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汝
35楓葉荻花秋瑟瑟別時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選取“楓葉”、“荻花”、“江月”等意象,描繪一幅暗淡、蕭瑟的秋夜圖,寓情于景,抒發(fā)了詩人即將與朋友分離的凄涼、愁苦之情。
36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通過對聽眾寂靜無言和江心秋月的描寫,烘托琵琶曲的藝術魅力,留給讀者涵泳回味的空間。
37黃埃散漫風蕭索旌旗無光日色薄(白居易《長恨歌》)
以“黃?!薄帮L”、“日色”等意象,描繪灰暗、蕭瑟的畫面,寓情于景,表達唐玄宗對楊貴妃離世的痛惜。
38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白居易《長恨歌》)
基于對貴妃離世的痛惜之情,移情于景,設置月色、鈴聲也仿佛為此“傷心”、“斷腸”的哀傷畫面。
39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白居易《長恨歌》)
唐玄宗回返長安,再次見到“如面芙蓉”、“如眉柳”的美景,不禁觸景生情淚流滿面,勾起了物是人非、佳人不再的感傷之情。
40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劉禹錫《石頭城》)
以山“在”、潮“回”的不變,反襯六朝古都繁華逝去已為“空城:的滄桑巨變,清冷寥落的畫面中,蘊含著昔盛今衰的深沉感慨。
41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劉禹錫《烏衣巷》)
選取當年車水馬龍的烏雀橋和豪門聚居的烏衣巷,描繪其如今卻野草遍布、夕陽斜照的荒涼畫面,現(xiàn)在的荒涼與曾經的繁盛形成鮮明的反差,寓情于景,傳達出滄海桑田、盛襲無常的深沉感慨。
42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李賀《李憑箜篌引》)
描繪箜篌的音響效果,側面烘托了樂曲的魅力和李憑琴藝的高超;“老”、“瘦”更反襯出箜篌的魔力之大。
43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清明》)
“清明”的特殊時節(jié)和“雨紛紛”的凄清環(huán)境,使行人觸景生情,引發(fā)遠行思鄉(xiāng)的傷感情懷。
44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椗恰?杜牧《秋夕》)
寫“銀燭秋光冷畫屏”、“天階夜色涼如水”的凄清環(huán)境和“撲流螢”、“坐看星”的無聊舉動,寓情于景,營造了一種寂寞冷清的氛圍,抒發(fā)了女主人公的寂寞、哀怨之情。
45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杜牧《贈別》)
詩人基于對歌女的依依不舍之情,移情于景,設置了蠟燭若也惜別垂淚的哀傷畫面。
46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無題》)
“絲”與“思”諧音雙關,喻濃烈的相思如春蠶吐絲到死方止,又把蠟燭燃燒時流下的油喻為相思之“淚”,表現(xiàn)了纏綿熾熱的相思、生死與共的執(zhí)著。
47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住思華年。(李商隱《錦瑟》)
看到錦瑟的五十弦,聽到哀婉的錦瑟聲,觸景生情,引發(fā)了詩人對似水年華、美好時光的追憶。
48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李商隱《錦瑟》)
“月明”、“珠淚”寫高曠皓凈而又凄寒孤寂的境界,“日暖”、“玉煙”寫溫馨美好而文難以觸及的圖景,渲染了凄美圣潔的意境,寓情于景。抒發(fā)詩人的無限追懷與感傷。
49春花秋月何時了?(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本是良辰美景,詞人卻盼著它早點結束,以樂景寫哀,反襯亡國之痛。
50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詞人昨夜登上小樓,感受到“東風”帶來春天的信息,觸景生情,引發(fā)不堪回首的亡國之悲。
51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李煜《相見歡》)
描寫殘月、梧桐、深院等意象,渲染染秋夜的凄清氛圍,寓情于景,抒發(fā)了詞人心中的孤獨寂寞。
5,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范仲淹《漁家傲》)
描寫“雁、邊聲、千嶂、長煙、落日、孤城”等充滿邊地特征的意象,渲染壯闊、荒涼、蕭瑟的氛圍,寓情于景,表現(xiàn)了戍邊將士生活的艱苦和不盡的鄉(xiāng)愁。
53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柳永《雨霖鈴》)
