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梓凇
硝煙,火花,刺刀見紅,人仰馬翻……作為世界上最負盛名、歷史悠久的德比戰(zhàn)之一,米蘭雙雄的每次遭遇都能以種種方式吸引全世界球迷的眼球。米蘭德比是世界足壇競爭最激烈、戰(zhàn)況最慘烈的同城德比,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就足球本身而言,媒體以及絕大多數(shù)球迷關(guān)注的往往是每一場比賽的勝負,乃至每一個賽季的得失,而德比大戰(zhàn)中的細枝末節(jié)則往往容易被忽視。
其實,米蘭德比的經(jīng)典之處并不僅限于比賽的結(jié)果,德比眾生相同樣值得我們?nèi)涯睿N種德比鏡頭同樣值得我們?nèi)セ貞洝?/p>
雖然國際米蘭是從AC米蘭脫胎而來,但在二戰(zhàn)之前的歷史上,兩家俱樂部的敵對情緒并不明顯,更多的時間是在和平共處。作為兩支不同球隊的支持者,球迷們在米蘭德比戰(zhàn)中的對立傾向卻幾乎不存在,甚至有不少人同時是米蘭雙雄的擁躉,即使國際米蘭被迫成為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權(quán)的代言人,以及AC米蘭在聯(lián)賽中多年不勝同城對手后,這種狀況也沒有明顯的變化。彼時無論紅黑軍團還是藍黑軍團所代表的都是米蘭城,獲得的榮譽都屬于米蘭城,球迷更看重的也是城市的榮譽而非俱樂部的成就,出現(xiàn)這種情況是理所應(yīng)當?shù)模m然在今天看來有如天方夜譚。
裁判也是主角
進入上世紀50年代以后,足球成為了意大利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意大利人在足球上寄托了太多太多,同城球隊因為資源競爭和文化不同,德比戰(zhàn)開始了火星撞地球般的深度碰撞。自此,米蘭德比再也見不到之前融洽、和諧的一幕,代之以寸土必爭和唇槍舌劍。米蘭城也因為球迷的立場不同而被一分為二,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俗話說“亂世出英雄”,米蘭德比正是由平靜到激烈甚至于混亂不堪的狀態(tài),才讓我們銘記了一個又一個精彩的瞬間。
米蘭德比的激烈程度使得每次比賽的當值主裁判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一次失誤就可能遭到無休止的口誅筆伐。1967年10月22日,米蘭雙雄以1∶1握手言和,但是當時第一次有電視直播,通過比賽后電視節(jié)目的慢鏡頭回放,人們發(fā)現(xiàn)AC米蘭球星里維拉的進球根本就沒有越過球門線。一石激起千層浪,國際米蘭球迷無法忍受裁判的這一失誤,紛紛表達了自己內(nèi)心的憤懣,根據(jù)意大利媒體的記載,當值主裁判達戈斯蒂諾在賽后的短短一周中接到了不少的恐嚇。
有失誤者自然也就有成功者,在1946年2月的米蘭德比戰(zhàn)中,當主裁判回到更衣室時,國際米蘭球迷對裁判的判罰尺度不滿,從北看臺扔下一個橙子希望砸中他。這個名叫貝利的來自威尼斯的裁判從容應(yīng)對,撿起橙子剝了皮后放到自己的嘴里,頓時,場內(nèi)觀眾為他的從容、鎮(zhèn)定和機警響起了長時間的掌聲,這場比賽也成為了歷史上爭議最少的米蘭德比之一。
德比誕生英雄
其實,在米蘭德比如此激烈的舞臺上執(zhí)法,裁判犯錯在所難免,很多時候雙方為了勝利而在比賽中無所不用其極,也在客觀上加大了裁判工作的難度。上世紀50年代,國際米蘭的洛倫齊利用裁判吹犯規(guī)后的片刻混亂,在AC米蘭球員主罰點球前,悄悄地在皮球的前面放上了半個檸檬,點球當然射飛了。而在國際米蘭隊的榮譽室里,則多了一個象征勝利的檸檬。為了贏得同城大戰(zhàn),這樣的行為是允許的——那場比賽國際米蘭以2∶0取勝。
當洛倫齊披露了這一事實后,輿論一片嘩然,譴責之聲不絕于耳,國際米蘭球迷則將洛倫齊看作球隊的英雄。出現(xiàn)這種情況是必然的:攻破國際米蘭隊大門時,AC米蘭球迷會把球員照片供在神像前;捅開AC米蘭隊網(wǎng)窩時,國際米蘭球員無疑將得到續(xù)約和增資。
