20多年問,中國城市化水平已經從1978年的17.9%上升到2006年的44%。按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到2020年中國基本完成工業(yè)化進程,城市化率將達到70%以上,現有的中國農村,將再一次從經驗上證明孟德拉斯的判斷,有至少半數走向消亡。

      引用一個既有的說法,“現在在中國的行政版圖上,幾乎每天都有約70個村落消失,每一年都有上萬的村落在中國行政版圖上消失?!?/p>

      然而,在一些村落消失的同時,中國農村的社會結構、生活行為方式,以及人們的價值觀念,也都隨著經濟的發(fā)展,發(fā)生著重大的變化。農業(yè)稅的取消,戶籍制度的改革,“以工支農”以及“城鄉(xiāng)統(tǒng)籌”等等,都明示了傳統(tǒng)城鄉(xiāng)分割的二元化體制,以及“以農立國”的過去,將走到終點。

      所以,這是整整一個時代的終結。

      農民自己的選擇權

      歷史的發(fā)展是如此的詭秘?!班l(xiāng)村發(fā)展”似乎已經變成了“農村終結”的代名詞,凡是快速發(fā)展的鄉(xiāng)村,也是最早消失的鄉(xiāng)村。而人們心目中“傳統(tǒng)的典型鄉(xiāng)村”,似乎只能到偏遠、“落后的”,或者“不發(fā)達”的地區(qū)去尋找。

      農村的發(fā)展與農民的終結是一個悲喜交加的過程。在李培林的話語下,“從鄉(xiāng)土的自給自足社會到市場的風險社會,農民和村落的終結,是一個巨變,但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其間伴隨著無數不足以為外人道的喜怒哀樂,既有擺脫農耕束縛、踏上致富列車的欣喜和狂歡,也有不堪回首的個體和集體追憶。”

      畢竟,在鄉(xiāng)村發(fā)展中,消逝的不僅僅是“小農”和“寧靜美滿”的牧歌般的鄉(xiāng)村生活,也有與此相伴的“傳統(tǒng)”、“價值”、“制度”,以及過去的光榮和夢想。這確實讓一些人產生撕心裂肺的痛苦'也讓走向新世界的人們感到茫然無助。

      20多年前,家庭聯產承包改革之初,一些人痛苦而憤怒地聲稱“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退到解放前”,有的鄉(xiāng)村干部面對即將被農民分割承包的土地伏地痛哭。有的則哭訴:“毛主席老人家的‘三面紅旗僅剩下一面(人民公社)了,不能留下么?”

      事實上,每當處于歷史的轉折時期,人們對未來的選擇都充滿了分歧。2D世紀農村改革如此,當下的新農村建設亦是如此。

      自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以來,不同的人們有著不同解讀,一些地方也推出了各自不同的“模式”和“樣板”。有的強調,農業(yè)和農村的發(fā)展最終還是取決于工業(yè)化和城鎮(zhèn)化的發(fā)展,新農村建設應大力推進工業(yè)化和城鎮(zhèn)化,使農民從土地上轉移出來,從農村轉移出來;有的則認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針對的話語是現代化、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要在市場化和城市化以外來想辦法”,稱農民應該回到農村去。

      而對于土地這一基本制度,有強調市場經濟、產權明晰是新農村的基礎的意見,有強調農村合作化、集中化甚至是集體化的意見,有的地方采取土地歸并、集中經營,甚至已經在重建“集體農莊”。

      一部分意見認為,當前農村及國家出現的種種矛盾和問題,是因為改革的不徹底。只有在改革中才能解決;另一部分意見則又認為,一切矛盾正是改革造成的,提出“改革停下來,我們要下車”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面對農村發(fā)展方向的嚴重分歧,“不爭論”似乎是一個不錯的消解辦法。但是僅此顯然不夠,還必須“大膽闖”、“大膽試”、“用事實說話”,其中,最為關鍵的還是尊重農民的選擇權,讓農民自己選擇自己的生活和鄉(xiāng)村發(fā)展的道路!“天下第一村”,不是一兩個人的村莊。

      在當前的新農村建設中,一個村莊的農民應該可以自由選擇和嘗試不同的農地制度、產權結構、經營方式、管理方法一只要它有助于實現國家對農村確立的“生產發(fā)展、生活寬裕、鄉(xiāng)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戰(zhàn)略目標。特別是,對于我國如此遼闊且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自然、歷史及人文條件不盡相同的鄉(xiāng)村,任何一律化、—刀切的政策都不可能滿足多樣化的需求。

      然而,不幸的是,在當前農村發(fā)展的政策設計中,我們依然感受到一種強烈的大一統(tǒng)、一律化、精英主義和“父愛主義”的順向。固守“上智下愚”意見的人太多,相信農民、依靠農民的太少;在實踐中越位“包辦”的太多,讓農民自我選擇的太少;試圖“替民作主”的人太多,而敢于“由民作主”的人太少。

      現在,仍然有不實際接觸農村的人,把當今中國的農民看成是無知的、盲目的、非理性的甚至是無理性的,假想農民們不能

      正確地選擇自己的生活,和理性地把握自己的未來,從而,“精英”們必須為農民的現實生活和未來命運作出“科學”的選擇和安排。由此演化出的,是對農民的選擇橫加干預。甚至包辦代替。

      我們并不否認,和所有人的人性—樣,農民的選擇,也會出現失誤。但是,在大多數的經驗下,局外人的選擇,并不比身臨其境的農民們更聰明。

      僅從農村改革以來的歷史來看,農民自己的選擇大都是最富創(chuàng)造性的、最適合自己的,并且被實踐證明,是正確的。從家庭聯產承包到林地制度改革,從發(fā)展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到村民自治中的“兩票制”及“海選”等等,農村哪一項重大和成功的改革不是農民群眾的創(chuàng)造?

