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里
約翰是芬蘭拉皮省文化管理署的一名高級督察。政府按照相關規(guī)定,給他配備了一輛公務車。和省政府里所有的公務車一樣,約翰的這輛公務車的車型和牌號都被公布在各大媒體上。
約翰每天駕駛著這輛公務車上下班,必須按照自家公寓到省文化管理署的最短而且最便捷的路途行駛,沿途不能有任何隨意的停頓,這樣做是為了節(jié)省油耗,更是杜絕假公濟私。
再說得明白點,在沒有特殊的情況下,每位公務員所駕駛的公務車“兩點一線”上下班的線路都是被嚴格設定并規(guī)定了的,也理所當然地向社會公眾予以了公布。在這樣的眾目睽睽之下,哪位公務員要想假公濟私,很難!
那天,約翰和往常一樣,下了班后,他開著公務車回家。在途經(jīng)一十字路口遭遇紅燈稍作等待時,他不經(jīng)意間轉頭發(fā)現(xiàn)路邊的一家商場櫥窗里的一款女性服飾非常艷麗。約翰想,如果太太穿上這款服飾一定更加漂亮。再說,過些日子,就是太太的生日了,此刻何不順便購買一套這款服飾,提前讓太太高興高興?
當約翰腦海里閃現(xiàn)這一念頭時,卻又立即被理智掐滅了。他循規(guī)蹈矩地將車開到了家。跳下了公務車后,又立刻坐進自家的車,駕駛至商場,心安理得地購回了那一款心儀的服飾。
事后,約翰在自己的博客里這樣寫道:
如果我那天傍晚真的把公務車開到商場停車處,去購買給太太的那款服飾,也許我的這份謀生差事就會永遠地結束了。因為,我下了班后開著公務車順便拐彎去商場購物的舉動,肯定馬上就會映入公眾的視線,引起公眾的質疑。可能會被某位市民用手機或照相機或DV拍攝下來,發(fā)送到政府網(wǎng)站或媒體上;
可能有某位市民打電話到我所工作的署里投訴;還可能會有一群市民把我的公務車團團圍住,沒準兒還會拍打著我的窗玻璃提出質問:你剛才干什么去了?
我一想到這些無數(shù)個“可能”,就感到害怕,總覺得我的身后有無數(shù)雙眼睛時時刻刻地注視著我,瞬間的任何不明智念頭,都會在這樣的芒刺在背的心理攻勢下而土崩瓦解。上帝保佑我的前提是,我的名譽和信用決不能玷污,我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出丑聞。
編輯/孟醒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