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保順
【導(dǎo)語】
從近兩年的高考命題來看,2009年高考詩歌鑒賞將具備以下幾個特點:(1)試題的考查點之間不但有內(nèi)在邏輯聯(lián)系,而且彼此間有層進關(guān)系。也就是說,如果題目有兩問的話,前一問的解答往往是后一問解答的前提或基礎(chǔ),后一問的解答也往往是前一問解答的躍進或深入。(2)試題的測試材料不只限于選用詩詞,篇幅短小、淺顯易懂的散曲也應(yīng)該可以作為測試材料。同時試題的考查點具有帶動力,能“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對領(lǐng)悟和分析能力的考查將進一步加強?;诖?,我們特命制15道練習(xí)題,以作備考之用。
【練習(xí)】
1.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后面的題目。
山中寡婦
杜荀鶴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苧衣衫鬢發(fā)焦。
桑柘廢來猶納稅,田園荒后尚征苗。
時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帶葉燒。
任是深山更深處,也應(yīng)無計避征徭。
(1)本詩以通俗的語言刻畫出一個極端貧苦的山中寡婦的形象,請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通過塑造這個山中寡婦形象,要說明什么問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閱讀下面一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題目。
[雙調(diào)]大德歌·春
關(guān)漢卿
子規(guī)啼,不如歸,道是春歸人未歸。幾日添憔悴,虛飄飄柳絮飛。 一春魚雁無消息,則見雙燕斗銜泥。
(1)“子規(guī)”是杜鵑的別名,它作為我國古代詩歌中一種常見的意象,經(jīng)常表達什么情感?這首元曲中的“魚雁”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首元曲中寫了哪幾個“景”?分別起什么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后面的題目。
春夕酒醒
皮日休
四弦才罷醉蠻奴,酃醁馀香在翠爐。
夜半醒來紅蠟短,一枝寒淚作珊瑚。
[注]蠻奴:是皮日休的自稱。在宋代以前,男女尊卑,皆可自稱“奴”。酃醁:酒名。
(1)詩的第二句寫詩人一覺醒來,“翠爐”的酒氣仍然撲鼻,“馀香”誘人。這個細(xì)節(jié)對表現(xiàn)人物形象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詩的第一句中“蠻奴”前面加一“醉”字,對于全詩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方干
舉目縱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時。
鶴盤遠勢投孤嶼,蟬曳殘聲過別枝。
涼月照窗攲枕倦,澄泉繞石泛觴遲。
青云未得平行去,夢到江南身旅羈。
(1)詩的第二聯(lián)描寫了鶴從高空向孤嶼盤旋而下的形象,詩人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詩的第二聯(lián)這兩句詩前人十分稱道,被認(rèn)為是齊梁以來所未有過的佳句。試結(jié)合這兩句的景象描寫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閱讀下面這首元曲,然后回答問題。
[雙調(diào)]蟾宮曲·揚州汪右丞席上即事
盧摯
江城歌吹風(fēng)流,雨過平山,月滿西樓。幾許年華,三生醉夢,六月涼秋。按錦瑟佳人勸酒,卷朱簾齊按涼州??腿ミ€留,云樹蕭蕭,河漢悠悠。
[注]涼州,即涼州曲。本唐天寶年間樂曲,多表現(xiàn)邊塞題材。
(1)本曲首句與末句都是寫景,但表達的感情有所不同,試作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錦瑟”句與曲中哪句相照應(yīng)?首句中的“滿”字有什么表達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蘭溪棹歌
