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樹
上個世紀(jì)六十年代,在我的家鄉(xiāng)有一位倍受歡迎的人。記得當(dāng)時長輩們都敬稱他為“冉同志”或“冉會計”。記憶中的他很隨和,一身的穿戴總是很整齊、干凈,常年肩上挎著一個包在我們村子里來來去去。每次他到來,我們?nèi)甯鲬舻漠?dāng)家人都要搶著招待他,如果不把他請進家里喝上一杯茶,吃上一頓飯,似乎都是一種遺憾。因為他與農(nóng)民合得來,還因為他總是惦記著鄉(xiāng)親們?nèi)辈蝗卞X買農(nóng)具,缺不缺錢買返銷糧。后來我才弄明白他是我們當(dāng)?shù)毓缋镄庞蒙绲臅?,他給我留下了對一名信合人的美好印象。
過了些年,在一個徐風(fēng)送爽的夜晚,我的父母和鄰居聚在一起聊天,不知是誰提起了幾個月未曾進村的冉會計。大人們說,冉會計搞砸了,賬上缺了七百多塊錢,被開除回家種地了,太可惜了。大人們還說,冉會計在賬上捅的豁子花在他家人的吃穿上,花在娶親上,圖了一時的排場,卻壞了自己的前程,真是劃不來。
也許幼稚的心靈早已崇敬起冉會計那種受人歡迎的身份,有關(guān)他的事我聽得仔細,記住了大人們?yōu)槿綍嬐锵У难哉劇:髞聿恢敲\的安排,還是純屬巧合,我二十歲的時候,也跨進了信用社的大門。在初次接觸成堆成摞的賬款時,我就暗自聯(lián)想自己的將來,能不能像冉會計那樣受人敬重和歡迎,也聯(lián)想到將來某一天會不會像冉會計那樣灰溜溜地離開這個崗位回家。總之,當(dāng)時我內(nèi)心里充滿了矛盾和懼怕,不知如何才能把握好自己的未來。
我進信用社的時候已是改革開放初期,信用社已不由鄉(xiāng)政府主管,而是與農(nóng)行營業(yè)所在一起,是一個單門獨戶的企業(yè)單位,在一起的同事共有十位。此后,我與同事們一起工作,一起生活,有時也一起走村串戶放款收貸抓存款,農(nóng)民也給了我們很多的友愛與熱情,我一直感到很忙很充實。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一些實際問題也時常令人苦惱叢生。如同事們請了我的客,我卻擠不出錢來請他們;有些同事隔三差五地總會換上一身新衣服,我卻沒錢跟著他們甩掉補丁衣服。記得參加工作的第三年,一次單位突然安排我去縣里參加一個培訓(xùn)班,僅有的一件沒補丁的外套剛脫下來還沒來得及洗,穿著帶補丁的衣服進縣城很不體面,無奈之下,我就從同事那里借來一件上衣穿上參加了這次學(xué)習(xí)。
剛參加工作時工資很低,每月扣除伙食費之后,所剩無幾的錢或帶給父母補貼家用,或積攢下來到年根買上一身衣服。我感到這樣的狀況隨時都在逼著我跳下“陷阱”。但是,由于我害怕冉會計那種結(jié)局在我身上重現(xiàn),我終于沒有彷徨,一直堅持過著緊巴巴的日子,直到后來逐漸漲了工資生活才得到改善。記得有一年父母在家里建房子需要我支持,有個儲戶聽說后主動提出來要我取出他的存款先用,我沒有輕舉妄動,而是去說服父母通過貸款來解決……
現(xiàn)在回過頭來盤點,在我近三十年的信合人生路上,當(dāng)初曾與我一起工作的同事,特別是最初十幾年的同事,能夠堅持到順利退休或與我一起堅持走到今天的真是鳳毛麟角,屈指可數(shù)。他們的信合人生有的僅幾年,有的十幾年,有的甚至付出了做囚徒的代價。而我能夠抱著“信合人光榮”的信念伴隨信合事業(yè)的發(fā)展走到今天,就是靠我童年記憶中的冉會計教我做大了信合人生的弧線。(作者單位:湖北十堰城區(qū)信用聯(lián)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