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和平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且在附錄《關于課外讀物的建議》中列出施耐庵的《水滸傳》。人教版《語文》在九年級上冊中編選了《智取生辰綱》的基礎上,又在附錄中以《〈水滸傳〉: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傳奇》為題對《水滸傳》做了簡單的閱讀推薦,且又編選了《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這一章節(jié)。
《水滸傳》在中國民間有著廣泛而又深遠的影響,文學價值極高,學生又有一定的閱讀興趣,因此,確實有推薦和指導學生閱讀的必要。但是,我們以為,人教版的選文《智取生辰綱》和附錄中的指導并不能很好地幫助學生閱讀《水滸傳》。這主要表現(xiàn)在:“選文”和“指導”不能很好地幫助學生從整體上對《水滸傳》有個大致的了解,從而幫助學生架起一座閱讀的橋梁。而選用《智取生辰綱》甚至可以說是教材編寫的一個敗筆:從人物塑造來看,這里并沒有濃墨重彩地去表現(xiàn)一個人物的鮮明個性;從整部小說的結構來看,這個章節(jié)也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能成為解讀《水滸傳》的一把鑰匙(這對于有限的初中語文教材資源來說,是一種浪費);而深入探究,從晁蓋等人智取生辰綱的背景、目的、過程和結局來看,他們的所為簡直就是強盜行徑,他們并沒有“劫富濟貧”,而是“私分散伙”。
基于以上分析,我們決定在校本課程《享受語文》的第四冊“小說閱讀模塊”中編寫一個主題單元——《〈水滸傳〉選讀》。期望通過選讀,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水滸傳》的核心情節(jié)、主要思想、關鍵人物和結構特點等,進而激發(fā)學生閱讀《水滸傳》,探究《水滸傳》的興趣。
我們準備編選三個部分(以下談到的選文均以中華書局2005年出版的百回本《水滸傳》為依據),就整個選讀設計而言,我們打算采用“選文+導讀+探究”的體例完成編寫。
第一部分以“宋江”為主線,擬編選兩個小部分:(一)第60回結尾部分,從“林沖與吳用、公孫勝并眾頭領商議……”到“自從宋公明為寨主,盡皆一心,拱聽約束”,取名為《宋江謙居寨主位》;(二)第82回節(jié)選,從“宋江等卻回大寨,到忠義堂上,鳴鼓聚眾”到“當下辭去的,也有三五千人”和從“且說宿太尉并御駕指揮使入城”到“后面眾多好漢,簇簇而行”,共三個自然段,采用章回名《宋公明全伙受招安》。
〔編選構想〕
宋江是《水滸傳》的核心人物,梁山的政治理想和政治路線都集中表現(xiàn)在他的身上,其核心主題也是通過他表現(xiàn)出來的,因此,我們有必要從眾多的“宋江戲”中選取有關章節(jié)作為解讀全書的一把鑰匙。但是相對于魯智深、武松、林沖、李逵等人的戲而言,其藝術性和可讀性都要遜色一籌,不易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因此,我們便采取了“截少”的辦法選取了兩個片斷,作為幫助學生了解全書的一扇窗口。第一,這兩個片段有利于幫助學生從整體上了解《水滸傳》的結構特點。以這兩段戲為分水嶺,可以將水滸戲劃分為三個部分:宋江做寨主前(梁山的發(fā)展期)、宋江做寨主后(梁山的鼎盛期)、宋江等受招安后(梁山的覆滅期)。第二,這兩個片段較為集中地表現(xiàn)了《水滸傳》的核心主題。透過這兩段,我們便可以知道作者要表達什么,可以說其他的章節(jié)就是這兩個章節(jié)思想的詮釋和具體表達。比如第一個片段中宋江的一句話“回心合意,共為股肱,一同替天行道”和一個行為“聚義廳今改為忠義堂”,充分表現(xiàn)了“梁山精神”由過去的以“義”為主轉變?yōu)椤爸伊x兩全”。第二個片段中宋江用他一段“傳令”概括了梁山的發(fā)展史,也即梁山的大事記——“王倫開創(chuàng)山寨”、“晁天王上山建業(yè)”、“眾兄弟推我為尊”、“喜得朝廷招安”,同時,用兩面旗幟“順天”、“護國”表達了忠義之心。第三,就人物形象而言,這兩個選段除了充分表現(xiàn)宋江的性格思想特點外,讓林沖再次站出來推舉寨主之位也耐人尋味(這是不是他“忍”和“義”的雙重寫照?),李逵再提“做大宋皇帝”在某種程度上表現(xiàn)出他身上具有一種較為徹底的反抗精神(他是最反對招安的人物之一,他最后能夠隨同招安也應該是為宋江的“義”字所使)。