戴叔倫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1)結(jié)合全詩來看,首句在寫“月”時加一“涼”字,有何意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次句說“越中山色鏡中看”,“鏡”指什么?這樣寫表達出什么意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春晚書山家屋壁二首(其二)
貫休
水香塘黑蒲森森,鴛鴦鸂鶒如家禽。
前村后壟桑柘深,東鄰西舍無相侵。
蠶娘洗繭前溪淥,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1)詩的后四句,詩人一口氣寫了包括作者在內(nèi)的四個人物,這在同類唐詩中是不多見的。請對這四個人物形象加以簡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詩的前三句,描繪了山家所居的自然環(huán)境,請用優(yōu)美的語言把它描述出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宿業(yè)師山房,期丁大不至
孟浩然
夕陽度西嶺,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涼,風(fēng)泉滿清聽。
樵人歸欲盡,煙鳥棲初定。
之子期宿來,孤琴候蘿徑。
(1)這首詩寫了哪些意象?詩人為什么要寫這些意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說說“孤琴候蘿徑”這句詩的妙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采桑女
唐彥謙
春風(fēng)吹蠶細(xì)如蟻,桑芽才努青鴉嘴。
侵晨采桑誰家女,手挽長條淚如雨。
去歲初眠當(dāng)此時,今歲春寒葉放遲。
愁聽門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絲。
(1)結(jié)合本詩有關(guān)詩句的內(nèi)容簡要分析本詩中采桑女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詩人在刻畫采桑女形象時,將人物的動作描寫和心理刻畫相結(jié)合,結(jié)合詩句分析這一特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閱讀下面一首散曲,完成后面的題目。
[越調(diào)]小桃紅
楊果
采蓮人和采蓮歌,柳外蘭舟過。不管鴛鴦夢驚破,夜如何?有人獨上江樓臥。傷心莫唱,南朝舊曲,司馬淚痕多。
[注]楊果是由金入元的詩人,金亡五年才出來做官。
(1)“不管鴛鴦夢驚破,夜如何?有人獨上江樓臥”三句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這樣寫有何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的結(jié)尾中,“司馬淚痕多”一句是從兩句詩化用而來的,二者抒發(fā)的情感是否相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后面的題目。
春殘
翁宏
又是春殘也,如何出翠幃?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寓目魂將斷,經(jīng)年夢亦非。
那堪向愁夕,蕭颯暮蟬輝。
(1)分析首句“又是春殘也”中“又”的妙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本詩中,“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堪稱佳句,分析這兩句佳在何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后面的題目。
春盡
韓偓
惜春連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見酒痕。
細(xì)水浮花歸別澗,斷云含雨入孤村。
人閑易有芳時恨,地迥難招自古魂。
慚愧流鶯相厚意,清晨猶為到西園。
(1)詩句一開篇,詩人就反復(fù)渲染一個“醉”字,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細(xì)水浮花歸別澗,斷云含雨入孤村”兩句,詩人是如何將物境、心境與身境三者結(jié)合起來抒寫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閱讀下面一首散曲,完成后面的題目。
[南呂]一枝花·春日送別
劉庭信
絲絲楊柳風(fēng),點點梨花雨。雨隨花瓣落,風(fēng)趁柳條疏。春事成虛,無奈春歸去。春日何太速?試問東君:誰肯與鶯花做主?
