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木
中國人熟悉索羅斯這個名字,大多始于亞洲金融危機,這次金融動蕩使得這位跨國投資專家更是名聲大噪。
喬治·索羅斯1930年出生在匈牙利,1949年進入倫敦經(jīng)濟學院求學。索羅斯夢想自己能夠成為一位學者,一位哲學家。但畢業(yè)后,只在英國找到一份推銷員的工作。其后,索羅斯任職于一家投資銀行,這段經(jīng)歷使他積累了金融領域的操作經(jīng)驗。1956年,索羅斯到紐約尋求發(fā)展。也就是在這里,他逐漸開拓了自己的天地,最終成為世界級的國際金融投機專家。
索羅斯的量子基金是世界最大的對沖基金之一,主要投資股票、債券和貨幣等市場,常??梢钥吹饺藗儼哑浞Q為“臭名昭著的量子基金”。更由于他直接導演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這出“悲劇”,東南亞一些國家對他更是切齒痛恨。盡管他毫不吝嗇地為全球五六十個國家的教育、醫(yī)療和經(jīng)濟發(fā)展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但這似乎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某些輿論對他的敵視。事實上,金融市場就是戰(zhàn)場,就像索羅斯自己所說的那樣,在這里道德不是評價的標準。
成功秘訣
索羅斯成功的秘訣是什么呢?用他自己的話說:首要的是極大的耐心;其次是極高的敏感性。
索羅斯是較早進行對沖套利交易的投機者之一,被人稱為“對沖基金之王”。在操作中,他強調(diào)“在同一類企業(yè)中選擇股票投資時,要選擇最好的一個和最差的一個”。因為作為同類企業(yè)中最杰出的選手,這個公司的股票可能被公眾首選并最為經(jīng)常地去購買,從而把價格推上去。另一個公司必須是同類企業(yè)中最差的,它影響最大,是平衡能力最差的一層。在這個公司投資容易產(chǎn)生很大變化,一旦它的股票最終被投資者接受,就會產(chǎn)生極大的利潤。
1969年,索羅斯有機會實踐他的理論。在一份廣為流傳的文件中,索羅斯分析了進行房地產(chǎn)信托投資的優(yōu)勢,感覺到了由急速發(fā)展而后衰落這一進程。索羅斯把房地產(chǎn)信托投資業(yè)的運行周期比作一部三幕劇,他正確地預料了它將經(jīng)過暴漲,然后較長時期的保持,直至最終破產(chǎn)。因此,他得出結(jié)論:“第三幕至少要在三年之后,我買進這些股票很保險?!边@表現(xiàn)出他極強的預測力。果然,他贏得了豐厚的利潤。正如他所料,到1974年,房地產(chǎn)信托投資已度過了鼎盛時期,索羅斯開始拋售股票,獲利100萬美元。這些早期用以驗證他市場理論的實踐活動,極大地鼓舞了索羅斯。
1979年,索羅斯決定將原來的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更名為“量子基金”,這名字來源于海森伯格量子力學的測不準定律。因為索羅斯認為市場總是處于不確定的狀態(tài),總是在波動。在不確定狀態(tài)上下注,才能賺錢。
通過實踐,索羅斯的理論逐漸成形,其投資理論的核心可以用一個公式簡單概括,即:任何一種經(jīng)濟活動都存在著一個“繁榮——蕭條”序列。
傳統(tǒng)的經(jīng)濟學家認為市場是具有理性的,其運作有其內(nèi)在的邏輯。這就是“有效市場假設”。索羅斯則認為,這種假設是不正確的。
索羅斯經(jīng)過對華爾街的考察,發(fā)現(xiàn)以往的那些經(jīng)濟理論完全不切合實際。他認為金融市場是動蕩的、混亂的,市場中買入賣出決策并不是建立在理想的假設基礎之上,而是基于投資者的預期,數(shù)學公式是不能控制金融市場的。
索羅斯還認為,由于市場的運作是從事實到觀念,再從觀念到事實,一旦投資者的觀念與事實之間的差距太大,無法得到自我糾正,市場就會處于劇烈的波動和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這時市場就易出現(xiàn)“繁榮——蕭條”序列。投資者的贏利之道就在于推斷出即將發(fā)生的預料之外的情況,判斷盛衰過程的出現(xiàn),逆潮流而動。
眾多購買者的不斷進入,導致越來越高的股票價格。最后,當股票價格達到不穩(wěn)定的高價而且超過票面價值,價格還在不斷地上漲的時候,根據(jù)索羅斯的理論,崩潰也就成為不可避免。
