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麗
他是一個實踐者,始終埋頭耕耘在杏壇基層;他是一個創(chuàng)新者,不但超越了別人,而且還不斷地超越自己;他是一個快樂者,至今詩意地棲居在綠色語文中。他,就是清華大學附屬中學的語文特級教師——趙謙翔,即“綠色語文”的探索者和實踐者?;仡欁约憾嗄陙淼恼Z文教學改革,他認為:嘗試“擴展式語文教學”,是他的“戊戌變法”;實驗“語文教育與人的發(fā)展”,是他的“辛亥革命”;把學生從封閉的教學機制中解脫出來,是他的“綠色語文”教學思想。趙謙翔老師為實踐用“綠色語文”寫透生命的美麗這一語文教育理想和追求,作了成功的探索。
一、 建構(gòu)“綠色語文”,享受詩意人生
趙謙翔老師的“綠色語文”教學理念是他進入清華附中在“清華境界”中得到進一步深化而生成的?!熬G色”概念全方位、全過程地浸透到了他的語文教學中。身在教學一線的趙謙翔老師,深切感到當今青少年學生中的這些流行?。贺氀ㄈ鄙僬媲楹图で椋?、缺鈣(缺失遠大理想和頑強意志)、腦膜炎(跟著感覺走,懶于理性思考)。語文課上,講到譚嗣同為變法而甘愿流血犧牲時,竟然有人嘲笑他“愚昧無知”;講到林覺民舍“小愛”圖“大愛”,竟然有人批評他“不懂愛情,與革命私奔”;寫話題作文“創(chuàng)業(yè)的思考”,竟然有人嘲笑那些志士仁人“大而空,全無用,為國立功勞,自己掉腦袋”……因此,“綠化”學生的精神世界是語文教育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語文教師的重要義務!
海德格爾有一句名言“人類的本質(zhì),就是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引起了趙謙翔老師的強烈共鳴。他從小喜愛詩歌,在奶奶哼唱的“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中嗅到了唐詩的韻味,在孤獨寂寞不開花的“花季”,《紅樓夢》中的詩詞歌賦驅(qū)散了他心頭的陰云,融化了他心田的冰霜,陶冶了他對古典詩歌的一往深情……因此,誦詩、品詩、寫詩、教詩,從“詩內(nèi)詩”到“詩外詩”都朝吟暮賞,口誦心思、日熏月陶、怡然自得。他發(fā)自內(nèi)心的口號是:“教綠色語文,享詩意人生!”可見,“綠色語文”的本質(zhì)就是充滿詩意的語文。
經(jīng)過十幾年的語文教學改革實踐和思考,趙謙翔的“綠色語文”教學理念日趨成熟,他總結(jié)道:
——“綠色語文”就是培養(yǎng)“親情”的語文。這“親情”就是對中華民族的母語一往情深、地久天長的鐘情;
——“綠色語文”就是培養(yǎng)“愛心”的語文。這“愛心”就是愛自己、愛他人、愛祖國、愛人類、愛自然的博愛之心;
——“綠色語文”就是培養(yǎng)“習慣”的語文。這“習慣”就是“含英咀華”地讀,“錘章煉句”地寫,“語不驚人死不休”。
趙謙翔老師對“綠色語文”教學的探索和實踐,是他在反思自己十幾年教學實踐和兩輪教改實驗的基礎(chǔ)上,逐步發(fā)展和完善起來的?!熬G色語文”是一種理念的倡導,是對急功近利、唯考是圖的“灰色語文”的一種匡正?!熬G色語文”教學實驗也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對語文陶冶性教學的一次嘗試,它必將對語文課程與教學改革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
趙謙翔老師指出“綠色”本是個環(huán)保概念:一是純天然的,二是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所謂“純天然”,是指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統(tǒng)一的本真屬性的回歸,語文是返璞歸真,不加雕飾,充滿真、善、美的人文學科;它是對急功近利、唯考是圖的“灰色語文”的叛逆和挑戰(zhàn),不僅“為高考”學語文,更要“為人生”學語文,因而它是“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凹兲烊弧迸c“可持續(xù)發(fā)展”構(gòu)成了“綠色語文”的本質(zhì)特征。