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中國一家航空公司出過一則招聘“空嫂”的新聞——讓一些年過三十的下崗女工當乘務員。這種做法是否至今仍在延續(xù),人們不得而知,但可以斷定,它沒有得到推廣。目前,許多中國航空公司依然只有妙齡“空姐”,因為用妙齡“空姐”比用徐娘半老的“空嫂”,更易取得乘客歡心,更易讓乘客當“回頭客”,有利于本公司的市場競爭。
這似乎是一條“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航空經(jīng)營準則,不料,近日,從香港乘美國西北航空公司班機去紐約時才發(fā)現(xiàn),美國人自有一套起用“空婆”的經(jīng)營理念。
那航班是經(jīng)東京、底特律,再到紐約。從中國香港到東京,波音747-200客機飛行4小時,此段乘務員多是“空姐”,間有“空嫂”;從東京轉(zhuǎn)機到美國底特律,飛行12小時,此段乘務員多是白發(fā)蒼蒼的“空婆”,間有“空嫂”;在配餐間,我甚至發(fā)現(xiàn)主理的是一位年過花甲的老太太。
這就產(chǎn)生了一個有趣的問題:美國人為何要用老太婆當飛機乘務員?為什么同一航班的“頭等艙”(商務艙)的乘務員是年輕小姐?顯然,美國人明白“空姐”比“空婆”更容易吸引乘客,但為何又偏在“經(jīng)濟艙”用“空婆”服務?為了降低成本?為了顯示“頭等艙”與“經(jīng)濟艙”之區(qū)別,誘導乘客坐“頭等艙”?
到了紐約,請教一位久住唐人街的朋友,答曰:美國人用老太婆當飛機乘務員,最重要的原因,是美國制定了老年人與年輕人平等的就業(yè)政策,消除了就業(yè)中的年齡歧視。這是美國老年人多年抗議年齡歧視的成果。要說美國窮人有多少民主權利,難說;但讓男女老少最大限度地平等生活,倒是隨處可證的美國特點。
問題至此似乎全部解決。到了華盛頓,我又發(fā)現(xiàn),美國的商店里到處是國旗,到處是裝飾著美國歷屆總統(tǒng)肖像的紀念品,美國人賣給游客的紀念物,多是表現(xiàn)美國人愛國主義的東西——美國人如此愛國,為何不在國際航班上聘用漂亮的“空姐”,以展示美國形象?
朋友又解釋,美國人有一個特點,就是極其務實。你想,美國西北航空公司為何只在東京到底特律這一段,安排“空婆”服務“經(jīng)濟艙”?其一,這一段飛行12小時,是多數(shù)旅客睡覺的時候,是“審美淡季”;其二,坐“經(jīng)濟艙”的,多是普通人,身邊本來就不常有亭亭玉立的佳人;其三,美國人也很愛國,但不會為了虛榮心而愛國,如果愛國主義讓其損失經(jīng)濟利益,他們是絕對不會愛國的。因此,當“空婆”可以為美國人提供更多就業(yè)機會,可以為美國航空公司節(jié)約成本時,美國人肯定首選“空婆”而不是“空姐”。
這就是美國——無論什么事情,首先要有利于自己的實際利益。這是美國文明的優(yōu)點,也是它的致命弱點——只在優(yōu)先保證自己的利益之后,才考慮別人的利益。
看來,一架美國航空公司的班機,也足以讓人深入了解美國的某些特性。
(陶潔薦自《中國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