索羅斯在形成自己獨特的投資理論后,毫不猶豫地摒棄了傳統(tǒng)的投資理論,并在風云變換的金融市場上用實踐去驗證了他的投資理論, 進行了成功的市場運作。
1981年1月,里根就任總統(tǒng)后,實行美元堅挺政策,希望通過允許廉價進口和吸引外資來平衡貿(mào)易逆差,抑制通貨膨脹。同時,降低稅收,增加國防投入。索羅斯通過對里根新政策的分析,確信美國經(jīng)濟將會開始一個新的“繁榮——蕭條”序列,于是他果斷投資。結(jié)果不出索羅斯所料,美國經(jīng)濟在里根的新政策刺激下,開始走向繁榮。進入了索羅斯“繁榮——蕭條”序列理論的“繁榮”期。1982年夏天,貸款利率下降,股票不斷上漲,索羅斯的量子基金由此獲得了巨額回報。到1982年年底,量子基金上漲了56.9%,凈資產(chǎn)從1.933億美元猛增至3.028億美元。
隨著美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美元表現(xiàn)得越來越堅挺,到了1985年,美國的貿(mào)易逆差以驚人的速度上升,預算赤字也在逐年增加,索羅斯根據(jù)他的理論,確信美國正在走向蕭條,也就是“繁榮——蕭條”序列理論的“蕭條”期,一場經(jīng)濟風暴將會危及美國經(jīng)濟。
從1985年8月開始,索羅斯堅持寫投資日記,這可作為投資決定的背景,他稱之為“當下的經(jīng)驗”。他把日記作為測試自己預言證券市場的變化能力的依據(jù),也同樣作為檢驗自己理論的機會。由于有日記,從1985年8月至1986年11月,索羅斯的觀點和投資戰(zhàn)略就有了詳細的記載,并收入了索羅斯1987年寫的《點石成金》一書。
對索羅斯的一次大測試是在1985年,他預言德國馬克和日元將會升值,于是開始做多馬克和日元。那時它們正在貶值,他擁有大量這兩種通貨,雖然他暫時受了一些損失,但他仍然自信,事實會證明他是正確的。因此,他又增加了馬克和日元這兩種通貨的數(shù)量,差不多達到了8億美元,比索羅斯量子基金的價值還多。
到了1985年9月2日,索羅斯的預測開始變成現(xiàn)實。美國財政部的新任部長詹姆士·貝克認為美元必須貶值,因為美國開始要求保護自己的工業(yè)?!拔鍑瘓F”財長在紐約市的普拉扎賓館碰頭。索羅斯知道了這次會議,并且很快意識到這些財政部長打算做什么。他開始通宵達旦地工作,又買了數(shù)百萬日元。
部長們果然是準備讓美元下跌,簽訂了所謂的《普拉扎協(xié)議》,提出了通過“有關非美元通貨升值的命令”。這就意味著美國中央銀行將被迫使美元貶值。
1985年對索羅斯來說,是極不尋常的一年。與1984年相比,公司資產(chǎn)驚人地上升了223.4%,由1984年底的4.489億美元上升到1985年的10.03億美元。索羅斯的總體成就是非常驚人的,這些成就,展示了其“繁榮——蕭條”循環(huán)理論的有效。
然而,1987年,索羅斯遭遇了他的“滑鐵盧”。當時,索羅斯比較看好美國證券市場,認為日本證券市場即將走向崩潰。于是,1987年9月,索羅斯把幾十億美元的投資從東京轉(zhuǎn)移到了華爾街。然而,首先出現(xiàn)大崩潰的卻恰恰是美國的華爾街。1987年10月19日,美國紐約道·瓊斯平均指數(shù)狂跌508點,創(chuàng)當時歷史記錄。在接下來的幾個星期里,紐約股市一路下滑。而日本股市卻相對堅挺。索羅斯決定拋售手中所持有的幾個大的長期股票份額。其他的交易商捕捉到有關信息后,借機猛砸被拋售的股票,使期貨的現(xiàn)金折扣降了20%。據(jù)當時的報載,索羅斯在這場華爾街大崩潰中,損失了大約6.5億到8億美元。這場大崩潰使量子基金凈資產(chǎn)跌落26.2%,遠大于17%的美國股市的跌幅,索羅斯成了這場災難的最大失敗者。
但最終,索羅斯挺了過來。
投資天才
1992年,索羅斯故伎重演,成功地賣空了英鎊。這一成功運作,使得索羅斯一舉成為世界著名的投資商。
建于1979年的匯率機制是試圖建立歐洲單一貨幣計劃的第一階段。單一的貨幣將穩(wěn)定歐洲商業(yè)。它也將削弱交易商和投機商使國家銀行運作困難的能力。
隨著貨幣匯率機制的實施,西歐國家的聯(lián)系日益緊密。他們的這種機制不是固定在黃金上,也不是穩(wěn)定在美元上,而是相互之間的穩(wěn)定。每一種貨幣在一個固定范圍內(nèi)浮動,如果超出這一范圍,各成員國中央銀行有義務進行干預。在這個固定范圍內(nèi),成員國的貨幣可以相對于其他國家貨幣進行浮動,而核心的匯率則以德國馬克為基準。
