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 名
她自稱“九流作家”,卻憑借一支筆打造出幾億資產:首創(chuàng)“財經小說”系列,出版了逾100部作品,全球銷量達1000萬冊;小說差不多有一半被改編成電視劇,不少作品的收視率都在榜上名列前茅。
她自詡“一流商人”,這一點許多人都表示認同:首次創(chuàng)業(yè)即開先河,引入菲律賓傭工,為萬千香港家庭服務;創(chuàng)立的“勤+緣”公司成為內地首家上市電視媒體服務公司。
她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名叫梁鳳儀。
從寫作快手變身為上市公司主席
不少人知道梁鳳儀的名字,是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中,當時內地正初嘗經濟發(fā)展帶來的各種社會變遷,而梁鳳儀的小說多以香港風云變幻的商界為背景,以自立自強者為主人公,以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為中心情節(jié),將財經知識和經營管理知識融于悲歡離合的故事中。這種被稱為“財經小說”的新型題材滿足了很多人的需求和期望。作為一個寫作快手,1988年至1992年,梁鳳儀共出版50種作品,在全國卷起一股“梁旋風”。隨著其多部作品被改編成電視劇,“梁鳳儀”這個名字迅速紅遍中國。
其實早在大學時代,曾修讀過文學、哲學、圖書館學及戲劇學的梁鳳儀就為麗的電視(亞洲電視前身)編寫過話劇。1968年至1972年,她總共撰寫了60個電視劇本,并自任制作人?,F在,梁鳳儀的上市公司擁有幾億資產,這些資產都是由當年自己“一支筆”積累起來的。
1988年是梁鳳儀一生的轉折點。這一年,她加盟了黃宜宏家族旗下的永固紙業(yè),并成為董事,她的市場敏銳力連同文學創(chuàng)造力一并在這一年爆發(fā)出來。1995年,梁鳳儀與黃宜宏結婚,后來,兩人共同創(chuàng)立“勤+緣”媒體服務公司,進行電視制作、公關、廣告三線發(fā)展。
如今,“勤+緣”已經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發(fā)行1億股,集資凈額約1.08億港元,由于梁鳳儀的“明星效應”,公眾認購方面獲得超額87倍的成績。
很享受做一個商人
創(chuàng)作需要感性,經商需要理性,梁鳳儀難得地將感性與理性自然融為一體?!澳闶窃趺醋龅竭@一點的呢?”有人問?!疤旆职?。每個人都有生來就有的特質,這應該感謝我的父母?!绷壶P儀答道。
獲得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學位的梁鳳儀雖然從沒有學過商科,卻對經商有著少有的悟性。也許這就是她所說的天分吧。
1977年,梁鳳儀首次創(chuàng)業(yè),就看好菲傭市場,并創(chuàng)立碧利菲傭公司,單槍匹馬到多個部門周旋,千辛萬苦之下終于取得成功,創(chuàng)香港之先河。她的干練,為已故金融業(yè)巨子、新鴻基證券創(chuàng)辦人馮景禧所賞識,即禮聘到旗下,主管新鴻基的公關廣告部。1983年,她轉任跨國公關公司奧美高級顧問,1985年又再度應邀,協(xié)助聯(lián)合交易所(香港交易所前身)創(chuàng)立國際事務部。1987年,全球股災引發(fā)華資經紀與外資經紀的權力斗爭,不同派別的辦公室政治令梁鳳儀疲倦不已,于是,她在1988年離開交易所行政總監(jiān)高職,直至創(chuàng)建“勤+緣”公司。
曾在不同舞臺上成功扮演過如此眾多的角色,在人生這場大戲中,梁鳳儀顯然算得上是一個好演員。那么,對于作家、商人、妻子這三個角色,她對哪個角色感到更滿意?“商人吧!”梁鳳儀毫不猶豫回答道,“生意越做越大,壓力也就越來越大,而有些時候,壓力意味著挑戰(zhàn),挑戰(zhàn)正是人生最有魅力之處?!?/p>
顯然,梁鳳儀很享受做一個商人。
不過,與一般商人不同,她十分在意自己的聲譽。在接受采訪時,她多次提及“商譽”這個詞,“對于商人來說,這很重要,在我的發(fā)展經歷中,曾被商界前輩看重的也是我這個人的商譽?!?/p>
商人的品質就是“勤+緣”
在梁鳳儀眼里,商人需要具備什么樣的品質呢?
“一方面要勤奮,一方面要有緣分。勤奮是要能吃苦,緣分包括抓住機會。當然,什么人能抓得住機會,就要看市場的眼光了。”
梁鳳儀曾在《明報》上開辟“勤+緣”專欄,一度頗有影響,那是她在交易所任職期間。也許,很久以來,她就對“勤”和“緣”有很特別的理解。
“勤+緣”媒體服務公司成立后,采取獨特而全面的經營方式:“勤+緣”為電視臺一手包辦電視劇的劇本構思,代找制作公司拍攝,再為這些電視劇尋找發(fā)行渠道及贊助商。另一方面,電視臺的“貼片廣告”(在每集電視劇播出前和播完后的廣告)時間,必須交“勤+緣”委托的廣告代理出售。為了保證拍劇不蝕本,“勤+緣”會將部分貼片廣告預售給廣告商,像賣樓花一樣。“廣告花”收費比較低,一般而言,1.5分鐘可分為6段15秒的廣告,愈貼近劇集的時間,廣告價愈高。
接下來的數年中,“勤+緣”策劃了175小時的電視劇及兩小時的綜合節(jié)目,經審核純利約9000萬港幣,平均每小時利潤逾50萬港幣,并且跟福建電視臺簽訂6000小時電視劇/電視節(jié)目獨家合作的合約。梁鳳儀表示,內地共有1300家電視臺,對電視節(jié)目需求量極大,“勤+緣”可以再擴大業(yè)務范圍,跟小型電視臺如市臺或縣臺合作。
對于“勤+緣”的成功,梁鳳儀認為,其中也是有勤奮和緣分的因素。“沒有很刻意為之,而是很多事情自然而然走到了這一步?!彼f,當初一直在很刻苦地寫小說,然后是拍電視劇,之后發(fā)現這里面有非常大的市場空間,于是就做成了這樣一家公司。
全社會都需要服務的意識
上世紀90年代初,梁鳳儀談到在內地發(fā)展業(yè)務的困難時曾語出驚人:“在內地談生意,真是會生癌的,對方也會生癌。因為大家語言所代表的意義不同,溝通上要花大量精力?!?/p>
現在,梁鳳儀是北京市政協(xié)委員?!案杏X內地特別是北京的商務環(huán)境如何呢?”曾有記者這樣問她。
“大家的進步真是非常大,這一點我十分感慨。”她說,“作為政協(xié)委員,我經常會有一些提案,政府部門都是以驚人的速度予以回復,不管提的是什么,都很快有‘跟進:收到了,我們在研究;已經有處理結果了,跟您說一下。”
“當然,我們的服務意識還有待提高?!绷壶P儀指的不僅僅是餐飲業(yè)這樣的服務行業(yè),而是全民都要有服務的意識。“有時候我在內地給一個什么人打電話,當然,對方沒有秘書,接聽電話的人往往都不愿意幫你記錄并通知你要找的人,差不多都是說:你一會兒再打過來吧。這就是缺少服務意識的表現。如果全社會人都有服務的意識,社會效率會更高,商業(yè)會更進步?!?/p>
(摘自《新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