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夏
行走
阿爾卑斯山跨越了歐洲多個國家,穿梭的火車和各式各樣不同里程和時間段的大巴,將山麓下各國互通有無地連通起來,使得國與國之間的來往。有如平日里在家門前穿街過巷般的便利
目的地貝希特斯加登地區(qū)坐落在電影《音樂之聲》故事發(fā)生地、奧地利小城薩爾茨堡與德國巴伐利亞州南部交界的阿爾卑斯山山麓地帶。整個地區(qū)由大小不一的小村鎮(zhèn)組成。
這里家家門前流水,戶戶鮮花盛開,巴伐利亞風情的松木房子點綴在青蔥的山坡邊,四周彌漫著一股濃濃的牧場清香味道,讓人一見鐘情。這個純美的地方是當?shù)厝耸来畹母l?,在很早以前就成為了巴伐利亞皇室家族的避暑勝地,直至今天,整個山麓地區(qū)的人家也主要以旅游業(yè)為生。
各家住的房子多是祖上傳承下來,大多數(shù)人家以經(jīng)營家庭旅館為生計。鎮(zhèn)上小火車站對面的游客信息中心,為來訪的游客提供服務,同時也為當?shù)馗骷彝ヂ灭^提供推廣服務。
到達小鎮(zhèn)已是傍晚時分,但游客信息中心的院子里,依然能提供電子自助服務,一邊是帶有編碼的各家庭旅館分布圖的顯示屏,另一邊是與之對應的旅館彩色照片,并附有提供的服務細節(jié)。如果喜歡上其中一家,便輸入地圖上旅館相應的號碼,地圖即刻亮出指示燈,并顯示該家旅館所在的地理位置,游人可根據(jù)地點選擇合乎需要的住家。最重要的是各家的服務明碼實價,一目了然,有道是真正的公平競爭,著實讓人放心。后來好幾次還專門再去那打轉,看還有哪些新奇的服務。
這是一個大自然與人類文明完美結合的典范。阿爾卑斯山純凈的雪水從山上緩慢留下灌蓋著綠草青蔥的牧場,世代生活在這里的巴伐利亞人用認真細致的生活方式回報大自然的恩典,家家必有陽臺,陽臺必用鮮花打點,房內(nèi)的一切細節(jié)也處處經(jīng)得起考驗。我們所住的家庭旅館由拉賓先生父子主理,兩位高大威猛的男子漢,在家居布置上,卻有著須眉不讓巾幗的細心:阿爾卑斯山特有的松木家具、獨具風格的吊燈和窗簾,雅致的圖書室顯出主人的文化素養(yǎng),最養(yǎng)眼的是餐廳,墻上有序掛著祖上留下的寶物,落地的玻璃大窗前,擺放精心養(yǎng)護的蘭花,每每用餐時分,那幾張看得見風景的位置,總會是房客們先到先得的目標。
在入住的幾天里,常??吹嚼e先生一家人,閑暇時在餐廳喝著小酒休息的情景,有條不紊的生活,絲毫沒有商家疲于奔命的忙碌。這個可心的“家”令我們與另外兩位來自澳洲的游客,一改原來的計劃,多停留了幾天。
在這美麗入畫的地方,每個村落都各具特色,很難找到風格一樣的人家,拉賓先生說因為這里的冬天特別的漫長和寒冷,在大雪封山的時候,只能長時間地待在家中,裝點房間成為人們最顯成就感的工作;到了夏天各家各戶都用鮮花裝點陽臺和院子,以釋放存儲了整個冬天的能量,比賽看誰家的陽臺漂亮,成為當?shù)厝思s定俗成的傳統(tǒng)。
閑來坐鄉(xiāng)村大巴四下走動,在早年的馬車時代,村鎮(zhèn)之間的交通由馬車來完成,同時也肩負傳遞各地郵件的任務,所以當?shù)厝艘步羞@些馬車為郵遞馬車,直至今日鄉(xiāng)鎮(zhèn)間大巴取代了舊日的郵遞馬車,傳遞郵件的任務,也就自然由這些大巴來完成。仔細觀察,會發(fā)現(xiàn)在班車車頂行李的架子上,有郵政標志的行李,到站點時,會被送到當?shù)氐泥]局。如此的精打細算,真令人佩服。
