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線對皮膚傷害
太陽光中由γ射線、X射線、紫外線、可見光線和紅外線組成。由于γ線和X線的能量低,受臭氧層的阻隔達不到地面。紫外線光在200-400nm,可見光波長在400-760nm,紅外線波長在760nm以上。紫外線光照射到地球表面上,可以分為:UVC區(qū)(200-290nm)、UVB區(qū)(290-320nm)和UVA區(qū)(320-400nm)。陽光中的紫外線短波部分(290nm以下),由于被大氣臭氧層吸收散射,而不能到達地面。由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們,排出氟里昂等氣體造成對臭氧層(約距地面上20—25公里)的不斷破壞,甚至造成臭氧層的孔洞,減少和降低了大氣臭氧層的過濾和對紫外線的阻隔作用(見圖1)
經過長時間的科學證明,光能引起生物化學以及細胞反應,紫外線能改變單個細胞組分(如蛋白、脂質及DNA分子)的結構或功能。大劑量的紫外線對細胞的輻射,致使該細胞喪失與周圍細胞的溝通力或共同凋亡。由此認為臭氧層的破壞,會致使人類皮膚癌發(fā)生率增多,曾試算過臭氧減少1%,紫外線約增加2%,皮膚癌患者約增加3%。紫外線的強度和能量隨地域、季節(jié)和時間帶有很大的差異,也就是隨地球與太陽的位置有關,更和同一地域的氣候等有關。紫外線UVB對皮膚照射能量平均約為UVA的十五分之一。因此,20世紀以來人們即著手對臭氧層的保護措施,同時對人體皮膚防護的研究及對策。
防曬化妝品防曬機理
人的皮膚由角質層、表皮、真皮、皮下組織、皮膚脂肪和皮膚血等組成。光對皮膚的透過與波長是有一定的對應關系(見圖2)。
根據(jù)有關科學研究證明, 200-300nm的波長,約有10%透過真皮層,其余只能透過角質層和表皮層。350-450nm的波長,約有52%達到真皮層; 500-1400nm的波長全部可以通過角質層、表皮層、真皮層,其中約有50%可以達到皮下組織。經過研究認為紫外線波長在290-320nm對皮膚照射后,會引起皮膚發(fā)紅,紅的程度8小時后達到高峰,以后徐徐減弱,通常稱為日灸。皮膚被曬紅產生紅斑約3天后會逐漸變黑,成為二次性的黑化,黑色素細胞肌能亢進而大量產生黑色素,由于黑色素在表皮細胞中的含量增多的原故,皮膚變成黑色。這種現(xiàn)象不僅UVB波段引起,而且在UVA波段大量的照射時也可以出現(xiàn)。UVA波段能達到真皮層,長期照射對人皮膚產生光老化,進一步嚴重時會產生皮膚癌。所以近些年來,人們加強了UVA的研究和防護。
科學家們提出了紫外線對人的皮膚的危害,隨之也提出了防護的方法。在日常的生活中人們已經采取了最簡單的遮擋法,如在戶外戴上墨鏡、帽子、撐起旱傘、遮陽傘和利用自然界的物質來遮擋陽光的措施。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化妝品的含義是具有保護皮膚健康的功能,因此利用化妝品的功能來阻隔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也已被廣泛研究和采用。在化妝品中添加防曬劑(包括起對紫外線的散射、吸收和遮蓋等),是從化學和物理的方法來實現(xiàn)對紫外光對皮膚的傷害。
如何科學選用防曬化妝品
人體對防護紫外線的侵害應是全面的,而且在同一天里,紫外線對人的侵害是不同的,在上午10點至下午2點的時間段里,是紫外光的能量最強的時段,因此,在防止紫外線的侵害時要特別注意這一時間段(見圖3)。
環(huán)境和時間是確定使用的防曬化妝品品種、防曬指數(shù)的前提。平日上下班的情況下(包括早晚上下班)選用SPF值為10-15的產品就能達到防曬效果;如果暴露在陽光下的時間較長,特別是旅游、游泳、登山等戶外活動,則可選擇SPF值較高的產品,如選擇SPF值15-30且需要間隔幾個小時再涂抹一次,若選用SPF30+的產品更為合適。當然選擇既防UVB又防UVA的也更為理想。目前在中國尚未對UVA的評價標準做出明確的規(guī)定,仍在研究中。市場上有的防曬產品已標出UVB/UVA的字樣或標識出SPF/PA+(PA++、PA+++)的字樣。近年化妝品市場上可見到防曬化妝品的包裝上已標出SPF18/PA+++、SPF16/PA+++、SPF15/PA+++等等,一般講它對紫外線UVB和UVA兩者的防護兼而有之。目前,消費者可根據(jù)需要,參照說明書選購防曬品。誠然不要忽略了化妝品的其他功能,要把防曬作為其中功能之一,全面權衡綜合地選購適宜自己的化妝品。
根據(jù)自己所到的場合、季節(jié)、時間、濕度等條件和環(huán)境,只要裸露在衣服外面的肌膚都應該涂上防曬品,包括脖子、下巴、耳朵、手臂、小腿等部位;當然嘴唇更要防護,需要時可選擇具有防曬功能的口紅或唇膏,以保護敏感部位;對頭發(fā)除戴帽子、用遮陽傘等外,在洗發(fā)時也要使用具有防曬劑的洗發(fā)水或出門前噴上一些護發(fā)精華,以免頭發(fā)經受紫外線的侵害后,造成頭發(fā)變脆、分叉、干燥、變色和脫落等。
