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新 孟憲法
“生命”是一個令人熟悉而頗為抽象的字眼兒。關(guān)于表達“生命”話題的作文,在中考作文命題中并不少見。如在2007年的中考作文命題中,山東濰坊的作文命題就是要求根據(jù)所提供的沙粒歷經(jīng)苦難終成珍珠的哲理故事,寫一篇感悟生命價值和意義的作文。寫這類作文,須結(jié)合自己的人生體驗,尋找能夠抒發(fā)所思所感的切入點,展開聯(lián)想,旁征博引,以表達激人共鳴且較為深切的意旨,切忌流于空洞而膚淺的說教。
“奉獻”類作文話題,也是中考作文命題中的??純?nèi)容,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如2007年四川資陽市的中考作文題,要求根據(jù)在2007年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上民工子女深情朗誦的一首感人肺腑的詩——《心里話》,自選角度寫一篇文章??筛鶕?jù)其中最為感人的“我愛我的媽媽,我愛我的爸爸/因為——是媽媽把城市的馬路越掃越寬/因為——是爸爸建起了新世紀的高樓大廈……”幾句詩,從謳歌奉獻精神這個角度來寫。所謂奉獻就是付出,就是投入,就是給予。奉獻出的東西可以是時間,可以是金錢,可以是精力,也可以是感情。奉獻的對象可以是師生,可以是朋友,也可以是事業(yè)或國家。奉獻者收獲的是一種幸福、一種崇高的情感,是他人的尊敬與愛戴,是自己生命的價值和意義??蓪懗勺h論文,發(fā)表感慨;也可寫成記敘文,歌頌身邊的人和事。
[真題1]
2007年山東濰坊市中考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個養(yǎng)蚌人來到海邊,認真地在沙灘上挑選沙子,并且問那些沙子是否愿意變成珍珠。沙子們都對變成珍珠表現(xiàn)了極大的興趣,但對呆在寒冷、陰暗而又潮濕的蚌殼里又怕得要死。當養(yǎng)蚌人告訴它們要變成珍珠就免不了與孤獨、寂寞為伍時,沙子們一個個選擇了離開。他已記不清遭到了多少粒沙子的拒絕,就在幾乎要放棄的時候,終于有一粒沙子答應(yīng)了他。
別的沙子都嘲笑這粒沙子是傻子,可這些嘲笑沒有動_這粒沙子的決心。幾年過去了,這粒小沙子長成了光彩照人、價值連城的珍珠。那些曾經(jīng)嘲笑過它的伙伴,仍然是沙子,有些甚至已經(jīng)不知道被風(fēng)吹到哪里去了。
讀完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樣的聯(lián)想和感悟呢?請聯(lián)系生活實際,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詩歌、戲劇除外。
[滿分佳作1]
活成一顆珍珠
一考生
要使自己卓然出眾,那就得奮發(fā)進取,不甘平庸,努力使自己成為一顆珍珠。
而要由“沙子”變成“珍珠”,這過程充滿了艱辛甚至磨難。必須固守在蚌殼里,見不到陽光、雨露、明月、藍天,甚至還缺少空氣,只能與黑暗、潮濕、寒冷、孤寂為伍,真的要耐得住寂寞,要安于等待,要勇于面對挫折和失敗,要能夠主動捕捉機會,最終一見天日,熠熠生輝。
不少人總夢想自己能成為一顆珍珠,卻不肯首先做一粒須經(jīng)受煎熬的沙子,所以夢想只能是夢想。
張海迪,一個飽嘗了命運捉弄的殘疾者,面對病魔的無情打擊,她沒有沮喪和沉淪,而是以頑強的毅力和恒心與病痛抗爭,并且對人生充滿了向往和不懈的追求。她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卻發(fā)憤學(xué)習(xí),自學(xué)了大學(xué)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并攻讀了大學(xué)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獲得了碩士學(xué)位。她癡迷于文學(xué),先后翻譯了《海邊診所》等數(shù)十萬字的英語小說,揮毫寫就了《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書籍,從而走向了她人生的“《絕頂》”。其中《輪椅上的夢》在日本和韓國出版,而《生命的追問》則獲得了全國“五個一工程”圖書獎。張海迪,終于成為一顆耀眼的“珍珠”,令世人贊嘆不已。
這是無數(shù)四肢健全者難以企及的成就。張海迪成為人世間的一顆珍珠,她使得平庸者黯然失色。作為一個四肢健全者,在人生的價值和追求上,又應(yīng)該作何感想?