“綠色語文”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在語文教育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其實質(zhì)是使人的智力和潛能得到全面發(fā)展,人的精神素質(zhì)和人生境界得到全面提高,為學生打下“終身發(fā)展的底子”和“精神的底子”,最終促進學生精神的健康成長、個性的健全發(fā)展?!熬G色語文”是培養(yǎng)“愛心”的語文,愛是一種博大的情感,愛自己、愛他人、愛祖國、愛人類、愛自然。浸透于愛之中的,是對人生命的珍愛與敬畏,是自我個體生命與外在生命的情感聯(lián)系,是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關(guān)系的生命欲求,是人情美、人性美的集中體現(xiàn)。培養(yǎng)了這種愛心,就能有效地治療青少年“貧血”、“缺鈣”、“腦膜炎”這三種流行病。“綠色語文”充滿了對學生的人文關(guān)懷,尤其注重學生的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它始終把啟迪個人的悟性作為語文教學的脈絡,學生對人生、對社會、對青春、對生命獨特的感悟,是心靈之門瞬間開啟時閃爍的智慧的火花,是學生個性與創(chuàng)造力的展現(xiàn)。在“綠色語文”的課堂上,始終充滿民主和諧的氛圍,師生輕松愉快地與文本對話,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思想和情感進行毫無顧忌的碰撞、交流、共振,最后達到默契和共鳴,生命在課堂上飛揚,課堂成為學生靈魂棲息的樂園?!熬G色語文”,與其說是一種教學理念,倒不如說它是一種生命的存在方式。在充滿綠色的語文世界里,我們感受到了勃勃的生機,感受到成長中的生命,綠色盈目,綠溢心田。
二、“綠色閱讀”教學實驗的探究
趙謙翔的“綠色閱讀”發(fā)軔于“擴展式語文教學”改革,在這個實驗中,他創(chuàng)設(shè)了“綠色詩歌鑒賞”和“綠色散文鑒賞”。在“語文教育與人的發(fā)展”實驗中,他又開創(chuàng)了“創(chuàng)造性閱讀課”。趙謙翔把綠色閱讀歸納為:讀好書、好讀書、讀書好,并進一步闡釋:讀好書,利人;好讀書,養(yǎng)人;讀書好,成人。因此,綠色閱讀可以利人、養(yǎng)人、成人,可以實現(xiàn)學生素養(yǎng)與教師涵養(yǎng)的雙贏。
(一)讀好書,講的是要有好的讀本
讀好書,講的是要有好的讀本,也就是不讀那些低級趣味的書,少讀那些流行通俗的書,多讀一些中外經(jīng)典的書。經(jīng)典,是英雄、巨人、大師人格的結(jié)晶,是人類在探索真善美的進程中,大浪淘沙后沉積下來的赤金美玉。只有閱讀經(jīng)典,才能繼承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只有繼承經(jīng)典,才能有人類文化的新創(chuàng)造和新發(fā)展。
趙謙翔老師認為,流行通俗的書,當然也有它存在的價值和理由,但它們永遠也不應該霸占學生讀書的全部領(lǐng)地。一個只懂得迷戀艷情武打、感官刺激,不懂得追求英雄偉人高尚心靈的民族,將是一個沒有希望的民族。羅曼·羅蘭指出,人“靠心靈而偉大”。追逐英雄偉人的足跡,就有可能“使英雄的種族再生”——即使我們自身成不了英雄,但畢竟還可以成為滋養(yǎng)英雄的泥土。因此,趙謙翔強烈呼吁閱讀經(jīng)典,他認為英雄主義、理想主義、浪漫主義從來就是孿生三姐妹,其治愈“貧血”、“缺鈣”、“腦膜炎”的藥效,絕不亞于“腦白金”。
(二)好讀書,講的是要有好的讀書方式
讀書是重在整體感悟、涵養(yǎng)精神,還是重在肢解文本、獲取知識,這是綠色閱讀與灰色閱讀的第一道分水嶺。如今流行的顯然是后者。原因何在?在于閱讀教學俯首聽命于高考指揮棒。高考如何設(shè)題,閱讀就如何設(shè)問,訓練的習題做完,讀書的目的就告成。于是,文本的內(nèi)容被五馬分尸,學生的閱讀所得僅限于語言或章法上的某些知識,至于整篇文章所表述的人文精神,則被買櫝還珠式地放棄了。這是一種閹割文本靈魂的閱讀教學:沒有讀者與文本的對話,只有讀者對文本的肢解;沒有讀者與作者的對話,只有讀者對作者的曲解;沒有讀者與編者的對話,只有讀者對人文教育目的活生生的剝離。綠色閱讀堅決反對這樣的讀書方式。
