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常覺得,在工作上投入大量時間,卻達不到預期中的成效?明明已經盡心盡力了,卻還是被上司“釘”得滿頭包,每天都覺得精疲力盡,工作缺乏干勁。
會造成這樣的結果,原因并不是不夠努力,而是所投注的努力被“稀釋”了。使工作成效被稀釋的元兇,包括方法不對、溝通不良、時間運用效率不佳等,這些都可能導致投入的努力達不到預期成效。
對于這樣的問題,可以從如何增加工作效率的“密度”與“濃度”來思考,猶如把工作從清淡的美式咖啡濃縮為一杯馥郁香醇的Espresso。日本管理雜志《The 21》集結黛安芬、吉野家、樂天證券等知名企業(yè)領導人的看法,精煉為一套“Espresso工作學”。
要增加工作效率的密度與濃度,必須從職場上的三個面向來進行,也就是從上司、同事與自己的關系來思考。
關鍵一:讓上司放心,他就不來煩你
獲得上司的信賴,他就不會因為不放心而來煩你,以免降低你的工作效率。
例如,上司交辦的工作,不要等到全部完成才交,要做到“中途回報”。這么做,可以讓上司知道你的進度,讓他安心。并且早期發(fā)現(xiàn)問題與錯誤,及時改正,而不必等全部做完之后發(fā)現(xiàn)不對而整個重來一次。
能夠幫上司解決他工作上的問題,就是給你自己方便。
關鍵二:同事是最好的“職場鬧鐘”
早上怕睡過頭,所以會設鬧鐘。同理,工作上擔心有疏漏或效率不彰,身邊的同事正是最好的“職場鬧鐘”。
例如,不要自己悶著頭做事,可以適度地把工作目標告知身邊的同事,這樣做的好處是,給自己制造一點壓力以增進效率,并獲得善意的提醒和必要的支持。
同事是非常好用的職場資源。注意一下身邊那些做事效率佳、總是能夠準時下班的工作達人,跟他們結為好友,向他們學習做事方法。
此外,在團隊合作的工作中,一定要做好事先溝通,可以省下執(zhí)行時許多力氣與時間。
關鍵三:列出自己當天的工作預定表
工作如果沒有規(guī)劃,手上有什么待辦事項就做什么,會顯得雜亂無章。試試看,把工作的重要性、急迫性與優(yōu)先級考慮清楚,自己列一張當天工作的時間分配預定表。
執(zhí)行過程中遇到臨時交辦的工作,如果是當下可以馬上解決的事,就不要拖;若是必須花比較多的時間處理,則依急迫性排入工作預定表的時程。
另外,若有其他同事要求幫忙,要衡量自己的狀況,在可負荷的范圍內提供適當?shù)膮f(xié)助,這是應該的。原則是,在當“好人”之前,先把自己份內的工作做好。
關鍵四:拿一成薪水做“腦內投資”
值得加班的事只有兩件——“讀書進修”與“拓展人脈”。前者尤其重要。除了做好份內的工作之外,也要拓展更多的能力,讓自己成為未來所需要的人才。
上班族的薪水該如何分配?除了生活開銷、投資理財之外,有一件事一定要做到——撥出至少一成的薪水來學習,做為“腦內投資”。而且,愈早開始投資在學習上,日后的效果愈強。
該學些什么?有三個方向:
一、參加課程,充實自己希望增加的能力。
二、買書、買雜志,培養(yǎng)思考能力并開創(chuàng)知識的視野。
三、參加不同領域的人所組成的讀書會,可以拓展人脈,并磨練不同的思考方式。
一般人在工作與生活上的“惡性循環(huán)”,往往是:因缺乏效率而常加班,沒時間充實自己。太晚睡,睡眠質量差。睡眠不足,帶著熊貓眼去上班。
若能掌握前面所提到的“Espresso工作學”四個關鍵,就能慢慢導向“良性循環(huán)”:準時下班和進修,充分休息后精神十足地去上班。
(責任編輯/唐馨)
海外星云 2008年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