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 與
我是在一個暖風熏人、陽光耀眼的午后見到這個生在北方端午節(jié)陰冷子時的男孩的。他推開我辦公室的門,白衣如雪,氣息沉靜。我這邊正暗自思忖他人如其名恐怕不好交流時,那大男孩卻一下子坐在我的對面,擦了擦頭上的汗說:“剛打完半場籃球,怕遲到一路跑過來……”邊說邊笑,漂亮的眼睛在陽光下瞬間彎成了月牙兒。我恍然間一陣錯愕,這個雙子座的男生,一分鐘內(nèi)就讓我看到了完全不同的顏色……
火的赤
“聽到球場上籃球砰砰擊地的聲音就像聽到自己的心跳?!?/p>
籃球是于子寒的最愛,從最愛的事物說起,常常能看到一個人最真實的狀態(tài)。于子寒打球不算早,比起那些幾歲就開始打球的“仿職業(yè)”球手,他從初中時才開始的打球經(jīng)歷實在不值得夸耀,但我還是看到了他在籃球世界里的驕傲,他的堅強,他的投入,他的努力,他的智慧讓他比好多啟蒙更早的同齡人打得還好。
高一時打年級聯(lián)賽,理科班的超強實力常常讓文科班的男生們眼暈,剛?cè)胄5挠谧雍∏》衷诹宋目瓢?,于是這一屆的比賽有了讓人驚奇的理由。在比賽之前,于子寒領(lǐng)著班級籃球隊向本校最強的理科班下了戰(zhàn)書。挑戰(zhàn)賽打了一個多小時,極艱苦也極過癮,100?誜38,一戰(zhàn)立威。接下來的年級聯(lián)賽一路長勝,直至奪冠。那個象征榮譽的小金牌于子寒至今小心地保存著,那是對艱苦奮戰(zhàn)后的勝利的紀念,也是籃球給予他的幸福。
于是順利地入選了長春外國語學校校隊,對籃球的熱愛也變得不可遏止。校隊訓練很苦,每天要訓練長跑、壓腳、蛙跳……幾個小時下來,累得虛脫嘔吐的大有人在,本來三個年級加起來五十幾人的初選隊伍,幾輪篩選后,連十個人都不到了,可是于子寒一直都是最堅定的隊員。偌大的球館里常常只有他一個在加練,從一個端線到另一端線不停地練防守滑步。那些天,肌肉拉抻得睡覺時都疼,但只要能進步,能更好地完成技術(shù)動作,再苦再累他也愿意承受。
為了玩球,他可以中午不吃飯,可以逃自習課,可以受傷后縫針時一聲不吭……我看著說起籃球來神采飛揚的于子寒,不禁慨嘆,籃球怎么會有如此大的魔力?疑問一出,于子寒倒是意外地沉默了一會兒,然后慎重地說出了自己對籃球的理解:“籃球比賽中會有很強烈的身體接觸,會沖突會受傷,但它那種火熱的感覺卻是讓人沉醉的,很像人生要去面對的挑戰(zhàn),有時并不僅僅是表面的激烈對抗,還需要默契的合作、瞬時的思考和決斷,而且那種全身心投入其中的打拼和競爭也正是成長的縮影?;@球比賽的對抗性、瞬息萬變的懸念性以及體力、耐力和謀略的綜合較量,都會讓你變得機警敏銳,變得聰慧靈動?!?
木的青
如果你是《中學生博覽》的鐵桿讀者,那么不妨翻翻2007年的雜志,19期封面上那個舉著籃球舒展笑容的男孩正是于子寒(同期的內(nèi)文中還有一篇他的文章《憂郁的顏色》)。我拿著雜志對照著面前的少年,笑他不上相,可又不得不承認,他身上的那種如雨后的青翠松柏般純凈的感覺還是明顯地撲面而來。
于子寒喜歡干凈舒服的著裝,不攀比不招搖,不打籃球的時候,他完全是一副平和的乖模樣??蛇@個封面就像一顆突如其來的石子猛然投入了他本來平靜如水的高中生活。因為雜志上標明了封面學生的地址,從當年10月開始,于子寒發(fā)現(xiàn)自己的信突然多了起來,而且越來越多,讓他應接不暇……剛上高三的于子寒看著不同的信封不同的筆記寫著相同的名字被送到自己眼前,一時又惶恐又無奈。惶恐是因為每一封信都是一份很真實的信任,不容怠慢;無奈是因為高三緊張的學業(yè)哪里有時間應對這些同齡人交流的渴望……他將每封信都認真地看過,確認其中沒有特別緊要的事件,細心收好,準備等到高考過后再安心應對。這些信也成為他高三枯燥的學習生活中的晴朗天色,一些信中的細節(jié)會讓靜默中的他一下子覺得溫暖起來:于子寒你好,很想認識你,你在封面上的樣子和文章中的感覺好不一樣……你能給我打電話嗎?這是我的電話號,發(fā)信息給我也行,信里的一元錢作你的電話費吧……
于子寒總會在關(guān)鍵時刻對自己作出負責的選擇:當從小到大形成的遲到習慣威脅到他的學習效率,他就能馬上改正,干脆利落;當籃球男生風頭正勁,傾慕者的紙條遞到手中,他也能不驚不寵婉言謝絕……正是他的自律讓心和眼眸都能保持淳樸和干凈,像一望如波的青青草坪。
土的橙
說到封面明星,2007年《中學生博覽》第1期的封面中學生也是長春外國語學校的學生,這個名叫潘一諾的漂亮女孩同樣也在成為封面后收到了“像雪花一樣飛來”的信件。那于子寒有沒有和她共同研究過應對之策呢?我的問題一提出,于子寒眨著睫毛長長的黑眼睛反問我:“你怎么知道潘一諾是我最好的朋友?”