第二部分集中介紹梁山人物和“梁山精神”,擬編選《忠義堂石竭受天文》。選文包括中華書局百回本第71回中從“是夜三更時候,只聽得天上一聲響”到“有篇言語,單道梁山泊的好處,怎見得”,和人民文學出版社一百二十回本中從“八方共域,異姓一家”到“當日歃血誓盟,盡醉方散”部分。
〔編選構想〕
梁山英雄人物都有哪些?這是孩子們很感興趣的一個問題(得出這個結論,源于三個現(xiàn)實,一是市面上流行的水滸英雄萬字牌和各種卡片,孩子們爭相購買;二是我們曾對十幾個孩子做過訪談,他們也渴望對梁山英雄有個整體的了解;三是自己的孩子對梁山英雄有哪些也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因此,基于這樣一種閱讀心理需求,我們編選了這個集中介紹梁山英雄的部分。其次,這個部分與第一部分的選文照應,采用多種手段渲染小說的主題:一是通過石竭上的天書“一邊是‘替天行道四字,一邊是‘忠義雙全四字”表明主題;二是通過“立一面牌額,大書‘忠義堂”和“立一面杏黃旗,上書‘替天行道”來表現(xiàn);三是通過宋江的一番誓言“但愿共存忠義於心,同著功勛於國,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神天鑒察,報應昭彰”來表現(xiàn),可謂渲染得淋漓盡致。第三,這個部分在《水滸傳》中的結構也很重要,這標志著梁山已走向鼎盛時期,是一次全面的大總結。第四,從寫法上看,充滿著神秘的、浪漫主義的色彩,是中國古代“君權神授”的一個側影,以此類推,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去關注《紅樓夢》等小說中類似的寫法。
第三部分擬通過兩個故事介紹三個核心人物,編選《魯智深大鬧野豬林》和《武松醉打蔣門神》。第一個故事選文從第8回“當晚三個人投村中客店里來”到第9回“二人只把頭來搖,方才得知是實”。第二個故事選文從第29回“武松吃了茶飯罷”到“打得蔣門神在地下叫饒”。
〔編選構想〕
選這兩個故事,是對前面較為抽象的選文的一個補充,應該說,這兩個故事都能表現(xiàn)梁山英雄所認同的一種“義”,這是其一。第二,就人物而言,這兩個故事集中刻畫了三個重要人物形象,前一個故事充分表現(xiàn)了魯智深的“義”和林沖上梁山前的“忍”,第二個故事充分寫出了武松的性情剛強和武藝高強。第三,就藝術表現(xiàn)而言,這兩個故事在細節(jié)描述和藝術鋪墊上都做得非常成功,尤其是《武松醉打蔣門神》,作者不惜筆墨反復渲染武松在打蔣門神之前的“喝酒”和“激將”行為,這與《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有異曲同工之妙。第四,這兩個故事中都有學生可望可即的探究話題,比如“林沖為什么要忍受難忍之痛”、“武松有沒有必要醉打蔣門神”等,通過這些問題的探究,將很好地幫助學生辯證理解《水滸傳》。
〔探究問題〕
1.你認為《水滸傳》要表現(xiàn)的核心主題是什么?你的文本依據是什么?
2.你認為《水滸傳》在結構上可以分為哪幾個部分?你的依據是什么?
3.《水滸傳》在寫人方面主要采用了“傳記法”和“牽引法”,請問,作者主要為哪些人物立了傳?你能盡可能多地列舉作者所寫的他們的事跡嗎?
4.武松有沒有必要打蔣門神?為什么?
5.站在“當時的社會歷史背景條件下”和“法制社會的今天”,我們應該怎樣看待“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武松斗殺西門慶”等類似行為?
[作者通聯(lián):安徽宣城市第十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