      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說的,“農村搞家庭聯產承包,這個發(fā)明權是農民。農村改革中的好多東西,都是基層創(chuàng)造出來的,我們把它拿來加工提高作為全國的指導?!?/p>

      從根本上說,農民群眾的選擇權,是農民群眾獨立自主地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力。對許多“高知精英”而言,在當前及未來鄉(xiāng)村建設和發(fā)展中,這些人要做的不是代替農民作出選擇,而是要去發(fā)現農民的選擇,并且豐富農民可以選擇的內容供給,同時,為這種自己作自己的選擇的實現,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

      給予更多實際的支持

      無論是對于個人,還是一個群體,作出—項選擇并不容易。這不僅因為選擇需要一定的條件,也因為選擇存在著失敗的風險。特別是,對于中國農民而言,長期形成的種種制度化或者非制度化的約束,使他們難以獲得公平和自由的選擇機會,同時,面對一個全新的、也是陌生的世界的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性,他們也備感茫然。

      人們常常抱怨農民的“保守”,“缺乏創(chuàng)新”,對于“明明是好的產品、新的技術和科學的方法不能接受”。其實,這可能正好是農民的理性行為,而且也是環(huán)境使然,因為在缺乏充分的社會保障條件下,小本經營承受不起失敗的災難。過往的經驗已經告訴農民,沒有可靠的把握,決不能用全家現實的生活和生存去賭未來的希望。

      正因如此,為農民的選擇提供更多的機會和條件,為農民的選擇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支援,應是我們的社會和我們的政府最大的責任。

      中國進入改革時代以來,黨和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期望城鄉(xiāng)之間的隔絕和二元化政策逐漸消除。但是,不能不看到,迄今為止,城鄉(xiāng)之間的差距依然巨大,有的甚至在呈現繼續(xù)擴大的趨勢。在戶籍、居住、就業(yè)、社保、教育、醫(yī)療、稅收等許多基本制度層面,城鄉(xiāng)之間的二元分離在相當程度上依然頑固,農民和農村發(fā)展仍受到諸多政策上的歧視和制度上的束縛。

      而且,農民的選擇不僅面臨不平等的制度的歧視,也更面臨初始資源稟賦和條件的不平等,特別是在以農立國及長期的二元化體制下,農民在為工業(yè)和城市的發(fā)展作出貢獻的同時,也付出了長期落后和貧困的代價的背景下。

      為此,中國不僅需要消除當下不合理和不公平的制度,還必須對農民給予必要的補償和保護,以盡可能為他們的選擇提供初始平等的資源、條件和機會。這就要求,我們的公共財政向農村、農業(yè)和農民傾斜,加大對農村的公共設施、農業(yè)生產以及社會保障的支持。

      不能混淆的是,對農民的支持并不是救濟、慈善之心和道德良知,也并非利他主義的善良和同情心,而是一種歷史遺留問題的補償與糾偏。給農民的回饋,是國家和社會在歷史走到當前階段的責任,是對制度公正的自然要求。

      在中國的體制下'農民不僅是舊時代的弱者,新時代也依然是弱者。無論他們是否愿意,是否習慣,在鄉(xiāng)村的發(fā)展中,他們每一天的生活似乎都是在與傳統(tǒng)和熟識的生活告別,在向一個時代告別。在這一過程中,農民承受著更大的痛苦。讓他們自己選擇,而我們提供可以讓這種獨立選擇實現的條件,不能讓這—痛苦消亡,但至少可以減輕痛苦的傷害。

      猜你喜歡
      農民改革農業(yè)
      國內農業(yè)
      國內農業(yè)
      國內農業(yè)
      擦亮“國”字招牌 發(fā)揮農業(yè)領跑作用
      農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鈣與您同在
      饸饹面“貸”富農民
      改革之路
      金橋(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20
      改革備忘
      改革創(chuàng)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傳記文學(2014年8期)2014-03-11 20:16:48
      凭祥市| 社旗县| 岚皋县| 雷山县| 高雄市| 会同县| 孝昌县| 琼中| 汉源县| 仙居县| 龙门县| 收藏| 余江县| 汉阴县| 广昌县| 垫江县| 巢湖市| 苗栗市| 阿拉善左旗| 昔阳县| 紫金县| 高雄市| 璧山县| 伊通| 大荔县| 吉首市| 嘉荫县| 宁陕县| 台东县| 珠海市| 康乐县| 嘉善县| 翁牛特旗| 兴城市| 土默特左旗| 波密县| 丹棱县| 清水河县| 大同县| 海林市| 泽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