重在“求同”,還是重在“求異”,這是綠色閱讀與灰色閱讀的第二道分水嶺。如今流行的依舊是:只“求同”,不“求異”。“求同”,本來是指準確把握文本原意,但在某些老師那里被篡改成從教學參考書上抄來的標準答案,于是,“求同”則成了“死讀書”的代名詞。“求異”,本來是指讀者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或贊同,或反對,或補充,或超越,但在某些老師那里又被誤解為放任學生脫離文本隨心所欲地評說。
綠色閱讀認為大有必要對“求同”與“求異”加以“正名”?!扒笸辈皇侵饔^外加的什么金科玉律,而是文本內(nèi)在的精神本質(zhì)?!扒螽悺辈皇请S心所欲地斷章取義,而是在充分尊重文本的前提下張揚自我。“求同”是繼承,“求異”是發(fā)展;“求同”是吸收,“求異”是創(chuàng)新;“求同”不能限制過死,“求異”不可放得太活。只“求同”不“求異”,就是死讀書,讀死書;既“求同”又“求異”,才是活讀書,讀活書。
讀書以“求異”為主,理由有三:首先,書是用來“開發(fā)”生活而不是“規(guī)范”生活的。既然每一本書都是作者對生活的“注解”,而生活本身又是絢麗多彩的,那么每一個生活的參與者就都有權(quán)對生活給出自己的“注解”,這才是讓書本為生活服務。其次,即使我們所讀的書句句是真理,世界上的真理也不可能被窮盡。因此,如果以“求同”為讀書的目的,勢必不利于激發(fā)和引導學生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最后,一味地講“求同”就會誤導學生揣摩老師的意圖,追隨老師的思路,結(jié)果勢必把自己鮮活的靈感、新穎的思想或個性的表達扼殺在搖籃中。
“求同”常常是顯性效益,“求異”常常是隱性效益;“求同”常常是近期效益,“求異”則是遠期效益。“求同”與“求異”雖可作輕重之分,但不可有取舍之別?!扒螽悺惫倘皇亲x書的重點,而“求同”則是必要的前提。只有將“求同”與“求異”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才能全面落實讀書育人的根本效益。
三、“綠色作文”教學實驗的嘗試
“綠色作文”,是趙謙翔多年探索的結(jié)晶。他看到應試機制下,學生“唯考是圖”,作文蛻變成“謀求分數(shù)的敲門磚”,“假、大、空”的灰色作文甚囂塵上,灰色污染愈演愈烈。在這種背景下,他呼喚綠色的回歸,提出了“綠色作文”說。“綠色作文”以人為本,把“作文”與“做人”融為一體。他開源引流,把“無字書”(“東方時空”感悟課、班會感悟課)和“有字書”(創(chuàng)造性閱讀課)作為“綠色作文”的“源頭活水”,指導學生說真話、說心里話,從而避免“假話”、“空話”。趙謙翔始終把“悟”作為“綠色作文”的靈魂,提倡以“思之吾”為榮,以“吾之思”為樂。在他的“綠色作文”教學中,他指導學生感悟親情、感悟時事、感悟高三、感悟自我、感悟自然、感悟生命、感悟愛情、感悟死亡、感悟青春、感悟名人,這一系列的感悟文章,提高了學生的思想境界,凈化了學生的靈魂,真正起到了育人、樹人、立人的功效。在“綠色作文”教學中,趙謙翔還善于引導,每次作文前,他用“激情導語”點燃學生情感的火把,在師生情感的碰撞中,把學生調(diào)整到寫作的亢奮狀態(tài),使他們進入一種忘我的境界,達到情動于中、文發(fā)于外、潑墨于紙、鑄魂于心的境界。
綠色作文,有理念,無教條;有途徑,無模式;有創(chuàng)造,無桎梏。在“綠色作文”教學中,無意追求什么“模式”、什么“套路”并命名“某某作文教學法”,因為一旦搞成這樣,那就離“教條”和“桎梏”不遠了。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只有適合自己的東西,才是最好的,刻意追求模仿,無異于邯鄲學步。因此,趙謙翔只把“綠色作文”的幾點要旨,介紹給立志作文創(chuàng)新者,留下許多廣闊的空間,讓他們?nèi)ラ_發(fā)、去創(chuàng)造、去完善,以使“綠色作文”永遠充滿勃勃的生命力!
(一)救救孩子,呼喚綠色
如今,“綠色”流行,正值鼎盛:大氣污染了,有人呼喚綠色;河水污染了,有人呼喚綠色;糧食污染了,有人呼喚綠色;住宅污染了,有人呼喚綠色??墒牵魑奈廴玖?,誰來呼喚綠色?