德比大戰(zhàn)本身就是一部小說,一切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可能發(fā)生的事,在這里都有可能發(fā)生。欺騙、互罵、斗毆……AC米蘭隊的巴西籍后衛(wèi)迪諾·薩尼(1961年~1964年效力于AC米蘭)當著八萬名觀眾的面,將在比賽期間一直辱罵他的對方邊鋒毛羅·比奇利打倒在地。一時間,看臺上幾欲發(fā)生暴亂。
洛倫齊和薩尼的“英雄事跡”畢竟不是主流,米蘭德比賽場上需要的是名副其實的真英雄。國際米蘭的梅亞扎是米蘭德比戰(zhàn)中的第一個英雄。上世紀20年代,梅亞扎以自己的天才表演征服了所有苛刻的球評家和球迷,率領(lǐng)意大利隊兩次捧起了雷米特杯,同時帶領(lǐng)國際米蘭在國內(nèi)足壇死死壓住了AC米蘭。進入球員生涯的暮年時,梅亞扎在墨索里尼的干預(yù)下被迫轉(zhuǎn)會到AC米蘭,成為轟動一時的丑聞,不僅引起了國際米蘭球迷的不滿,就連AC米蘭球迷也因為和梅亞扎的過節(jié)而反對其到來。
雖然梅亞扎的天才毋庸置疑,但是在米蘭德比戰(zhàn)中,最成功的球員卻不是他,而是一名來自東歐的天才——烏克蘭前鋒舍甫琴科迄今共在米蘭德比中14次攻破國米城門,其中8球來自意甲聯(lián)賽,3球來自意大利杯,其余3球則是在歐洲冠軍聯(lián)賽中完成的?!暗卤扔肋h是特殊的?!闭蛉绱耍嵬咴诿看蚊滋m德比中總能表現(xiàn)出極佳狀態(tài),對于國際米蘭隊的后防線來說,“欲防住米蘭,必盯死舍瓦”早已成為一條眾人皆知的潛規(guī)則。
要說米蘭德比所有英雄中誰是第一,則非老當益壯的保羅·馬爾蒂尼莫屬。作為上世紀80年代就在AC米蘭隊嶄露頭角的球星,馬爾蒂尼20年來一直是紅黑戰(zhàn)隊后防線上不可或缺的主力,他在左路和中路的穩(wěn)固防守令對手無可奈何。在漫長的職業(yè)生涯中,他共參加了51次米蘭德比,這一輝煌紀錄堪稱空前絕后。1994年11月20日,馬爾蒂尼打進了他的首粒德比戰(zhàn)進球,當時多納多尼在前場妙傳,馬爾蒂尼第一時間拔腳射門,這次似傳似射的攻門竟然鬼使神差地為AC米蘭把比分扳成了1∶1。時至今日依然活躍在球場上的“常青樹”馬爾蒂尼還有望刷新自己的紀錄。
出戰(zhàn)過44次米蘭德比的貝爾戈米則是國際米蘭隊在德比戰(zhàn)中的傳奇,場上的火暴和場下的內(nèi)斂是他的鮮明特點。作為球隊后防線上的中流砥柱,貝爾戈米的一舉一動都頗有大將之風,其異乎尋常的冷靜、沉著及在對抗中合理運用技術(shù)的能力技高一籌。
有個體英雄自然就會有團隊英雄。最為我們所熟悉的就是上世紀80年代,當時AC米蘭正處于黃金時代,貝盧斯科尼不惜重金網(wǎng)羅人才,引進了古利特、范巴斯滕和里杰卡爾德。荷蘭“三劍客”坐鎮(zhèn)中前場,加上巴雷西和馬爾蒂尼等構(gòu)筑的最強防線,形成了超豪華陣容。與之巧合的是,國際米蘭隊也引進了西德“三駕馬車”:馬特烏斯、布雷默和克林斯曼。一時間米蘭德比戰(zhàn)星光閃耀、大腕云集。在1990年世界杯賽中,荷蘭隊遭遇西德隊,荷蘭“三劍客”與西德“三駕馬車”又在意大利的土地上短兵相接。
提到終身效力,AC米蘭的佛朗哥·巴雷西自然而然地就要提到乃兄——終身效力于國際米蘭的朱塞佩·巴雷西。當初小巴雷西曾到國際米蘭試訓,但不入國際米蘭教練法眼轉(zhuǎn)而投入AC米蘭懷抱,自此兄弟二人以米蘭德比為舞臺,開始了長時間的兄弟德比大戰(zhàn)。當兄弟二人都退役之后,這場兄弟間的德比大戰(zhàn)仍在延續(xù),因為他們?nèi)栽诟髯跃銟凡孔呱狭诵聧徫弧P“屠孜鞯絿H米蘭試訓失敗,無獨有偶,貝爾戈米最先試訓的俱樂部卻是AC米蘭,假設(shè)米蘭雙雄中的一支球隊同時網(wǎng)羅了這兩位防守天才,世界足壇的歷史必然將被改寫。
比分也德比
首次米蘭德比并不是在米蘭城進行的,而是在瑞士小鎮(zhèn)齊亞索,AC米蘭以2∶1贏得了勝利,這也是所有精通兩隊歷史的球迷最基本的常識。但是,估計很少有人去關(guān)注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米蘭德比每進行到第50次、第100次……只要是50的倍數(shù)時,國際米蘭都能保持不??;而此前的一場德比戰(zhàn),AC米蘭則總是占據(jù)上風——第49次德比除外(AC米蘭以2∶3負)。迄今為止,在總共268場德比戰(zhàn)中,只出現(xiàn)了15場0∶0的比分,這也是米蘭德比堪稱足壇第一德比的佐證之一。
