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旭
和風拂面,細雨在天空中飛舞,煙波浩淼,畫舫在洞庭里駛航。他拖著年邁的身軀又一次登上了岳陽樓。“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楹聯(lián)在雨中格外醒目。
此時的岳陽樓孕育著一種嶄新的氣息,他環(huán)顧四周,只見綠色簇擁著祥和:青年的傲笑,洋溢著浪漫中的激情;中年的憨笑,訴說著默契中的滿足;老年的微笑,浸透著關愛中的體貼……
樓還是這座樓,湖還是這個湖,幽遠的心境觸動了他那憂慮的愁緒,腦海中又浮現(xiàn)出了一幅幅千瘡百孔,一地地滿目瘡痍的慘景。一個古老而又憔悴的民族那厚重的歷史畫卷徐徐展開。
“釃酒臨江,橫槊賦詩”的曹公懷揣著“千秋偉業(yè)”來到了江南。于是,這個普通的閱兵臺就隨之誕生,沒有人會料到這個樓臺竟會見證這一段段歷史:蟻食的國土,下坡的頹勢,這是宋的怯懦;殘暴的統(tǒng)治,鄙陋的文化,這是元的粗俗;沒落的君權,麻木的理智,這是清的腐朽……漢唐的棱角一次又一次被無情地磨滅。于是,在那個昏暗的雨夜,他裹著被烈火灼痛的心,走上了戰(zhàn)場,將那段年歲綻放在無數(shù)的硝煙戰(zhàn)火之中……
“爺爺,你笑的時候,那兩個酒窩好美啊!”一個小孩天真地扯著他的衣服,打破了他的沉思。
他摸著那兩道在戰(zhàn)爭中留下的傷疤,凝神良久,細細地品讀著那一句隨意的話語,那一刻他已經(jīng)讀懂了這個民族那一段憂傷了五千年的成長史。
雨依然下著,在雨中他已經(jīng)明白: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而千年方能樹國。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和樹與人的成長又何嘗不是一樣?五千年的成長只是一個開端,一個在迷失中尋回自我的過程。
幾千年來,關中征夫的鮮血,江南慈母的白發(fā),湖湘稚兒的淚光,為這個民族的成長滲入了恐懼,糅雜了失落,充斥了絕望。這些苦痛像一塊塊傷疤深深地刻入這個民族的深處。但是從這個民族覺悟的那一刻起,曾經(jīng)的恥辱便幻化為前進的動力,往日的傷疤便綻放成了酒窩般的笑顏,這無數(shù)個笑顏就匯成了一種文化,融入這個民族的靈魂中,這種文化叫和諧。
大雨過后,和煦的陽光照耀在這片嶄新的土地上,一道燦爛的虹橋鑲嵌在天空中,映在華夏大地上。他深信這個民族能夠在世界風雨之中矗立得最久。當這座歷經(jīng)風雨、見證歷史的樓臺從閱兵的工具變成了游覽的盛地時,他已經(jīng)深深地知道,這個民族懂得了和諧的真諦。
他再次審視著岳陽樓,樓下游人如織,歡歌笑語。那邊,母親的雨傘下,小孩坐在父親的肩上,雨后的楹聯(lián)映在小孩那靈動的眸中,沉浸了幾千年的塵埃似乎已消失不見。品著這萬載難逢的安民良策,看著這千年難遇的和樂之景,他會心地笑了,這一笑,是范老先生為這個天下苦苦守候了千年的永恒。
教師點評
本文語言清新雋逸,情感深摯,思路開闊,收放自如。作者抓住岳陽樓這一特定的景象,把中國幾千年的榮辱興衰史寓于其中,體現(xiàn)了作者對中國社會深入的思考,盛贊和諧社會之情溢于言表。
(李華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