灰色污染,由來已久,受苦最烈當屬學生。請聽他們的揭露:作文有三招兒,一湊、二抄、三套?!皽悺薄跃浼訒r興材料,自己信不信無關(guān)緊要?!俺薄荚囍翱啾场胺段摹?,考試也能屢屢中標?!疤住薄拔恼赂袷娇偡挚?,學習雷鋒不能少,要是考我議論文,就把決心誓言表”。這種污染過的文章,或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或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死不死活不活,黑不黑白不白,名為“灰色作文”堪為最當。
再聽聽學生的控訴:“從不敢直抒胸臆,也不敢文思飄逸,因為那樣雖會讓自己的性情得到真正釋放,卻會使作文卷頭的分數(shù)大打折扣。在蹣跚中前行,在小心翼翼中探路,生怕自己妙手偶得的狂言或不甘平庸的妙語,令判卷老師大跌眼鏡?;疑廴舅茻o情殺手,用鎖鏈捆住了我們的手腳,用利刃閹割了我們的精神!”身處灰色污染下的莘莘學子,怎能不畏之苦之不得已而為之,又輕之厭之如敝屣而棄之?
拯救孩子,務必掃蕩灰色;掃蕩灰色,才能還我綠色。為此,“還我綠色”,就是清除作文的灰色污染,發(fā)掘心靈的綠色資源。只有教師在作文教學的全過程,特別是講評環(huán)節(jié)中,鍥而不舍地除灰布綠,少則一學期,多則兩學期,必能使大多數(shù)學生心悅誠服地踏上嶄新的綠色作文之旅。
一位同學在《持燈者自省》中說道:“有人曾經(jīng)點亮過我的燈,他就是趙老師。他試圖用他那獨特的綠頭火柴點燃我的心靈,照亮我的作文,但火苗只著了一瞬,就又被灰塵熄滅了。但趙老師一次又一次的綠色作文講評,終于使我認識到:只有我自己才能使手上的燈還原綠色,只有我自己才能使火苗重新燃燒——然而,從前我的火柴在哪兒?噢,Sorry,我在用它掏耳朵!”另一位同學在《“綠色作文”再悟》中說道:“通過這次作文講評,我發(fā)現(xiàn),比起綠色作文來,我更應該去綠化思想。思想上有了火花,作文自然綠得發(fā)光?!笨梢姡瑢崿F(xiàn)寫作觀念的變灰為綠,是“還我綠色”的根本,而教師對綠色的不懈追求,是還我綠色的關(guān)鍵。
(二)以人為本,開源引流
“灰色作文”與“綠色作文”的本質(zhì)區(qū)別何在?前者是“謀求分數(shù)的敲門磚”;后者是“完善人生的健身器”。“綠色作文”發(fā)源于做人,復歸于做人——綠在“以人為本”。
然而令人憂慮的是,一種“流行病毒”正侵蝕著中小學生的肌體:只重應試升學,不思修身做人;只重投機取巧,不思踏實苦學;只重感官刺激,不思呵護心靈;只重眼前享樂,不思未來發(fā)展。這種“流行病毒”導致了三種思想病廣為流行:一為“貧血”——親情冷漠,激情偏執(zhí);二為“缺鈣”——胸無大志,意志薄弱;三為“腦膜炎”——缺乏理性,跟著感覺走。
作為一名良知未泯的語文教師,絕不能聽任“灰色作文”肆虐橫行。趙老師認為必須針鋒相對,自覺地在作文訓練的過程中擔起指導做人的責任。作為一次完美的綠色作文訓練,務必具備以下三個環(huán)節(jié):激活悟性,使學生“心動”;指導寫作,使學生“筆動”;引導落實,使學生“行動”。三者之中,“心動”是本源,“筆動”是關(guān)鍵,“行動”是歸宿。沒有“心動”只有“筆動”,只能寫出充斥假、大、空、廢“四話”的灰色文章;既有“心動”又有“筆動”,才能寫出健心潤筆的綠色文章;至于“心動”“筆動”之后,追求“行勝于言”,做到“三動”兼?zhèn)?,方始登上訓練“綠色作文”的理想境界。
情動于中,文發(fā)于外;潑墨于紙,鑄魂于心。把“作文”與“做人”融為一體,此乃“綠色作文”之本。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綠色作文”的活水從何而來?既非來自教師的灌輸,也非來自題海的浸泡。它的源頭,來自包羅萬象的大千世界。新頒布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自然風光、文物古跡、民俗風情、國內(nèi)外的重要事件,學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也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边@對打破作文教學一潭死水的封閉局面,無疑起到了開源引流的治本作用。趙謙翔老師開創(chuàng)的“東方時空”感悟課,即是一個成功的嘗試。讓學生從收視“早間新聞”、“東方之子”、“百姓故事”、“時空報道”等節(jié)目中,自選題材,自定角度,自擬題目,書寫個人感悟,努力營造一種“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guān)心”的學習情境,從而為“綠色作文”引來常流常新的活水,使學生解除了“無米之炊”的苦惱,也擺脫了咀嚼個人瑣碎悲歡的樊籠。