描繪凄切的蟬鳴、送別的長亭、初歇的驟雨等意象,渲染了一幅凄清、冷落的黃昏送別圖,寓情于景,抒發(fā)詞人濃重的離愁別緒。
54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柳永《雨霖鈴》)
虛筆設想一別千里之外的景象。“煙波”、“暮靄”、“楚天闊”渲染沉郁寥闊的意境。抒發(fā)濃重無邊的離愁。
55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
虛筆設想酒醒之后的場景,“楊柳”、“曉風”、“殘月”等飽含離愁的意象,渲染凄清冷落的氛圍,抒發(fā)別后的孤獨寂寞。
56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柳永《蝶戀花》)
詞人倚樓遠望,見到“細風”、“草色”、“煙光”、“殘照”等冷落蕭瑟的景象,不禁觸景生情,愁從中來。
57想佳人妝樓頤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柳永《八聲甘州》)
不寫自己思念佳人,而虛寫懸想佳人思念自己卻不知我“正恁凝愁”,巧妙表現(xiàn)詞人傷離別的悲涼情懷。
58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蘇軾《念奴嬌》)
用比喻夸張的手法,描繪赤壁景觀:山崖高插云霄,浪濤搏擊江岸,卷起千萬堆澎湃的浪花,渲染了一幅有聲有色的壯闊景象。
59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蘇軾《江城子》)
虛筆推想與亡故十年的妻子再相逢的情景,“塵滿面,鬢如霜”的白描之筆,寫出十年來宦海浮沉,詞人飽經憂患身心衰老,即使與妻子相見也會不相識的感慨。
60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周邦彥《蘇幕遮》)
“五月漁郎相憶否”,不寫自己思念家鄉(xiāng)朋友,而虛筆推想漁郎是否想念自己?!靶¢p舟,入芙蓉浦”虛構回家的夢景,傳神地寫出了思鄉(xiāng)之情。
61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岳飛《小重山》)
描寫寒蛩鳴叫、簾外明月等凄清、寂靜的意象和詞人“驚夢”、“獨行”的舉動,寓情于景與事中,抒寫詞人內心的孤寂、愁苦。
62紅藕香殘玉簟秋。(李清照《一剪梅》)
描寫花落香殘的景色和枕席生涼的觸覺,透露著秋意的冷落、蕭條,寓情于景,蘊含詞人獨處的落寞。
63花自飄零水自流。(李清照《一剪梅》)
描寫自落之花與獨逝之水的蕭瑟景色,喻指夫妻聚少離多、華年流逝,寓情于景,傳達了女詞人的凄消落寞之感,兩個“自”更流露出一絲無奈。
64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李清照《聲聲慢》),
三組疊詞層層遞進,由詞人“尋尋覓覓”的舉動,寫到環(huán)境“冷冷清清”的悲涼,再到內心“凄凄慘慘戚戚”的巨大傷痛,直抒詞人在遭受重創(chuàng)巨痛后的愁苦之情。無一“愁”字,卻聲聲泣淚,字字含愁。
65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李清照《聲聲慢》)
以菊花盛開之樂景,反襯詞人身心憔悴無心采摘的郁悶愁苦之情。
66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陸游《書憤》)
以“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這些帶軍事色彩的意象,渲染宏大的境界,寓情于景,表現(xiàn)南宋軍民的抗金斗志。
67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辛棄疾《永遇樂》)
用孫權在京口建功立業(yè)的典故,“英雄”、“風流”表達對英雄人物的仰慕與緬懷,“無覓”、“雨打風吹”寫孫權功業(yè)的余韻現(xiàn)已無存,表達對英雄的熱切呼喚、對宋室昏聵的諷刺。
68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辛棄疾《永遇樂》)
用佛貍祠的典故。寫出對民眾安于異族統(tǒng)治的隱憂,抒發(fā)對南宋朝廷不圖恢復中原的強烈憤懣。
69淮左名都,竹西佳處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姜夔《揚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春風十里”虛寫揚州過去的繁盛,樂景寫哀;“薺麥青青”實寫現(xiàn)在的荒涼,虛實對比,寄寓昔盛今衰、繁華不再的黍離之悲。
70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姜夔《揚州慢》)
描寫二十四橋仍然矗立、月影在水中蕩漾的凄清畫面,寓情于景,抒發(fā)物是人非、繁華已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