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黑色的小手,緊握一枝紅筆,永遠被定格在人們淚水模糊的視線里;碎石夾縫里那個仰面問天的少年,讓我們還未止血的傷口再一次撕裂……
8.0,這個數(shù)字不僅會讓我們想到坍塌的校舍、斷裂的殘垣,更是鋼筋水泥板下被掩埋著的一個個鮮活的小生命。
災難面前,每個人的心上都留下一道鮮紅的傷口。但我們是不是就這樣繼續(xù)痛哭下去?不!
因為還有另一種力量讓我們抬起低垂的頭顱,重新?lián)碛袌砸愕哪抗狻?/p>
這種力量,來自我們的孩子!
請讓我為你,一個字、一個字地念下這句話:“爸爸媽媽對不起,愿你們一定走好?!?/p>
這是一張看不出字跡的白紙。只有極其細心地轉(zhuǎn)一個角度,將它朝著光,才能發(fā)現(xiàn)上面的字跡。
那不是用筆寫出的字跡,而是用細木棍之類的東西畫在紙上的———這是一張留給家人的遺言。
寫這張便條的場景,幾乎可以還原:一個狹小的空間,沒有筆,孩子身負重傷并且已知自己處于絕境,又想跟最愛他的父母交代點什么……
孩子要走了,他有太多的放不下,他害怕媽媽為他哭得昏厥過去,他怕爸爸為了他的離去煙不離手傷了身體,更害怕父母這輩子一直活在悲痛里,無法繼續(xù)今后的人生。他多希望爸媽想起他,說上一句“別難過,我們的娃兒讓我們一定走好”,而止住哭泣。
姜懷棟想盡辦法寫了這封遺書,為“血濃于水”做了最好的詮釋。但你可知道,除了孩子對父母愛的詮釋,還有另一種讓人淚如雨下的親情!
12個小時,11歲的吉萬,3歲的妹妹……他背著她,夾雜在逃難的大人中間。爺爺奶奶老了,爸爸媽媽在外面打工,對于妹妹,他就是家里唯一的男人,他用他瘦小的脊梁擔起這個家……不諳世事的妹妹臉上那安然的神態(tài),為我們緩解了多日來的傷痛,把我們那顆無處安放的心漸漸撫平……
向孝廉與馬健非親非故,但是,他卻用雙手挖開瓦礫,給了她一條生命。
那天,向孝廉被掉落的水泥板壓得不能動彈,她的同學,正在往外跑的馬健停下來想救她,一位老師拽住了他:“還有余震,快跑啊!”
馬健回頭對埋在底下的向孝廉說:“等會兒我來救你!”她燃起了生的希望,她相信“他是男生嘛!承諾的話就一定會實現(xiàn)!”
時間一點點過去,除了余震的聲音,什么也聽不到。夜幕降臨,向孝廉漸漸絕望:“他怎么還不來救我?”
正當這時,一個很小心的聲音傳到耳畔:“孝廉,孝廉,我來救你了?!?/p>
向孝廉一陣驚喜:“你帶來了幾個人?”
“就我一個。我沒跟他們說,是偷偷跑來的?!?/p>
向孝廉掩不住失望的情緒:“你一個人?怎么救我!”
馬健手邊什么挖掘工具都沒有,找了一根鋁合金棍子。向孝廉說:“用這個怎么救?”
馬健扒拉了幾下,根本不管用,干脆徒手開始挖。
向孝廉看到她滿是鮮血的雙手,大聲說:“你使勁拖我吧!別怕把我的手和腳拖斷,只要頭不斷就行?!?
4小時之后,向孝廉被挖了出來,他倆想跑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向孝廉的胳膊和腿都受傷了,已經(jīng)筋疲力盡的馬健背起向孝廉就跑,直到來到一處安置點才放下她。他沒說一句話,轉(zhuǎn)頭又去救別人。
人們問向孝廉:“馬健是個什么樣的人”,她脫口而出,“他一定是2008感動中國的人!”