如果要評選歷史上最驚險激烈的一場德比戰(zhàn),1949年11月6日國際米蘭以6∶5險勝AC米蘭之役無疑是首選。這場比賽中最有趣的情節(jié)是,當時的一名叫西蒙尼的貴族希望進場看球,但因為球場過于擁擠,他花了20分鐘才擠上了看臺,當時的比分卻已經(jīng)是4∶1。他以為大局已定就想離開,當他又花了20分鐘擠到大門時,卻發(fā)現(xiàn)比分已經(jīng)變成了4∶3(國際米蘭領(lǐng)先)。
提到米蘭德比就不得不提到比賽本身,每一場比賽對于雙方都有著特殊意義,甚至直接影響著俱樂部今后的發(fā)展。1910年2月6日,國際米蘭以5∶0的比分擊敗了AC米蘭,這是國際米蘭歷史上首次贏得德比戰(zhàn)的勝利,而AC米蘭卻從此陷入低迷,從1907年至1951年,時隔44年才重新獲得了意甲聯(lián)賽冠軍。2001年5月11日,AC米蘭以6∶0擊敗國際米蘭,在殘酷的事實前,藍黑軍團無奈接受了歷史上最慘痛的德比失敗,塔爾代利因此失去了帥位。國際米蘭陷入了此后的震蕩中,德比多年不勝,直到曼奇尼上任,局面才有所改觀。
就因為米蘭德比之于雙方的特殊性,很多比賽甚至成了粗野的代名詞。2003年4月12日,米蘭雙雄第253場德比戰(zhàn),AC米蘭憑借大英扎吉的進球最終以1∶0取勝,但是這場比賽最引人注目的不是進球,而是格斗。在比賽中,雙方上半場累計犯規(guī)就達24次之多,下半場紅黃牌更是層出不窮,先后有五名球員流下了鮮血,可謂名副其實的血戰(zhàn)。
德比不止在球場
米蘭德比的競爭態(tài)勢不僅僅在比賽中,比賽之外同樣精彩。1975年,米蘭雙雄都看好了被稱為“里瓦第二”的瓦雷澤隊前鋒賈科莫·利貝拉,AC米蘭隊先和瓦雷澤達成了一致,用兩億里拉加年輕中場德維奇的一半所有權(quán)作為交換。之后國際米蘭隊介入,瓦雷澤俱樂部主席博爾奇找到AC米蘭主席布蒂基,以“德維奇沒通過身體檢查”為由,要求取消此前的合同。誰料布蒂基也有一套,他事先在寫字臺下安放了錄音機,錄下了博爾奇的話:“我們的協(xié)議作廢,德維奇沒通過體檢,國際米蘭要給我們八億里拉再加上年輕后衛(wèi)比尼來交換利貝拉。”
此事鬧大后,政府不得不介入,最后三家俱樂部的領(lǐng)導(dǎo)人長談了一個晚上,決定利貝拉以八億里拉轉(zhuǎn)會到國際米蘭隊(不需加比尼),但國際米蘭需把中場內(nèi)維奧·斯卡拉讓給AC米蘭作為賠償。其實斯卡拉以前就是AC米蘭的人,兩年前才加盟國際米蘭隊(從佛羅倫薩轉(zhuǎn)入),這次成了利貝拉交易的犧牲品。
近年來,米蘭雙雄高層之間明爭暗斗不斷,莫拉蒂、特隆凱蒂對抗貝盧斯科尼、加利亞尼的新聞,經(jīng)常登上媒體頭條,在成為意大利人茶余飯后談資的同時,也著實養(yǎng)活了不少足球記者。
相比于其他同城德比,米蘭德比中球迷的表現(xiàn)堪稱“反暴利足球”的標桿,這緣自米蘭城高貴的氣質(zhì)。當?shù)厝说慕逃潭炔皇瞧渌恍┏鞘锌梢噪S便攀比的,米蘭城的球迷喜歡以足球為主要目標,沒有突出的政治和宗教立場上的對立,這才是區(qū)別于其他德比最重要的成分。米蘭德比是很有內(nèi)涵的,雙方看臺上的橫幅都很有意思,還有口號、歌聲,這些都在告訴全世界的對立球迷,有時候不一定要打架才能顯出對立。但是,優(yōu)雅的米蘭人也有出離憤怒的時候,2004/2005賽季冠軍聯(lián)賽四分之一決賽,AC米蘭憑借舍甫琴科的進球?qū)苫睾系目偙确指膶憺?∶0。比賽的最后階段,被激怒的國際米蘭隊發(fā)起了潮水般不講任何套路的強攻,這種瞬間迸發(fā)的力量讓AC米蘭無所適從??脖葋喫飨热胍磺?,隨后德國籍裁判默克卻無故將此球取消,這引發(fā)了梅亞扎北看臺球迷的不滿,各種東西像雨點一樣從看臺上扔下來,從礦泉水瓶到雨傘,再到后來的煙花——一枚煙火擊中了迪達的肩膀,國際米蘭也因此受到了處罰。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梅亞扎的焰火頗有美感,給不少攝影師提供了創(chuàng)作的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