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羽
這年頭流行一種學問,叫“成功學”。你如果稍微留心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書店里有很多講這種學問的書,社會上也有很多“成功學大師”,他們教導我們:“人只有兩種:成功者和失敗者?!边€給我們傳授各種如何才能成功的“秘訣”。
我忽然想起有一種香水的牌子叫“毒藥”。這種香水當然沒毒,但有很多看起來很誘人的東西卻的確有毒,比如這個:“成功”。
“跑萬公里迎奧運”
近日,有一位9歲的海南小女孩從上海出發(fā),開始了一段漫長的征程,目的地是拉薩。怎么去?跑著去!
這位叫張惠敏的小姑娘之前已經(jīng)完成了兩次“壯舉”:繞海南島跑一圈,840公里;從三亞跑到北京,3500公里。據(jù)她的父親張建民介紹,等“上海—拉薩”跑完以后,這三段路程加起來正好是1萬公里,這叫“跑萬公里迎奧運”。
有人稱小惠敏為“小神鹿”,她曾經(jīng)奪得過兩次馬拉松比賽的亞軍。在這些榮譽的背后,卻是一連串驚人的數(shù)字:凌晨2點起床,跑步42.2公里,中午完成6公里,晚上2個小時的體能訓練,再加上1000次襲擊拳、400次跳高、800次踢腿……這是父親為她制定的每日訓練任務,從惠敏4歲時開始,他就有意識地訓練女兒跑步了。
惠敏家里很窮,每天全靠家里其他人省吃儉用擠出來的幾個雞蛋、一杯牛奶補充體能,而這“跑萬公里”所需的費用全靠父親四處拉贊助。那為什么還要這么做?是因為真心熱愛奧運?是想出名?是希望以此為惠敏鋪就一條成功的大道從而擺脫貧困?但又有誰來問惠敏一句:你自己真的樂意這么做嗎?
上海體育學院的肖教授說,從運動醫(yī)學的角度考慮,低齡兒童長時間超負荷運動,肯定會對身體造成無可挽回的傷害。他甚至質(zhì)問:“張惠敏還有正常的童年嗎?”
我仿佛看到小惠敏單薄的身影在疲憊地奔跑,她把本該快樂的童年化作汗珠和淚水,一滴滴灑在公路上,揮發(fā)了。我相信那個首倡“更高、更快、更強”的顧拜旦先生若看到這一幕,也會心疼地說:“孩子,別跑了!”
“我要好好地休息一下了”
湖北枝江的覃瑤今年14歲,上高二。她2歲進學前班,4歲上小學,然后連連跳級,并有望在15歲時就成為一名大學生。然而,這一切戛然而止,因為覃瑤跳進了學校的小池塘,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
她為什么要這么做?時間回到今年3月6日,覃瑤的班主任隨機到教室外查看課堂紀律,發(fā)現(xiàn)覃瑤在英語課上看一本《格言》雜志,這是班主任第三次發(fā)現(xiàn)她在課堂上看課外書了。下課后,班主任來到班里,對覃瑤提出了批評,并說要和她的家長“交流交流”。
覃瑤的父親曾經(jīng)囑托過班主任,女兒年紀小,愛玩,請班主任“管得緊一點”。
下午,覃瑤不見了,課桌上留下一封“絕筆信”。信中,她寫道:“我現(xiàn)在真的覺得很累、很累,我要好好地休息一下了……你們對我都有著很高的期望,對不起,讓你們失望了……”
很多人痛惜這樣一位“神童”的隕落??墒俏蚁胝f,請別再叫她“神童”了,壓垮她的,正是這頂“神童”的大帽子。
覃瑤的選擇很傻很不負責,但令人痛心的是,沒有人曾告訴內(nèi)心孤獨的她,生命的喜悅遠比“成績”“榮譽”“成功”之類的東西更重要。
“只有在試驗田里種得出水稻”
最近,在多家媒體聯(lián)合舉辦的“影響世界華人盛典”上,“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被授予了“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當天的頒獎儀式上,姚明、成龍、鞏俐等大牌明星云集,但他們的風頭都被這位穿著舊西裝、貌似老農(nóng)民的科學家壓了下去——當袁隆平出現(xiàn)在會場時,全場觀眾起立致敬,掌聲長達半分鐘。
袁隆平是配得上這樣的榮耀的:上世紀50年代末,眼見無數(shù)人挨餓,同樣在挨餓的袁隆平深深地覺得自己應該做點什么。他用將近50年的光陰研究雜交水稻,靠他的成果增產(chǎn)的糧食每年為世界解決了7000萬人的吃飯問題。如今,年過七旬、功成名就的他依然埋頭忙碌在田間地頭,繼續(xù)著超級雜交水稻第三代的研究。
頒獎典禮上,主持人問他“成功的秘訣”,他說:“汗水與實踐是最重要的。書本很重要,電腦也很重要。但是書本里面種不出水稻,電腦也種不出水稻,只有在試驗田里種得出水稻。”
樸素的話語,仿佛給了各種投機取巧和拔苗助長的“成功學”當頭一棒。
什么是真正的成功?我想那與金錢、名氣、榮譽、頭銜之類的東西毫無關系。過好自己的每一天,做好該做的每件事,做一個讓自己快樂、也有益于他人的人——如果能做到這些,“成功”與否,還那么重要嗎?