(1)這首元曲,“南呂”是________,“一枝花”是________,“春日送別”是_______。
(2)賈仲明《錄鬼簿續(xù)編》評價這首元曲“語極俊麗”,試結(jié)合第一、二句對這一特點進行簡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閱讀下面一首散曲,完成后面的題目。
[雙調(diào)]慶東原·京口夜泊
湯式
故園一千里,孤帆數(shù)日程,倚逢窗自嘆飄泊命。城頭鼓聲,江心浪聲,山頂鐘聲。一夜夢難成,三處愁相并。
(1)此曲首二句是怎樣寫游子與故鄉(xiāng)的遙隔的?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中是如何通過鼓聲、浪聲、鐘聲描寫詩人的心聲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閱讀下面一首散曲,完成后面的題目。
[中呂]朝天子·秋夜客懷
周德清
月光,桂香,趁著風(fēng)飄蕩。砧聲催動一天霜,過雁聲嘹亮。叫起離情,敲殘愁況,夢家山身異鄉(xiāng)。夜涼,枕涼,不許愁人強。
(1)本曲是如何通過對秋夜的描寫來體現(xiàn)“詞密曲疏”的特點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中末尾寫“夜涼,枕涼”,詩人連用兩個“涼”字有何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她鬢發(fā)焦黃,面容憔悴,穿著苧麻織的粗布衣裙。戰(zhàn)禍奪去了她的丈夫,她只好孤守著破舊的茅屋。桑柘廢了、田園荒了,她還要繳納各種賦稅。統(tǒng)治者的盤剝使她過著非人生活,吃野菜,舍不得去根;燒生柴,等不得曬干。(2)這個寡婦的形象有很強的典型性。她概括了唐末廣大農(nóng)民在死亡線上掙扎的情形。她的遭遇還說明造成農(nóng)民不幸的原因乃是連年不斷的兵亂和無孔不入的賦稅。通過這個形象,詩人表達了對封建統(tǒng)治者橫征暴斂、不顧百姓死活的強烈抗議。
2.(1)憂愁憂思或悲涼凄清。“魚雁”指書信。(2)有三處寫景。即“子規(guī)啼”、“柳絮飛”、“雙燕斗銜泥”?!白右?guī)啼”引出了“不如歸”的思鄉(xiāng)念頭,由寫景轉(zhuǎn)入敘事,自然連貫?!傲躏w”既是暮春實景的特寫,讓人觸景生情;又比喻游子的身體因思鄉(xiāng)而瘦削,渲染了憂愁的氣氛?!半p燕斗銜泥”寫的也是暮春實景,同時又反襯游子離家在外的情景,暗示人不如燕,燕子還可有家有親人,而自己卻孤身一人。
3.(1)這個細(xì)節(jié),不僅寫出了酃醁質(zhì)量高、香味歷時不散的特點,而且點出了詩人嗜酒的癖性。在古代,不得志的正直之士,往往和酒結(jié)下不解之緣。這里,詩人雖只暗示自己嗜酒,但卻掩飾不住內(nèi)心的愁。(2)既刻畫了詩人暢飲至醉的情懷,又表明酒質(zhì)實在醇美,具有一股誘人至醉的力量;這“醉”字還為下文的“醒”渲染了醉眼蒙眬的環(huán)境、氣氛。
4.(1)目的是說自己空有才學(xué),不能凌云展翅,占枝高鳴,反而落了個異地依人、他鄉(xiāng)為客的境地,猶如這鶴投孤嶼、蟬過別枝一般。(2)從寫景角度而言,詩人眼耳并用,繪形繪聲,傳神逼真,對蟬聲的描寫更有獨到之處。不僅蟬有動勢,而且聲有特色:詩人捕捉的是將止而未止的蟬聲,這種鳴叫有獨特的聲響和音色,能誘發(fā)讀者的想象。一“曳”字用得新穎別致,摹狀精確傳神,前所未見。
5.(1)首句寫良宵美景中與朋友重逢的喜悅之情,而結(jié)尾句則寫相逢不久又要分別而內(nèi)心惆悵的游客之思。(2)“按錦瑟”與首句“江城歌吹風(fēng)流”相照應(yīng)?!霸聺M西樓”中的“滿”字寫出了月光皎潔明亮令人神清氣爽,表現(xiàn)作者在這良宵美景中的喜悅之情。
6.(1)“月”前加一“涼”字,既寫出月色的秀朗,又點出春雨過后涼爽宜人的氣候。(2)“鏡”喻溪水。詩人這樣寫,表達出月光明潔、溪面平靜、水色清澈的優(yōu)美意蘊。
7.(1)詩的后四句,詩人將四個人的形象,勾勒得栩栩如生,宛然在目,呼之欲出。令人不難想見,蠶娘喜獲豐收,其內(nèi)心之甜美;牧童和衣而浴,其性格之頑皮;“山翁留我宿又宿”,其情誼之深厚,加上“笑指”等詞語的渲染,更把山翁的動作、情態(tài)、聲音、笑貌及其淳樸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進一步顯現(xiàn)出來;而詩人“我”,處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不待言,其流連忘返的心情可想而知。(2)池塘里,蒲草森森,長得茂密繁盛,形成黑壓壓的一片;微風(fēng)吹過,帶來陣陣清香;一對對鴛鴦、鸂鶒,悠悠自在,嬉戲覓食,就如岸上的家禽一樣,一點也不怕人;“前村后壟”到處都是一片翠色蔥蘢的桑樹和柘樹。