跟著“郵遞馬車”,發(fā)現(xiàn)了一個又一個的醉人風景。一日,同住的澳洲朋友興奮地告訴我們,他們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一個小鎮(zhèn)教堂邊的花園般的墓地,他們竟然還去了兩次,說很是享受。
被感染的我們,轉天乘“郵遞馬車”,去了那個有花園墓地的地方。這是個叫“冉韶”的小鎮(zhèn),一片純藍的天空下,中世紀的小教堂、遠處陽光下的阿爾卑斯山和穿村而過的“雪”水河(因水中富含礦物質,河水顏色晶瑩剔透),組成一幅傳世百年的經(jīng)典畫面。它不僅是小鎮(zhèn)的象征,也被公認是巴伐利亞阿爾卑斯山區(qū)鄉(xiāng)村的典型代表。更有人形象地把這純美的地方叫藍色小鎮(zhèn)。
因為打小就有墓地恐懼癥,在“人間”與“天堂”間,我們還是選擇了“人間”,沒敢走訪教堂邊的花園墓地。
沿著河流我們走進山里。聽著涓涓的流水,走在山間的小道上,每一處美景前,都會豎著一幅與美景一樣的油畫,據(jù)說都是出自名家之手。仿佛在提醒路人,這里的一切值得停下腳步,細細品味。
碰上一位正在整理自家陽臺的大叔,很自然向他問起那花園墓地的事情,他說在墓碑上,記錄著祖輩時期發(fā)生的一些事情。他說很高興墓地就在離家不遠的地方,每天在陽臺上就能看到自己的爺爺和父親,他知道他們在那過得很好。
的確,在西方,墓地也成為旅游景點,這種墓地文化與中國鄉(xiāng)間懷古的家族祠堂有那么點相通之處,卻又多了一點生氣,將人們對生活的熱愛融入了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細節(jié)。
戶外
看得見雨林的冰川
夏日在新西蘭的Franz Joseph冰川徒步,不僅可以欣賞到恍如仙境的冰雪世界,體驗到冰河行走的快樂,最特別的是在冰川上還可以看到兩側郁郁蔥蔥的雨林。
Franz Joseph冰川是西岸地區(qū)冰河時代的遺跡,它從南阿爾卑斯山的遼闊雪地一直延伸到海拔300米的深谷中,而全世界沒有一個溫帶地區(qū)有如此容易到達的冰河。
到Franz Joseph徒步,需要先乘坐直升飛機到新西蘭最高峰的雪地上,由專業(yè)的戶外指導教練帶領著進行徒步。由于地處溫帶溫度并不很低,陽光明媚的日子還可以穿著短褲徒步,輕松自在。
演出
人藝“四代同臺”演《生·活》
四川汶川大地震發(fā)生以后牽動了中國人的心.北京人藝5月21日也作出決定.立即上馬賑災劇目。知名編劇鄭天瑋和吳彤10天創(chuàng)作出劇本《生·活》,由任鳴執(zhí)導.朱旭、濮存昕、陳小藝、馮遠征主演的同名話劇也將7月亮相。
這部話劇以一名四川籍小保姆在一個北京家庭工作生活的故事為主線,表現(xiàn)了汶川地震發(fā)生后,給她和北京這一家人的生活,命運帶來的巨大變化,體現(xiàn)災區(qū)后方的人們攜手抗災的愛心與決心。王老爺子將由朱旭扮演、濮存昕和馮遠征將扮演大兒子和二兒子。此外,4個川籍保姆的扮演者也都是人藝從中戲新招考的演員班的川籍新人。雖然這是一出時代感鮮明,時效性很強的主旋律劇作,但導演任鳴說劇作的藝術性依然是第一位的。觀眾從《生·活》這部戲中感受到面對災難時,人性的堅強和真誠。
時間:7月8~20日
地點:首都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