我們都相信,馬健是2008感動中國的人——有更多的人感動了中國!
到記者發(fā)稿時,向孝廉和馬健還沒聯(lián)系上,讓我們在心中默默地為他祈福:好人一生平安!
你一定記得3歲的小朗錚吧?地震時,他被壓在了廢墟下,“叔叔,我在這兒”,他輕輕地說著,神態(tài)非常平靜。救援的叔叔怕挖掘工具傷著他,就用手挖,小朗錚又輕輕地說:“叔叔,謝謝你們。”
幾個小時后,他終于被解救出來,被挖出的一瞬,他“哇”地哭出聲來,人們才發(fā)現(xiàn)他的左臂骨折。一個3歲的孩子,忍了多大的傷痛才能表現(xiàn)出那樣的平靜!滿臉是血的他,躺在擔架上,艱難地舉起右手向武警官兵虛弱而又標準地敬了一個少先隊隊禮,又一次感動了中國!這是3歲孩子的感恩。
曾經(jīng),80后、90后常被掛在人們嘴邊,富裕的生活、舒適的環(huán)境、兩代人的呵護,叫人懷疑這些精心呵護的花朵們能否經(jīng)得起風雨考驗!一個3歲的孩子,他知道如此感恩,還有什么讓我們不能夠相信,人性、信念,這些,依舊是作為人擁有的像金子一樣閃光的品質(zhì)!
一場災難卻讓人們看到了共和國的希望!少年強則中國強!
9歲的小林浩,你是否能想象他從慌亂的地震現(xiàn)場救起兩個同學?如果不是他嘟嘟著小嘴,用彎彎繞的川音在電視上回答記者的提問,又有誰能相信一個孩子會做出這樣的舉動!
他逃了出來,但誰也沒想到他又回去救他的同學!“背了一個,拿給校長;又回去抱了一個,又拿給校長”。他的行為,已經(jīng)遠遠超越了人們對于一個孩子的了解和期望。大自然的規(guī)律是優(yōu)勝劣汰,我們一定有著與其它動物不一樣的遺傳基因,讓我們在大的災難面前,凸顯出優(yōu)秀的品質(zhì)——讓愛薪火相傳。我們因為我們是人而驕傲!
譚千秋,這個讓13億人都記住的名字。災難降臨的那一霎那,譚老師用張開的臂膀護住了孩子,在他翅膀下的4個孩子,全部得救了,而他,卻保持了天使的姿勢,雙臂怎么也合不上。
在他湖南老家的安葬,只帶去了他的頭發(fā)和指甲。湖南鄉(xiāng)親,萬人為他送行,一個高高壯壯男人站在隊伍前面高呼:“譚學長,我們?yōu)槟泸湴?!”人們微微含淚高喊:“我們?yōu)槟泸湴粒 ?/p>
老師的愛,讓孩子們獲得了生的希望;孩子的愛,讓這個世界的愛薪火傳遞。
很多個孩子,很多個他、她還有他們,在我們心中,都應該是被捧在手心呵護的,然而他們所表現(xiàn)出的堅強和勇氣遠遠超出了他們的年紀,這場災難讓他們,也讓我們,共同成長!
我們不會一直活在黑暗中,我們永遠不會在災難面前妥協(xié)!
每個人都會覺得這些孩子是那么溫暖和純凈,這些人間的天使,讓我們笑起來,看到了希望!
天安門前的吶喊“中國萬歲,中國加油”見證了我們的決心,孩子們的勇敢讓我們不忘前行……
讓我們直面親人的離去,他們離我們并不遙遠,他在我們心中常住。讓我們觸摸胸口,告訴自己:希望會永生。
我們一定會堅強并微笑著活下去,我們謹以自己不朽的愛,賦予“愛”以不朽的名!
sdznxf@126.com
(編輯:張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