從1987年開始,大多數(shù)歐洲貨幣穩(wěn)定在德國馬克上。例如。英鎊索羅斯認為貨幣匯率機制不可能保持協(xié)調(diào)一致。他知道,歐洲國家使投機商無機可乘的唯一途徑就是在所有國家保持同一水平的匯率。如果匯率多樣化,像他這樣的投機商就會進行投機。
隨著時間推移,1992年,英國政府日益陷入尷尬的境地。當時的英國政府不愿意降低利率,認為這將削弱貨幣地位,將使英鎊面對投機和套匯而進一步脆弱。英國政府可以降低利率,但條件是只有在德國政府降低利率時,英國政府才可能降低本國的利率。可是德意志聯(lián)邦銀行(德國中央銀行)拒絕了來自英國政府方面的多次請求,堅決反對降低自己的利率。
索羅斯從德國聯(lián)邦銀行行長漢姆·施萊辛格處得到的一個信息是,德國不會做任何損害本國經(jīng)濟的事情。施萊辛格不愿意幫助英國,梅杰和萊蒙試圖使英國留在匯率機制內(nèi)已不可能。索羅斯又看到了機會……
這次,索羅斯的運作是十分復雜的,原因在于他相信貨幣匯率機制的分崩離析是一步步發(fā)展的。起初,大部分歐洲貨幣協(xié)調(diào)一致;然后,歐洲國家利率急劇下降;接著是歐洲股市的下跌。
因此,他決定賣空疲軟的歐洲貨幣,投資于利率和證券市場。索羅斯與他的合伙人拋售了70億美元的英鎊,購進了60億美元的德國馬克,還少量地購進法國法郎。同時,索羅斯購入價值5億美元的英國股票,這一操作是以假定一個國家的股票經(jīng)常隨著其貨幣貶值而升值為前提的。另外,索羅斯還投資于長期的德國和法國債券市場,同時,他賣空自己的德國和法國的股票。索羅斯的想法是德國的馬克升值將損害其股票,但對債券有益,因為利率將降低。布局已經(jīng)完成,剩下的事就是等待……
并不是索羅斯一個人在進行這種投機,世界各地的貨幣經(jīng)營商都在進行著類似的交易,因此英鎊的價值就很難維持。
1992年9月15日,星期二,下午,英鎊與馬克的比價下跌為1:2.80,傍晚有消息說英格蘭銀行又購入了30億英鎊,但英鎊比價居然毫無反應。當晚,英鎊對馬克的比價只是比匯率機制中所確定的1英鎊兌換2.778馬克最低線高出1芬尼,這是英國加入?yún)R率機制以來的最低價。
當一個國家的貨幣受到投機商的發(fā)難時,金融部門有幾項對他們來說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是干預市場交易,購入本國貨幣。如果這一措施無效,另一防范措施則是提高利率, 這是假定高利率將吸收貨幣以支持本國貨幣并使之穩(wěn)定的。
英格蘭銀行的干預措施不見奏效,英國政府只剩下最后一個辦法,就是提高利率。
星期三上午11點,財政大臣萊蒙宣布利率提高兩個百分點,同時,英格蘭銀行開始大量購入英鎊。但不幸的是英鎊比價并沒有穩(wěn)定。
下午2點15分,英格蘭銀行進行了又一次的挽救,再一次提高了利率,一天內(nèi)的第二次,利率已達15%。在英國歷史上從來沒有過一天內(nèi)利率提升兩次的例子?,F(xiàn)在的利率與梅杰使英國加入?yún)R率機制時的一樣了。
投機商們并沒有后退,英鎊仍低于匯率機制規(guī)定的對馬克的最低比價。顯然,英國政府的政策已不可能再擁有政治上的支持了。
一天內(nèi),英鎊利率從10%升到12%,接著又升到了15%。人們知道英國沒有辦法較長時間承受這么高的利率。英鎊與馬克的比價持續(xù)下降,英格蘭銀行則連連買進。
一天的努力無濟于事,英國將不得不脫離歐洲貨幣匯率機制,英鎊也不得不貶值。
這個事件,后來被人們稱為“黑色星期三”。
索羅斯在這次成功的操作中大約收益為20億美元,其中10億來源于英鎊投機,另10億來源于意大利和瑞典貨幣以及東京股市混亂的贏利。
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和1998年的香港金融風暴中,國際金融投機家再次全面出擊。使得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韓國、日本等國遭受洗劫。香港特區(qū)政府則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捍衛(wèi)了聯(lián)系匯率,保證了香港經(jīng)濟的穩(wěn)定發(fā)展。
回過頭來看看這些歷史,1985年的美元,1992年的英鎊,1997年的日元和泰銖、1998年的日元和港幣……每一次金融動蕩的背景里,都隱藏著更深刻的隱患。國家經(jīng)濟政策與經(jīng)濟發(fā)展相互適應,才是避免金融動蕩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