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靜芬
摘 要:本文旨在通過商業(yè)銀行貸款定價原則探討商業(yè)銀行貸款定價模型的建立。在對銀行貸款常用三個模型進行了淺析之后,確立了一種適合我國商業(yè)銀行現(xiàn)狀的定價模型。
關鍵詞:商業(yè)銀行;貸款定價原則;貸款定價模型
1 我國商業(yè)銀行貸款定價方法
在實踐中,商業(yè)銀行在確定貸款價格的具體操作是:根據(jù)中央銀行的有關規(guī)定,按一筆貸款的具體風險指標等貸款利率浮動參與指標,分別對企業(yè)歷次貸款確定利率水平,對利率浮動參考指標設定幾個檔次的浮動系數(shù),并根據(jù)指標重要性設定不同的權重,由浮動系數(shù)和指標權重確定貸款利率浮動水平。即:
利率浮動水平=∑(浮動系數(shù)*權重)100%=∑[(風險指標對應的浮動系數(shù)*權重)+(其他指標對應的浮動系數(shù)*權重)]*100%
由此可得出,貸款利率=基準利率*(1+利率浮動水平)或貸款利率=基準利率+利率浮動水平
2 商業(yè)銀行貸款定價模型評述
2.1 成本加成模型
成本加成,即銀行在進行貸款定價時,以保證一定水平的利差作為貸款定價的基點,在與客戶商討時以高于借入資金成本的貸款利率對外報價。因為貸款的收入主要表現(xiàn)為利差收入,通過此種模型定價可確保銀行對外貸款“有利可圖”。其定價的基本模型為:
貸款價格=資金成本+貸款費用+風險補償+目標收益
成本加成模型主要考慮銀行自身的成本、費用、承擔的風險,即銀行的資金成本。然而貸款費用越高,貸款利率就越高,忽略了客戶的需求以及市場競爭,因而可能導致客戶資源的流失和貸款市場的萎縮。
另外,采用這種定價模型,需要充分估計貸款風險,并在這個基礎上確定合理的風險溢價。
2.2 基準利率加點模型
基準利率加點,即在市場基準性利率基礎上加上不同水平的利差。這是國際銀行業(yè)運用得最為廣泛的貸款定價模型,其一般做法是:對客戶進行信用評級,根據(jù)貸款的不同風險度確定相應的風險溢價點數(shù),有時還為貸款利率設立上限和下限,使銀行貸款利率控制在一定范圍內。簡單地說,就是在基準利率基礎上根據(jù)不同的客戶確定不同的加點,或乘上不同的系數(shù)。其計算公式為:
貸款利率=基準利率+風險溢價點數(shù)
或貸款利率=基準利率*風險溢價乘數(shù)
2.3 客戶贏利分析定價方法
上述兩定價模型都是單一產品定價,沒有整體考慮客戶的貢獻度。而客戶盈利模型是在具備完善的客戶關系管理的前提下可選擇的理想方法。定價模式,商業(yè)銀行在與任何客戶進行業(yè)務往來時,都必須保證有一定的盈利,因此,銀行在為每筆貸款定價時,應全面考慮客戶與銀行各種業(yè)務往來的總成本、總收入和銀行的目標利潤。這一模型實際上是成本加成定價模型的延伸和細化,可以表達為:銀行從某客戶獲得的總收入≥為該客戶提供服務的總成本+該筆貸款所應實現(xiàn)的目標利潤。
2.4 我國商業(yè)銀行貸款定價模型分析
綜觀西方商業(yè)銀行的貸款定價方法,最有代表性的是以下三種方法。
為了適應利率市場化的需要,我國商業(yè)銀行應全面借鑒西方商業(yè)銀行貸款定價方法的特點,充分考慮影響我國商業(yè)銀行貸款定價的諸因素,建立起一套嶄新的貸款定價方法。當前我國商業(yè)銀行可依據(jù)“成本與市價相機抉擇”的理念,構建如下貸款定價模型:
其中,r表示貸款利率,rc表示資金成本管理費用率,rp表示市場參照利率,rf表示違約風險補償率,rd表示期限風險補償率,ro表示目標利潤率。
在對我國商業(yè)銀行建立貸款定價方法時應考慮我國商業(yè)銀行所處的發(fā)展階段,在保證盈利性的同時應更注重其市場競爭力。因此,當參照利率高于資金成本率和目標利潤率時,應選擇較小者作為貸款定價的基礎;當參照利率低于資金成本率和目標利潤率時,為了使銀行有一定的競爭力,應選用市場參照利率,但是由于資金成本率和目標利潤率相對較高,使銀行在某筆貸款中沒有盈利,此時,可結合客戶盈利能力分析方法,考慮貸款客戶與商業(yè)銀行的整體業(yè)務關系,從銀行在該客戶整體業(yè)務中取得的總收益和總成本來決定增加這筆貸款對總收益和總成本的影響。當增加這筆貸款,銀行的總收益大于總成本,且該客戶的資信良好,為了增強銀行的市場競爭力和市場份額,則可以考慮選擇市場參照利率進行定價。
參考文獻
[1]劉天才.商業(yè)銀行定價理論與實踐[J].中國城市金融,2001,(8).
[2]呂莉.利率市場化與商業(yè)銀行利率風險管理[J].現(xiàn)代商業(yè)銀行導刊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