使用防曬化妝品最好在出門前30分鐘,均勻地涂抹到需要使用的部位。如果長時間在戶外活動,還需要每隔2-3小時涂抹一次。在辦公室工作、下雨天(紫外線照射率為晴天的21-54%)、陰天(紫外線照射率為晴天的81-95%)、一般遮陽傘下(還有50%的紫外線能穿透)也需要使用防曬化妝品,但是SPF值,不要選擇太高。在選擇防曬品化妝品時要注意并不是SPF值越高越好,選擇要適當。使用過高的防曬指數(shù)的化妝品,會影響皮膚毛細孔呼吸等功能的發(fā)揮,增加皮膚的負擔。當皮膚一旦被曬傷后,就不要再使用,待皮膚恢復后再使用防曬化妝品。
從國際化妝品的發(fā)展分析,在化妝品中添加防曬劑,不論添加量的多少,但這是一種發(fā)展趨勢,它會對化妝品的功效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目前有的化妝品為改善和提高產品質量,在法規(guī)允許條件下添加少量防曬劑,但并不標注。注意防曬要常年,持之以恒呵護皮膚,讓肌膚曬不黑、曬不傷、曬不老,保持白皙健康動人光彩,是化妝品業(yè)界的追求。
防曬化妝品的相關規(guī)定
防曬是20世紀末的話題,當時帶給人們生命和溫暖的陽光成了對人的皮膚健康的殺手;到了21世紀防曬的概念已引起足夠的重視,各大公司和科研究機構都推出不同類型的防曬品;在20世紀90年代人們對UVB的防護是積極的且是有效,國際比較統(tǒng)一地用SPF值進行表示其防曬效果。后來科學地認識到紫外線UVA對人們皮膚的深層次的危害更厲害,近幾年已提出對UVA的防護,推出用PA+的防護標識。
SPF值(Sun Protection Factor)即日光防護指數(shù)或防曬指數(shù),代表了防曬化妝品實際防曬功效,它是建立在人體測定的基礎上,根據(jù)中波紫外線照射皮膚產生紅斑的情況而計算出的一個量化指標(經防護的皮膚出現(xiàn)的紅斑所需的最小照射劑量或最短時間與未經防護皮膚出現(xiàn)紅斑所需的最小照射劑量或最短時間的比值)。
PA(Protection grade of UVA)用來表示防護UVA的防護效果的。PA+、PA++、PA+++用來標識對UVA的防護程(PA+表示有效防護約4小時,PA++表示有效防護8小時,PA+++表示強度防護)。目前國際尚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基于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歐洲和日本有關國家化妝品工業(yè)協(xié)會制訂用PA表示方法或標準。
目前有的化妝品標簽上面標有UVB/UVA,即表示既防UVB又防UVA。但是只標有UVB的不一定防UVA,反之亦然。據(jù)國內有關企業(yè)宣告,其產品防御UVA的PA值,獲得國際權威機構H.R.L人體測試認證通過,兼有SPF+PA雙重防曬效果。中國目前對UVA的防護和標準在研究中,相信在不久的時間里將研究和制訂出UVA的檢測方法及標準規(guī)范。
化妝品是清潔和呵護人們皮膚促進精神文明和身心健康的生活必需品,對人體和生命的衛(wèi)生與安全,是至關重要,國際上所有國家對化妝品的管理相當嚴格,甚至同食品一樣列到重要的法規(guī)中,中國對其管理甚至嚴于其他國家,對化妝品采取《生產許可證》、《衛(wèi)生許可證制度》、《化妝品產品標準》、《衛(wèi)生安全標準》、《化妝品組份中限制和禁用物質的規(guī)定》、《化妝品衛(wèi)生規(guī)范》、《化妝品產品檢驗標準與方法》、對具有功能性化妝品需獲得《特殊許可證號》等規(guī)定,用這些法規(guī)和標準來規(guī)范和管理全國化妝品相關聯(lián)的活動。
同樣對防曬化妝品的管理也是嚴格的,2002年9月19日,衛(wèi)生部發(fā)布了《防曬化妝品防曬指數(shù)(SPF值)測定方法》,該方法已成為國際上的標準模式。它明確在中國對防曬化妝品的檢測只能是“人體法”,它明確了防曬產品防曬效果的標識:SPF值低于2小時可不標識防曬效果,SPF值2-30之間在產品標簽標識實際的SPF值,高于30且減去標準差后仍大于30的可在產品標簽上標識SPF30+。該方法對防曬化妝品多年的檢測方法和市場監(jiān)督的不統(tǒng)一進行了規(guī)范,消除了消費者選購的困惑。為安全起見,國家衛(wèi)生部在防曬化妝品組分中,對24種(按中、英文,INCI名稱對照)限用紫外線吸收劑做出了規(guī)定。
編輯/胡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