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天木子
六歲那年,我被父母帶回家,準(zhǔn)備上小學(xué)。六歲的世界容不下離別,我在上車前毫無想法地回頭一望,便告別了小院,告別了老房子,告別了倚著門久久不肯回屋的姥姥。
回家后的第三天,姥姥忽然出現(xiàn)在眼前。三天的時光之于六年的朝夕相處,應(yīng)該是闊別了。沒等關(guān)上門她就一把將我攬入懷里。雙手摟著姥姥的脖子,我看到她右臉邊的皺紋還是那樣熟悉。姥姥說,少了我在院子里風(fēng)風(fēng)火火闖的禍,很不習(xí)慣。為了這樣一份扯不斷的思念,我們想了個辦法。從那以后,姥姥家就多了一臺電話,而我家,多了一臺留言機。
那時候,聽姥姥的留言是我每天的小小快樂,繼而成為一種無法割舍的習(xí)慣。
姥姥總是提醒我一些小事,比如不許挑食,比如出過汗不許脫外衣……這些話其實我早已倒背如流,無須她多費心的,但這于姥姥卻格外重要。她總會在講述一件事時忽而提及另一件往事,便嘩啦啦地牽出我們的許多日子。這些突如其來的回憶同姥姥的講述一樣天南地北又琳瑯滿目,像拔起一個小小的蘿卜,卻出乎意料地牽起一條無盡的根。每當(dāng)那熟悉的嗓音在留言機里沙沙作響時,我便會愜意地伏在電話機旁,像兒時吃姥姥做的“叫化雞”那樣,驚喜而滿足。
搬家時,那些零零碎碎的舊物件都改朝換代了,唯有這架笨笨的留言機,竟擁有了一個舒服的小座臺。在我心里,它不曾老去。
前些天在家中,聽到姥姥的一條留言:“都不到10度了,穿保暖內(nèi)衣了吧,沒穿可給我趕緊穿上……晚上睡前記得把被子理好,不然半夜會凍醒;還記得怎樣理嗎,姥姥不是教過你的,把兩邊折進去……”我“撲哧”笑出聲來,卻又忽然笑不下去—我長大了,姥姥也是真的老了。忽而又感到一陣溫暖,當(dāng)老房子、老箱子、老樹統(tǒng)統(tǒng)被時光沖走的時候,這臺留言機帶給我的磁音和牽掛卻生了根,不曾遠離。
六歲、十六歲、二十六歲……我大概永遠無法在姥姥心中長大成人。也好,就這樣傻傻地聽這不老的聲音,一直像六歲那年一樣,不老。
(指導(dǎo)教師盧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