·有人說·
軟、硬、笨、暈。
——前不久出爐的一份全國青少年體質(zhì)健康調(diào)查顯示,最近20年來,中國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持續(xù)下降。專家用四個字來總結(jié):軟(肌肉軟)、硬(關節(jié)硬)、笨(長期不活動造成身體不協(xié)調(diào))、暈(由于很少練倒立,以至于容易暈車、暈船、暈飛機)。
做人不能太CNN。
——今年3月14日,在我國西藏拉薩發(fā)生嚴重的打砸搶燒暴力事件。之后,CNN(美國有線新聞網(wǎng))、BBC(英國廣播公司)等一些西方媒體采取“斷章取義”、“張冠李戴”等手段進行了大量歪曲事實的報道,激起了中國網(wǎng)民的憤慨。有網(wǎng)友指出,我們不是反對西方媒體和西方人民,而是反對謊言和偏見。
世界上最美的火炬手。
——奧運圣火在法國巴黎傳遞過程中,“藏獨”分子妄圖搶奪火炬,此時,坐在輪椅上的火炬手、殘疾姑娘金晶緊緊地抱住火炬,用身體保護奧運圣火(見上圖)。這一瞬間感動了全球華人,網(wǎng)友們把金晶親切地稱為“世界上最美麗的火炬手”。
·小事記·
近日,一位武漢的初三女生告訴記者,有一天,她在班里無意中說起自己很想看某一本童話書,沒想到第二天這本書就出現(xiàn)在她的課桌上,而送書的這位同學平時和自己根本沒那么深的交情。原來,這都是“綜合素質(zhì)評價”鬧的。
現(xiàn)在很多地方的高中錄取時不光要看中考成績,還要看考生的綜合素質(zhì)評價結(jié)果。在武漢,綜合素質(zhì)的評價過程中還包括“學生互評”這一環(huán)節(jié),為了得到“A”,不少初三學生都忙著在班里拉票。除了這種送禮物“買票”,更多的是直接打招呼:“你給我‘A,我也給你‘A!”
我想,很多同學平時都不喜歡那種吹吹拍拍拉攏別人或者沒有原則明哲保身的“好好先生”,如果現(xiàn)在你手上也拿到這張“選票”,你會作何選擇?
有沒有覺得我們中國的城市越來越像了?上海復旦附中的女生周■婧覺得,自己居住的這個城市應該有自己的特色,于是,她精心設計出了上?!笆瘞扉T”造型的公交車站,并親手做了一個模型。這個車站不僅充分表現(xiàn)了上海特色,還十分環(huán)保:采用環(huán)保材料、太陽能供電、省電的LED照明系統(tǒng)……
記得我小時候,同學們一畫“未來世界”,全都是如同美國大都市一般的高樓大廈,在我們潛意識里,那就叫“現(xiàn)代化”,就是天堂?,F(xiàn)在的中學生,不僅有現(xiàn)代意識(比如環(huán)保意識),而且對本土的優(yōu)秀傳統(tǒng)也很自信,這是時代的進步。
14歲的青島初中生欒賀日前獲得了1萬元獎金,但她依然過得很“摳門”:花2元5角買個肉夾饃,就當是午餐了。欒賀說,她要用這筆錢來為母親治病。
欒賀從小跟母親相依為命,靠低保生活。2005年,母親被查出患有雙側(cè)腎結(jié)石,不能干重活,生活陷入困境。為減輕母親的負擔,不到10歲的欒賀每天一放學便匆匆趕回家做飯,并利用課余時間撿礦泉水瓶掙錢。四年級時,欒賀用她積攢的30元錢,給母親買了一個生日蛋糕,母親感動得熱淚盈眶。
窮人家的孩子懂事早。但我也相信,不僅僅是窮人家的孩子才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