(三)以真為綱,啟迪悟性
“題材”是文章之“肉”,固不可缺,但“悟性”是文章之“魂”,尤為重要。沒有“悟性”就無法對寫作素材進行加工制作,從而提煉出獨到的主題,文章自然就“綠”不起來。
何謂“悟”?在趙謙翔老師看來,“悟”乃“心”與“吾”的合成。孟子曰:“心之官則思。”故從左往右看,“悟”乃“思之吾也”;從右往左看,“悟”乃“吾之思也”。“思之吾”,旨在做一個思想者;“吾之思”,旨在求一種獨創(chuàng)性。應該引導學生養(yǎng)成這樣一種思維品質(zhì):既非“你”之思,也非“他”之思,而是“我”之思,亦即叔本華所說的“不要讓自己的大腦成為別人思想的跑馬場”。
值得注意的是,“灰色作文”雖然有諸多弊端令人生厭,但是對有些學生來說,卻是駕輕就熟。不需吃苦也可混分兒,何樂而不為呢?而“綠色作文”卻要費力氣、嘔心血,絕非一蹴而就之事,必須實行“韌性的”戰(zhàn)斗。因此,教師必須在訓練“綠色作文”的過程中,結(jié)合實踐不斷啟發(fā)學生歷練悟性的自覺性。只有當學生親口嘗到了“綠色作文”的甜頭,以“思之吾”為榮、以“吾之思”為樂的時候,萬紫千紅的“綠色作文”之春才能真正來臨!
“灰色作文”特產(chǎn)假、大、空、廢“四話”,其中又以“假話”最為要害;“綠色作文”針鋒相對,自然以倡導“真話”為其綱領(lǐng)。
所謂“大話”,大唱高調(diào)的話,本質(zhì)仍在于造假。其實,高調(diào)并非不能唱。“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薄ぐ嚎犊?,誰說不是高調(diào)?然而千百年來,又有誰不視之為絕唱?高調(diào)是否為人接受,關(guān)鍵在于唱得是否真誠,是否得體。如果矯揉造作,不分題材、不分主題、不分體裁,一律高唱“主旋律”或“最強音”,那便是把高調(diào)唱虛了,唱假了。例如,至今仍有些老師誤導學生——寫《母親》非歌唱祖國不可,寫《春天》非頌揚改革不可,否則便沒有深度、不夠高度。此種高調(diào)難免虛情假意,令人生厭。
所謂“空話”中的本質(zhì),還是在造假?!翱赵挕辈粌H表現(xiàn)為言之“無物”,更常常表現(xiàn)為言之“無我”。有些灰色文章,表面看來,既有觀點又有材料,似乎不可謂言之無物,但可惜的是,這些從“名人”處“借”來的觀點,從媒體中“抄”來的材料,卻并非經(jīng)過自己大腦的加工提煉出的獨特的真體驗、真感受。至于那些灰色的記敘性文章,則既沒有生活細節(jié),又沒有心靈火花,只有干巴巴的幾根筋。這些“高空作業(yè)”的產(chǎn)物,非假而何?
所謂“廢話”的本質(zhì),更在于造假。作者為文只是迫于老師的壓力或分數(shù)的脅迫,于是便擠牙膏似的湊字數(shù),拼段落,沒話找話,敷衍成文。其寫作動機就是造假,待到敷衍成文又豈能真?
“灰色作文”的要害在“假”,“綠色作文”的關(guān)鍵在“真”。趙老師認為,“綠色”的兩點要義——“純天然”和“可持續(xù)發(fā)展”二者之間的關(guān)系并非孤立并列,而是互為因果的。不具備“純天然”的“真”,就絕不會有“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文;不是“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文,也絕不會有“純天然”的“真”。
古語云:“舉一綱而萬目張?!蹦渴蔷W(wǎng)眼,綱是網(wǎng)繩。只有網(wǎng)繩高舉,才能網(wǎng)眼盡開。古語又云:“提領(lǐng)而頓,百毛皆順?!庇眙闷ご笠?,唯提領(lǐng)振動,方可毛順衣展;若提襟挈袖,勢必顛倒反亂。寫真話,才是“提綱挈領(lǐng)”,抓住了“綠色作文”的牛鼻子。
[作者通聯(lián):山東威海經(jīng)濟技術(shù)開發(fā)區(qū)皇冠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