偉大的發(fā)明家愛迪生,在自己生命的旅途中寫下了光輝的一頁。無數(shù)次的失敗,成就了他一項項偉大的發(fā)明,也成就了他永遠閃爍著光芒的智慧。面對一次次失敗的打擊,愛迪生如同呆在寒冷、陰暗而又潮濕的蚌殼里的沙子,默默經(jīng)受著孤獨、寂寞、煩惱的折磨,最終的成功,使他的人生成為一顆明亮耀眼的珍珠。
如果這世上真的有“點石成金”術(shù)的話,那就是“經(jīng)歷艱難困苦”了。這可是人生的至寶哇!你堅韌著,支撐著,當走過充滿黑暗與坎坷的長長隧道之后,你或許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平凡如沙子的你,在不知不覺中已長成為一顆珍珠。
[亮點啟示]
這是一篇觀點鮮明、論述生動、論證透辟的議論文。特別是論證方法的靈活運用,成為本文一大亮點。
一是事實論據(jù)的運用。為了充分證明“要使自己卓然出眾,那就得奮發(fā)進取,不甘平庸,努力使自己成為一顆珍珠”這一論點,作者精心選取了張海迪身殘志堅、歷經(jīng)磨難、不懈追求,“終于成為一顆耀眼的‘珍珠”這一事實論據(jù),精當有力,以一當十。
二是道理論據(jù)的運用。本文第二段要言不煩,單刀直入,論證成功,“由‘沙子變成‘珍珠”,必須飽嘗“艱辛甚至磨難”,言之成理。第三、五段同樣作為道理論據(jù),遞層論證,升華了主旨。
三是比喻論證的運用。如“不少人總夢想自己能成為一顆珍珠,卻不肯首先做一粒須經(jīng)受煎熬的沙子,所以夢想只能是夢想”等語句,使抽象的道理形象生動,深入淺出,易于理解。
另外,正反對比論證也收到了良好的論述效果。以上論證方法恰當、靈活地運用,把論點和論據(jù)有機聯(lián)系起來,使本文論證精辟充分,論點更為鮮明,令人信服。
[真題2]
2007年四川資陽市中考作文題
(1)在2007年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上,民工子女深情地朗誦了一首感人肺腑的詩《心里話》,深深地感動了電視機前的觀眾。請認真閱讀這首詩,然后自選角度寫一篇文章。
心 里 話
要問我是誰
過去,我總不愿回答
因為我怕
我怕城里的孩子笑話
我們的校園很小
放不下一個鞍馬
我們的校舍簡陋
還經(jīng)常搬家
我們的教室很暗
燈光只有幾瓦
我們的桌椅很舊
坐上去吱吱啞啞
但是,我們作業(yè)工整
我們的成績不差
要問我此刻最想說什么
我愛我的媽媽,我愛我的爸爸
因為——
是媽媽把城市的馬路越掃越寬
因為——
是爸爸建起了新世紀的高樓大廈
老師把它譜成了歌
同學(xué)把它畫成了畫
作文課上,我們寫下了這樣的話
別人和我比父母,我和別人比明天
打工子弟和城里的小朋友一樣
都是中國的娃,都是祖國的花
親愛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
全國的小朋友們
我向你們拜年啦
[滿分佳作2]
讓奉獻美化我們的人生
一考生
在2007年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上,民工子女深情地朗誦了一首感人肺腑的詩《心里話》,其中的“我愛我的媽媽,我愛我的爸爸/因為——是媽媽把城市的馬路越掃越寬/因為——是爸爸建起了新世紀的高樓大廈……”幾句詩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我似乎看到了街頭的清潔工正在把又臟又臭的垃圾一锨一锨地清除掉,北京奧運工地上的建筑工人正晝夜不停地壘磚砌瓦……其實,正是無數(shù)默默的奉獻者在積極地建設(shè)著我們的社會文明。
于是,我想起了這樣一首歌——“白云奉獻給草場/江河奉獻給海洋/我拿什么奉獻給你/我的朋友/白鴿奉獻給藍天/星光奉獻給長夜/我拿什么奉獻給你……”心懷感恩之情,樂于奉獻,熱心奉獻,讓奉獻豐富我們的人生,讓奉獻美化我們的人生,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平凡中的默默奉獻更值得我們自豪。“潤物細無聲”的春雨看似平凡,可它奉獻的是一片熱情,一片不求回報的熱情;“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的精神看似平凡,可它奉獻的是一種力量,一種催人奮進的力量;“春蠶到死絲方盡”的真情看似平凡,可它奉獻的是一顆真心,一顆晶瑩純潔的心。
