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染
世界上恐怕再也沒有比我母親花費在找東西上的時間更多的人了。她每天都在找,就是不能物歸原位。出門前等候她找鑰匙和錢包,已是我的必修課。每每我總是想起一則小故事,說是一位先生在攜太太出門前總要等候她很長時間地化妝,后來他索性把這個時間用來讀書,終于成為一個大學(xué)問家。每想到此,我便有些后悔自己,若是我把等候母親找鑰匙和錢包的時間也用來讀書的話,說不定也是“學(xué)富五車”了。
偏偏我是一個急性子,多少次建議她物歸原位終不見成效之后,我便失去了耐心。于是,我便在正式起身出門前的10分鐘或20分鐘,就造聲勢說該走了,待她找完出門前的必帶的那幾樣,我才起身整理自己——這樣就從從容容任她去找了。
平時,母親找的東西真是太多了。
護膚霜在碗櫥里出現(xiàn),一點不新鮮。我不用盤問就能做出這樣的推理:母親在衛(wèi)生間洗完臉擦著護膚霜,這時廚房的燒水壺叫了起來,水開了,母親奔過去關(guān)火,然后打開碗櫥取水杯沏茶,這樣,護膚霜就順手留在碗櫥了。順理成章。有一次周末,母親找眼鏡(這是她每天都要找的東西之一),因為她沒有眼鏡幾乎什么也看不清,于是便發(fā)動我和哥哥幫她找。我們找遍了全家所有的角落,枕邊、床下、被子里、沙發(fā)靠墊后邊乃至所有的抽屜,當然沒有忽略廚房的碗櫥和衛(wèi)生間的洗臉池,但眼鏡終不見蹤影。我和哥哥一邊叫著“咱媽藏的東西誰也找不到”,一邊灰下心來。哥哥心里著急,口干舌燥,就打開冰箱拿冰鎮(zhèn)水喝,結(jié)果他剛一打開冰箱的門就叫起來:眼鏡在冰箱里呢。原來,母親一個小時前從冰箱里取出一包冷凍海鮮,準備晚飯吃,她戴上眼鏡閱讀口袋上邊的說明書,閱讀完了,順手就把眼鏡放在冰箱里,一關(guān)冰箱門,瀟灑地走開,眼鏡就這樣被冷藏起來。
家里的眼藥水、指甲刀、計算器、辭典、電視遙控器等等也是常找之物。好在母親知道我就怕幫她找東西,便很少要我?guī)兔?。?jīng)常是她自己一個人默默地找著什么,一點都不急的樣子。我看見她的身影在房間里穿梭來去,找著什么,也習(xí)以為常,不再問她找什么,繼續(xù)自己的事情。母親也不詢問我,只是不慌不忙地竟自找著,或者讀一會兒書,找一會兒,慢慢喝一杯水,再找一會兒,心里踏踏實實,無一絲焦慮煩躁。母親常說,一輩子的磨難早已練就了她的耐心。她甚至還說,有東西要找的日子是多么充實??!
母親在我身邊磨磨蹭蹭地找東西的歷史已記不清有多少年。現(xiàn)在,這已經(jīng)成為我的一種最為熟悉和親切的生活背景,這個背景使得這個家像個家。如果有一天,家里像軍營一般井井有條,要用什么就直接到位地即刻取來,沒有了母親不慌不忙地找這找那的背景,我會不習(xí)慣的,也許,我的心里還會如同長了荒草一般浮躁不安。
(摘自《深圳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