由于他們的家長曾是同事,于子寒和潘一諾應該算是自幼青梅竹馬的朋友了。一直以來,從記事起于子寒就知道這個大自己半歲的潘一諾是自己的“偶像”。她學習好,那他也要學習好;她總是比同齡人長得高,那于子寒就總盼著自己快長個兒;她文筆好,那自己也要筆下生花才成……一路比下來,兩個孩子都成了高挑漂亮的優(yōu)秀學生。
初中三年不再同校,見面的機會少了,但心思寫在紙上常常會讓交流更顯綿密,生活中的每一份驚喜和困難他們都會第一時間告知對方。潘一諾文靜而善解人意,默默地傾聽和輕巧的勸解都頗顯力量,和于子寒的自信決斷互補得恰到好處。
高中剛?cè)雽W時封閉軍訓,休息時大家呼呼啦啦去參觀活動中心的展覽,走在前面的于子寒忽然接到一個短信:“端端,看著像你,如果真是,快回頭!”誰在叫自己的小名?于子寒如言回頭,發(fā)現(xiàn)因為中考忙碌而久未聯(lián)系的潘一諾就站在不遠處,個子模樣都小有變化,但知己的眼神卻不會認錯。
朋友是個很普通的詞語,可只有你真心體會到了朋友的心靈和力量時才能感受到這兩個字的分量。就是這個人,能洞悉你的喜怒,分擔你的憂怨,撫慰你的疼痛,在你的青春歲月里分享你所有不能為外人道的秘密……友誼就像你在陽光下閉起眼睛時感受到的橙色光暈,讓成長充盈著溫暖的力量。在讓人困惑和疲憊的高中歲月里有潘一諾這樣一個知心的姐姐和成長的伙伴是于子寒自認為最幸福的事。
水的藍
“學校被籠罩在霧群里,似乎一切丑陋與乏味一也被罩去了。忽然發(fā)現(xiàn)自己頗喜愛這種天氣,陰涼的,安靜的,外表停息,內(nèi)在卻緩緩地運轉(zhuǎn)。
這是生活難得的靜謐,使我想到了霧都的假日、古老的雨林以及一些可望而不可及的事物,我只希望在這樣的霧里,暫停一下拼搏,適當休息。
我始終沒有走進這霧里,我想去,但沒有。我被隔絕在外,出入自如,卻又進退兩難。我等待著。
或許在別人看來,我已身處這霧里了,而自己,卻渾然不知?!?/p>
這段文字出自于子寒的散文集《銀色森林》,而這已不是他的文字第一次變成鉛字了。這個熱愛籃球充滿自信的男孩,筆下卻總是洋溢著憂郁和細膩,仿若他這本散文集的封面般—— 一片清冷的藍。
于子寒的父親是一名作家,他對兒子的教育開明而平易。父親對文字的熱愛從小就浸染著于子寒的每一個細胞,《東方少年》《少年文藝》《智慧少年》《莫愁》以及《中學生博覽》都曾經(jīng)發(fā)表過他的“涂鴉”之作,初中時還因為出眾的寫作才華被評為吉林省實驗中學的“寫作之星”。
寫作是件孤獨安靜的事。于子寒可能并未想過像爸爸那樣成為作家,但每當安靜下來,當心中的感觸像翻騰的海浪般沖擊心扉的時候,還是常常會在不經(jīng)意間寫下很多美麗的文字。久而久之,寫作成為他生活中宣泄情感與思索的最佳方法。可能是剛看完一本讓自己感動不已的小說;也可能是一場淋漓盡致的比賽讓思緒難平;更可能是考試結(jié)果牽動了成敗的不安……不知不覺間,高中三年30本隨筆般的日記填滿了于子寒細致的內(nèi)心獨白,青春的寂寞就這樣被他安靜地寫進本子,變成不會遺忘的年少記憶。
金的彩
采訪的那天下午,他事實上遲到了。
我聽到敲門聲回過頭去,陽光從側(cè)面斜射過來。我瞇起眼,看到一個高大男孩站在陰影處,衣白如雪,氣息沉靜。
“苗與編輯嗎?我是于子寒?!?/p>
我點頭。
“你好。”他看著我的眼睛,直視,也點了點頭,微微往前走了幾步,出了陰影。剎那間,陽光灑了他一身,仿佛有數(shù)種顏色忽然就折射進我的眼睛。
這才是我這個采訪的開始!
編輯/苗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