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艷遇》。裘山山的西藏故事聽起來不那么傳奇,卻平靜地牽動你的心。軍人家庭的姑娘懷有一個心愿:與一個西藏軍人相遇,然后相愛,再然后,嫁給他。在拉薩車站她遇見一個,不料此后三年音訊全無。三年后他再次出現(xiàn),她做了他的妻子。這樣的愛情童話已不多見,因為不多才彌足珍貴?,F(xiàn)在部分年輕人流行“閃婚”,不少人把它看做輕率和不負責任,其實不能一概而論?!镀G遇》就有點閃婚的影子,不過在“閃”的背后,多了一份信念和操守,就有了質(zhì)的不同。我相信當下閃婚里也不乏動人的故事,比如石康的《奮斗》中那對小夫妻,“閃”過之后便沒一天消停,哭了笑,笑了哭,補習著愛的課程。
《一個“踏雪尋梅”的緣分故事》。又是緣分,又是一見鐘情!不信都不行。上次去香港見“黃大仙”香火旺盛,頗有不屑,看來下次也要拜訪一回。余先生在小鎮(zhèn)過得如此愜意,因為他與生活無比親近,嘗到了“活著”的滋味。他親近了土地,也親近了地上長出的糧食。開個小面館,晚間打烊后分分角角地數(shù)錢,算算這一天的辛苦所得,也會生出對錢的一種親近。億萬富翁在賬面上吞金吐銀的感覺,怎能與之相比!聽說余先生正在謀劃一部以朝天門碼頭為背景的劇作,祝他成功。
《人生還有下半場》。呂代豪25歲前后是兩種人生,從一個惡棍蛻變成一位傳播仁愛、助人向善的愛心天使。人生轉(zhuǎn)折的關鍵,是他遇到了一位“貴人”,就是接連給他寫了500封信的陳筱玲。貴人稀有,難得遇見一個。正熱播的《投名狀》的導演陳可辛,說他的貴人是同行大哥曾志偉;《士兵突擊》里的許三多,他的貴人無疑就是班長史今。這個貴人當?shù)貌灰?,貴了別人,虧了自己,最終離開了心愛的部隊。有段時間,我在一個網(wǎng)絡公司管事,曾介紹一個在京幾乎漂不下去的小伙兒到公司來打下手。沒想到我離開公司沒幾年,竟在電視里見到他,正給主持人展示闊綽的新居!又過了兩年,他當了公司副總。這小子能干也很仗義,非要請我這個“貴人”吃飯不行。我才知道,有時候當個貴人也就順手的事。
《你在中國太久了》。這是一個老外的經(jīng)驗之談。要說“太久”,我們比老外還要久得多——打小就住這兒,還要一直住下去。一條條念下來,竟然有點不好意思。說起“不好意思”,最近在媒體上見過幾則。一個意大利老太太活了104歲,她對記者說:“活了這么久,真是不好意思。”某地一個餐館收銀臺前貼了張告示:“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還要收你的錢,實在不好意思。”房價暴漲,一個地產(chǎn)商說:“錢賺得這么容易,都不好意思了!”……不好意思又如何?錢照賺,日子照過,不過也就說一說,“意思意思”罷了。我們也一樣。
《早晨從中午開始》。一篇舊文,文字較長,也不大有趣,但值得讀。路遙讓我想起了另一個故事,外國人的,真事。這人整天寫冒險的傳奇故事,賣文為生。題材從哪兒來?全是親歷。潛水不那么在行。卻偏要潛到最危險的地方,回到岸上就寫那九死一生。工作信條只六個字,擲地有聲:拿生命去交換!他賴以維持生命的全部條件,都是用自己的生命換來,覺得這樣活著才公平,心里塌實。這六字信條被我牢牢記住。路遙只活了42歲,他的一切成就和榮譽都是拿命換來的,所以去世15年后,我們還要重溫他的文字。人們對路遙贊嘆之余,大都不會去學他以命換命。當然了,現(xiàn)代人更懂得惜命,可倍加珍惜了的生命,我們又作何用?
《別讓信用卡成了包袱》。司馬遷日:“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壁吚?,人人都有,商家就為這人性的弱點布下陷阱。約束自己便是贏,連花錢都沒一點兒定數(shù),還能做成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