對于一件偉大的作品、一個偉大的發(fā)現(xiàn)、一項偉大的工程,也許我們只能記住幾個人的名字,但在這成功的背后,又有多少人在辛勤地工作、默默地奉獻。他們同樣傾注了自己的心血,竭盡了自己的全力。沒有他們就沒有“神舟”六號的升空,沒有他們就沒有冠軍們胸前的金牌,沒有他們就沒有文明發(fā)達的現(xiàn)代社會。他們的奉獻是平凡的,但同樣值得自豪。
我們雖然平凡,但因為奉獻,一樣能變得不平凡。其實,人生最大的幸福莫過于把自己精神上的力量奉獻給他人。也許我們都應(yīng)該像著名的法國作家蒙田所說的那樣:“生命的用途并不在長短,而在于我們怎樣利用它。許多人活的日子并不多,卻活得很長久?!彼苑瞰I是一種精神,一種信仰,一種境界,一種追求。
奉獻成就了別人的幸福,同時也成就了自己的幸福。因此說,用自己的奉獻來美化這個世界,用奉獻來美化自己的人生,是一種雙贏,何樂而不為?
[簡評]
文章主旨明確。開頭第一自然段從朗誦詩中引出關(guān)于“奉獻”的話題,第二自然段順理成章地點明了“讓奉獻美化我們的人生”這一意旨。文末再次扣題,與文章開頭呼應(yīng)。全文有理有據(jù),論證充分;記敘、抒情、議論相輔相成,文筆流暢,頗為耐讀。
[相關(guān)素材]
1.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
2.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陶行知)
3.人生價值的大小是以人們對社
會貢獻的大小而制定。(向警予)
4.一個人的價值,應(yīng)該看他貢獻什么,而不應(yīng)當看他取得什么。(愛因斯坦)
5.你要記住,永遠要愉快地多給別人,少從別人那里拿取。(高爾基)
6.希望你們年輕的一代,也能像蠟燭為人照明那樣,有一分熱,發(fā)一分光,忠誠而踏實地為人類偉大的事業(yè)貢獻自己的力量。(法拉第)
7.人只有為自己同時代人的完善、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他才達到自身的完善。(馬克思)
8.諾貝爾的永恒奉獻:諾貝爾是安全炸藥和無煙火藥的發(fā)明人。他把畢生的精力都用在研制炸藥上。研制成功后,他贏得了大量專利權(quán),積累了許多財富。1896年,諾貝爾逝世前,決定把3300萬克朗作為基金,用每年的利息獎給世界上的杰出人物,促進科學(xué)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他在遺囑中說:“這獎金不論國籍、人種和語言,只發(fā)給確實對人類有不可磨滅的貢獻的人。”諾貝爾為科學(xué)奉獻了一生,諾貝爾獎則永遠地促進科學(xué)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選自《科學(xué)家的故事》)
9.居里夫人把一生獻給科學(xué):鐳的發(fā)明者、兩次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居里夫人,一生忠于科學(xué),厭惡金錢和榮譽。她把所得獎金的絕大部分用于科學(xué)實驗及贈送給貧窮的學(xué)生和需要幫助的朋友。她把研究的結(jié)果毫無保留地公之于世,而不接受當時可謀取巨富的專利權(quán)。由于長期接觸鐳,她的健康受到了嚴重的損害,兩手被鐳射線燒得傷痕累累,并得了致命的血液病。眾人勸她休息治療,她謝絕了,她說:“我的生活是離不開實驗室的?!痹谒松詈蟮氖嗄昀铮龓Р懗隽?0種科學(xué)報告,好幾種高深的科學(xué)理論書籍;每天仍然工作14個小時以上,直到1934年她閉上了那雙智慧的眼睛。(選自《科學(xué)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