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養(yǎng)琰(SongYangyan),男,1925年10月15日出生于江蘇省泗洪縣,漢族,中共黨員,1949年4月于安徽大學數學系畢業(yè),1949年12月畢業(yè)于華北大學,1953年于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系研究生畢業(yè)。 1954年至1981年,在中國人民大學任教。1982年奉調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1985年晉升為教授。在1983年至1989年期間,曾任該院馬列主義教研部主任、學報副主編、院務委員會委員、院學術委員會委員、研究生院副院長和黨組成員、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等職務。1990年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經濟學家,享受政府津貼。
改革開放以來發(fā)表約千篇文章。1998年被《經濟學家》雜志社評為全國“多產經濟學家”之一。曾任中國經濟規(guī)律研究會副會長和中國工經協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F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教授,并為國內多所高校聘為客座和兼職教授,為國內多家大型、特大型企業(yè)和集團公司聘為高級顧問。
如果說急功近利是轉型國家中的企業(yè)家較為普遍的心態(tài),那么,對政治資本的偏好則是中國企業(yè)家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背景下所特有的一種現象。
事實上,中國初生代企業(yè)家的政治化現象,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初民族資本家的價值取向和行為特點。在那個時期,商人在經營上成功后,往往在政治上要求一定的發(fā)言權,從而爭取真實地確立自己的社會地位,期求保護,并光宗耀祖。胡雪巖這位官商結合、軍商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