8.(1)詩人先后描繪夕陽西下、群壑昏暝、松際月出、風(fēng)吹清泉、樵人歸盡、煙鳥棲定等生動的意象。詩人借這些意象的描寫,點明時間在暗中流動,渲染了越來越清幽的環(huán)境氣氛。(2)這句詩,在整幅山居秋夜幽寂清冷的景物背景上,生動地勾勒出詩人的自我形象,使人如見詩人抱著琴,孤零零地佇立在灑滿月色的蘿徑上,望眼欲穿地期盼友人到來的情景。
9.(1)陰歷二月,春風(fēng)料峭,寒氣襲人。采桑女凌晨即起采桑,可見多么勤勞??伤齾s無法使“桑芽”變成桑葉,更無法使螞蟻般大小的蠶子馬上長大吐絲結(jié)繭。而如狼似虎的里胥,早就逼上門來,催她二月交新絲。想到此,她手攀著柔長的桑枝,眼淚如雨一般滾下。詩人以一位勤勞善良的采桑女子在苛捐雜稅的壓榨下所遭到的痛苦,深刻揭露了唐末“苛政猛于虎”的社會現(xiàn)實。(2)“手挽長條淚如雨”,寫出了采桑女辛勤勞動而又悲切愁苦的形態(tài)?!叭q初眠當(dāng)此時,今歲春寒葉放遲”,點出采桑女心中的憂慮事,再加上她愁聽門外里胥催逼的聲音,詩人把形態(tài)和心理描寫融為一體,使采桑女形象感人至深。
10.(1)運用了反襯的表現(xiàn)手法。這樣寫是以冷反襯上文的鬧,以孤獨反襯上文的歡笑,冷熱相間,悲喜交錯,使悲者愈見其悲,孤獨者愈形其孤獨。(2)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坐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兩句詩,但二者抒發(fā)的情感并不相同,白居易抒發(fā)的是“淪落天涯”之感,而本詩中抒發(fā)的則是深沉的興亡之感。
11.(1)“又”字,作者用得很自然,使起句突兀,加強了語氣,強化了詩中女主人公的哀怨之情,并有籠蓋全篇的作用。“又”字還與下面的“經(jīng)年”相應(yīng),暗示這女子與情人離別,正是去年此時,故對物候變化特別敏感。(2)花、雨、人、燕,本是純粹的“景語”,作者通過映襯、反襯,融情入景,把它們連綴成一幅和諧統(tǒng)一的藝術(shù)畫面,從而烘托出詩中女子憂思難解的內(nèi)心世界,使“景語”完全變成了“情語”。這兩句寫得細(xì)膩深刻而委婉含蓄,對偶工麗而無雕琢之嫌,堪稱佳句。
12.(1)詩人開篇反復(fù)渲染一個“醉”字,就把作者悼惜春光的哀痛心情揭示出來了。(2)涓細(xì)的水流載著落花漂浮而去,片斷的云彩隨風(fēng)吹灑下一陣雨點。這正是南方暮春時節(jié)具有典型特征的景象,作者把它細(xì)致地描畫出來,逼真地傳達了那種春天正在逝去的氣氛。不僅如此,在這一幅景物畫面中,詩人還自然地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那漂浮于水面的落花,那隨風(fēng)帶雨的片云,漂泊無定,無所歸依,不正是詩人自身淪落無告的象征嗎?詩句中接連使用“細(xì)”、“浮”、“別”、“斷”、“孤”這類字眼,更增添了景物的凄清色彩,烘托了詩人的悲涼情緒。
13.(1)宮調(diào);曲牌;題目。(2)①這兩句對仗工整,以詩入曲,借對仗藝術(shù)使這幅春景圖形象更鮮明,色調(diào)更和諧。②疊詞的運用,增加了音樂美?!敖z絲”、“點點”兩個疊詞,既增加了音樂美,同時把春天特有的輕柔、甜美的韻味也透露出來了。③所描寫的形象互相映襯。以風(fēng)寫楊柳,以顯其風(fēng)流,楊柳襯托風(fēng),以顯其輕柔;以雨寫梨花,以顯其圣潔,梨花帶雨,更顯其清麗。風(fēng)與楊柳,雨與梨花,相互襯托,相得益彰,使春天的景象更加鮮明。
14.(1)首二句分別從空間(一千里)和時間(數(shù)日程)上,極言游子與故鄉(xiāng)的遙隔,抒發(fā)了詩人流離飄泊的失意悵惘之情。(2)鼓聲頻催,使人易生光陰蹉跎的感慨;而陣陣?yán)寺?,則使人產(chǎn)生“世途風(fēng)波惡,人間行路難”的浩嘆;山頂鐘鳴,夜深人靜,更激起凄涼惆悵的落拓情懷。詩人將鼓聲、浪聲、鐘聲聲聲逼人的效果表現(xiàn)得十分強烈,從而抒發(fā)了詩人無限的愁思。
15.(1)作者寫秋夜,攝取的對象很多,月、桂、風(fēng)、霜、雁、砧等都寫到了,但只作點染,并不鋪展開來,雖繁多,卻不擁擠,既能把秋夜的景象表現(xiàn)得充實,又能顯示出一種疏朗的風(fēng)致,體現(xiàn)了“詞密曲疏”的散曲特點。(2)“夜涼,枕涼”,詩人連用兩個“涼”字,既遙扣“秋夜”之題,又表現(xiàn)出作者心情的凄涼和客居異鄉(xiāng)的孤獨寂寞。
[作者單位:河北辛集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