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李毓佩,首都師范大學(xué)數(shù)學(xué)系教授,北京市科普作協(xié)理事.1990年被中國科普作家協(xié)會授予“建國以來成績突出的科普作家”稱號.出版各類科普作品100余部.其作品曾榮獲第四屆“國家圖書獎”、第五屆“五個一工程圖書獎”、“全國優(yōu)秀科普作品一等獎”、“宋慶齡兒童文學(xué)獎”等.
下面是小明同學(xué)幫4位叔叔解決排名次問題的故事.讀者朋友,相信你從中會深受啟迪.
有一天,小明去姥姥家,看見4個大漢在一家小工廠的門口連叫帶喊,吵得不可開交.小明覺得好奇,站在旁邊看他們究竟為了什么.
突然,一個黑大漢拉住小明的手,對其他3個漢子說:“咱們到底誰干得最多,誰干得最少,讓這個小孩來評評理!”
“評評理就評評理!”3個大漢同意了.
小明有點兒“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便問:“你們分別貴姓?干什么的?為什么爭吵?”
黑大漢說:“我們4個人依次姓趙、錢、孫、李,同在這家小工廠里干活兒.廠長剛才說,趙比錢干得多;李和孫干活的數(shù)量之和,與趙和錢干活的數(shù)量之和一樣多.可是孫和錢干活的數(shù)量之和,比趙和李干活的數(shù)量之和要多.我們4個人都說自己干得多,你給我們排個一、二、三、四吧!”
小明用手抓了抓腦袋說:“這么亂,我從哪兒下手給你們解決呀?”
4個大漢一起央求說:“我們4個文化都不高,你幫我們算清楚這筆賬吧!不然,我們非動手打起來不可!”
小明點了點頭說:“好吧,我想了一下,你們這個問題有3個條件,我一個條件一個條件地給你們算吧!”
“那可太好了,你幫了我們大忙了.”4個大漢都表示感謝.
小明蹲在地上寫了3行大字:
趙>錢;(1)
李+孫=趙+錢;(2)
孫+錢>趙+李.(3)
小明問:“你們看我寫得對不對?”
4個大漢認真看了兩遍,說:“對,對,就是這么回事!可是往下怎么辦呢?”
“用(3)式減去(2)式就成啦!”小明又寫道:
孫+錢-(李+孫)>趙+李-(趙+錢).
展開括號,得:
孫+錢-李-孫>趙+李-趙-錢.
即錢-李>李-錢.
移項,得2錢>2李.
不等式兩邊同除以2,得:錢>李.
小明說:“這就算出來錢比李干得多,可以得出:
趙>錢>李.
你們3個人中數(shù)姓趙的干得最多.”
姓孫的急忙湊過來問:“我呢?怎么把我給忘了?”
“你別著急??!”小明說,“把(2)式變變形,有:錢-李=孫-趙.因為錢-李>0,所以孫-趙>0.即孫>趙.”
小明鄭重地宣布:“你們4個人干活的多少,我已經(jīng)算出來啦!姓孫的第一,姓趙的第二,姓錢的第三,姓李的最末.”
4個大漢都很高興,一再感謝小明的幫助.小明說:“叔叔們再見,我要去姥姥家了.”說完,就走了.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nèi)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p>
中學(xué)生數(shù)理化·七年級數(shù)學(xué)華師大版2008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