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子舒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婉約派代表詞人……”我喜歡讀她的詞,如癡如醉。她在我心目中是個滿腹詩書,追求理想生活的典雅女子。她,不異于我的偶像。
一日,我又愛不釋手地讀她的詞,閉上眼冥想她那連船也載不動的憂愁。想著想著,我竟一歪頭,睡著了。……夢里來到江南水鄉(xiāng),是人稱“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杭州。我在望江樓上,望著江南秀美的景色,不覺心曠神怡,卻聽到有人哀怨地吟唱著:“……記取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鳳凰臺上憶吹簫》,不正是李清照的詞嗎?我驚喜地循著聲音望去,嗬,正是她啊!素面朝天,面容清瘦。眉黛下,低垂的鳳眼中似乎有濃得化不開的愁怨——這就是我在畫像中見過的女子。只是她的發(fā)髻雖然高高盤起,但略顯凌亂,幾縷青絲中夾著白發(fā),垂到眼簾,似乎十分疲憊。我迎上前去,又驚又喜地問道:“您是易安居士李清照嗎?”她抬起眼簾,心事重重地回答:“是啊,您是哪位?”
“我……”我這才想起這是在南宋,如果我說自己是一個近千年后的人,還不把她給嚇壞了。于是說:“我……我無家可歸,也是戰(zhàn)亂中失去了家的人,請您收留我,讓我做您的侍女吧……”“那怎么行?”她打斷了我,“你也失去了家,怎么還能讓你伺候我呢?再說,我也不是以前的太太了,還找人伺候什么?只是我的日子很清苦,你要承受得住啊?!薄拔颐靼?。”我堅定地回答。
她的日子果然過得很清苦,確實不是我羨慕的文人生活。我們常吃了上頓沒下頓,但吟詩作對她卻從沒停止過。我為這種精神富足感到愉悅。一日,她又吟誦起自己的《聲聲慢》來:“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別的作品她都是寫過了便丟在一邊,不再理會。唯獨這首,她念過又念,吟了又吟,仿佛那哀愁不可言說,全都寄托在這首詞里了。“……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喃喃念完,她潸然淚下,我終于忍不住把自己的疑惑告訴了她:“您為什么總讀這一首呢?”她淡然地笑了笑,滿眼哀痛,似乎已經(jīng)看到自己的國家走到了盡頭。那一刻,我什么都明白了。她緩緩地說:“國恨家仇,離愁別緒,怎一個愁字了得?我尋覓一種和平安寧的生活,也設法讓自己快樂地過好每一天,但大宋的江山已經(jīng)飄搖零落,任何一個人都快樂不起來了啊……沒有了國,家也破碎。明誠也在南來的路上過世了。我孤身一人,來到江南,它秀美的外表上是滿目的瘡痍——多少人在受凍挨餓,多少人在飽受著戰(zhàn)亂的痛苦!連最富饒的江南,也對這一切束手無策,多么令人傷心啊!”
時過不久,她似乎更蒼老了,身子也越來越弱不禁風?!叭吮赛S花瘦”啊!她想獨自遠行離開,我知道她對這“美麗的江南”看不下去了,但現(xiàn)在全國又怎么找得到一塊安寧的土地呢?李清照緩緩地說:“我遠行,不過是自我安慰罷了?;蛟S哪天就死在路上。哪天,你看到戰(zhàn)亂結束,要讓九泉下的我快點知曉啊……”一串晶瑩的淚珠“滴答”而下……
……我醒來,發(fā)現(xiàn)自己趴在書房的桌子上,周圍什么也沒變,這才想起自己剛才是回到了一千年前。
教師點評:
要寫好“回到一千年前”這樣的想象作文,作者一定要對千年前的歷史、人物相當熟悉,并且能很好地展開想象的翅膀,才能輕松自如地駕馭好題材。本文這幾點都做到了,而且符合人物性格發(fā)展的邏輯,語言樸實自然,結構首尾照應,值得一讀。
(周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