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先秦諸子百家時代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道家學派的主要創(chuàng)立者,他繼承發(fā)揚了老子的學說,后世將老子與他共稱為“老莊”,地位很高。
不過這些虛名莊子是不會放在心上的。因為他的一生都力主“清靜無為”,蔑視鬼神權威,更不以富貴榮華為念。
莊子約生活于公元前369—前286年,戰(zhàn)國時蒙地人。莊周祖籍本是楚國王族,但他的長輩為躲避國中權力之爭,迫不得已移居到此。雖然出生時已經(jīng)由貴族子弟成為異國庶民,但莊周的骨子里仍然滲透著驕傲與勘透世情的冷清。這種天生的脾性覺悟,對于領會老子學說的精要,是很關鍵的一個因素。
莊周是憤世嫉俗的,更是向往精神逍遙無羈的,他會穿著補丁衣爛草鞋去見魏王。但另一方面,他的個性鮮明,愛恨強烈,對世間萬物充滿悲憫之情。這一切,組成了他獨特的人格魅力。
莊周成年后家世沒落,生活貧困,曾經(jīng)做過漆園小吏。但他才華出眾,言談過人,文辭更是瑰麗,一生著書十余萬言,更異于尋常的,是他用寓言的形式闡述自己深刻的哲學思想,達到深入淺出、令人嘆為觀止的程度。了解莊子意境的過程,就是進入一個由寓言連接起的世界。
歷史上曾有很多人,自稱淡泊名利,實際卻是以此沽名釣譽。但莊周則不然。
楚威王聽說莊周的賢名,派使者帶著大量金錢前去迎他,請他到楚國為相。莊周卻笑著對使者說:“老兄你見過祭祀時用的牛嗎?當它披著文繡被送入太廟時,的確令人不敢昂視,可是那頭牛卻自知將被宰殺,此時就是想當一頭小豬也不可得了。老兄還是回去吧?!倍凇肚f子》中,這個故事還有另一個版本。同樣也是楚王派大夫前往聘請莊周為相。大夫找到莊周時,他正在濮水之濱垂釣,聽說楚王的美意之后,他連頭也不回地回答:“我聽說楚國有一頭神龜,已經(jīng)死了兩千年了,楚王將它的龜殼骨骸以絲巾包裹,供在廟堂之上。你們倒說說看,這神龜是寧愿死了留下骨頭讓人貴重禮敬,還是寧愿活著拖了尾巴在爛泥里呢?”大夫回答:“那當然是寧愿活著在爛泥里爬?!鼻f周笑道:“大夫請回吧,我也寧愿在泥里?!?br/> 莊周有個好友,名叫惠施,惠施與莊周之間有一段流傳千古的對話,記載在《莊子·秋水》篇里。據(jù)說兩人在壕梁之上共行,莊子說:“鰷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被菔┓磫枺骸白臃囚~,安知魚之樂?”莊周回答:“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就是這位惠施,后來在梁國做了宰相,莊周前去看望,結果有人向惠施進讒言說:“莊子是想來搶走你的相位的?!被菔┕缓ε轮翗O,派人在國中搜查了三天三夜,想阻止莊周。莊周便去見他,說:“南方有鳳鳥,從南海飛向北海,一路上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非醴泉不飲。路上有只貓頭鷹正在吃一只腐鼠,見鳳鳥從頭頂飛過,連忙護住腐鼠向鳳鳥出聲恐嚇,就如同現(xiàn)在你是想用你的梁國來嚇唬我嗎?”
莊子最著名的寓言莫過于“莊周夢蝶”,說是莊周白晝入夢,夢中見大蝶翩躚,醒來后渾不知是自己夢中見蝶,還是蝶在夢中見了莊周。
這個故事其實涵蓋了莊周的主張。他倡導天人合一,物我兩忘,對生死持通達態(tài)度,更主張順應自然、萬事萬物對于宇宙天地來說都是平等的。
莊子臨終時,弟子悲嘆不能為他多準備些陪葬之物,莊子笑道:“天地為棺槨,日月為連璧,星辰為珠寶,萬物皆是陪葬。葬具已經(jīng)豐富得無以復加了?!钡茏佑终f薄葬會被禽獸啄食,莊子仍然微笑:“淺葬外露被烏鴉老鷹吃掉,和深葬被螻蟻老鼠吃掉有什么區(qū)別?你非要奪烏鴉老鷹的口糧,也未免太偏心螻蟻老鼠了?!?br/> 諸子百家的時代,是華夏文明炫目燦爛的一章,各種各樣的思想爭相閃耀。我們總是說“仁義道德”,其實,“仁義”說的是儒家,“道德”則是道家。
老子是道家的創(chuàng)始人,但如果少了莊子和他那些生動的寓言,道家的文化就會無趣很多。
老莊之道,在后世中國人的生活里,影響是巨大的。它率性天然,渾然無物,竭盡全力保護生命本身的自由與愉悅,世人在它的引導下,得以從現(xiàn)實的嚴苛中尋覓忘我無畏的快樂。
也許從理論的角度來說莊子,會讓人覺得有些晦澀難懂。
那么,讓我們從深受莊子影響的歷史人物身上感受莊子的巨大影響吧。這樣的人物隨便都能找出一大把來。
我們都仰望李白蘇軾陶淵明且行且歌的文采風流,殊不知在他們都以莊周為自己人生的參照。魏晉時有“竹林七賢”,也都深受莊周影響。阮籍嵇康自不必說,劉伶“死便埋我”的形跡,又何嘗不是莊周逢喪鼓盆而歌的余韻?莊子逍遙的身影實在是影響了國人幾千年呢。
莊子,既有偉大的哲學思想,又有悲憫的情懷,實在是中國圣賢先哲中最獨特的一人。
編輯/姚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