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正視 斜視 審視 凝視

      2008-12-29 00:00:00程德培
      上海文學(xué) 2008年1期


        關(guān)于視覺,在《回憶一個陌生的城市》中有一段精彩的描述:“那邊。郵差并不看我,也不指明他說的那邊是哪邊。他收起他的薄本子就走了,消失在這個連體別墅的青磚圍墻外。我不好意思跟出去看,一方面我知道我自己疑惑的瑣碎,一方面,我感覺到郵差已經(jīng)看穿了我的問題啊,他憂傷的面孔像是有備而來。此外,手里的郵件也給了我新的疑惑。在我的記憶里,這一輩子我都沒有收到任何掛號郵件。”這里郵差不看,是因為我看;我不好意思看,是因為對方已看穿了我,不看也是一種看,看其實是不看。消失因看而生,不看因疑惑而起。掛號郵件激起新的疑惑,失憶的我開始走上了“回憶一個陌生的城市”的旅途。疑惑是一個重要的角色,如同幽靈般地在須一瓜小說中徘徊,不招即來,揮之不去,可視與不可視終于難分難解,模糊伴隨著清晰,清晰亦伴隨著模糊。恰如“周巧惠和那個傻瓜終于雙目對視,志同道合地討論起來?!畽n案的真實性’一詞也一再出現(xiàn)。我則視力模糊腦力渙散?!?br/>  差不多的說法“可見與不可見”,是法國哲學(xué)家梅洛-龐蒂未竟之遺作的標(biāo)題。遺著出版之際,拉康正在撰寫其重要的論文《論凝視作為小對形》,文中提到《可見與不可見》,并稱其為知音。這里的困惑之處在于,可見與不可見不應(yīng)有共通之處。但不幸的是它們之間確實是有的。它們的共通之處就在于其互為依存的難以分割。在拉康的言說中,其共通之處還要復(fù)雜得多。對一個失憶的人來說,熟悉的過去和事件是不可見的,封存的記憶一旦被打開,銘記鐫刻一件件煤氣爆炸及伴隨著主流文化侵襲的創(chuàng)作也隨之顯現(xiàn)可見了。“我盯著那個電話,像盯著一個真相的路口。我現(xiàn)在才意識到,其實我已經(jīng)相當(dāng)不愿意進(jìn)入了。在這個失去記憶的城市,我恍惚在有罪和無辜之間。不管我是不是殺過人,現(xiàn)在,清白無辜的輕快感覺,正在艱難的恢復(fù)和建立中。如果我進(jìn)入了,我還有退路嗎?”于是懼怕真相的我再次伸出其罪惡之手,不可見的謊言再次露出可見的真相。
        
        “現(xiàn)實一旦以這種特殊的方式向我們展示,我們就繼續(xù)以這種方式來正視它?!?br/>  ——恩斯特·卡西諾
        
        真相果真在路口那里等著我嗎?不是說這種情況沒有,尤其是涉及到某個事件的某個缺口、懸疑即將臨近尾聲時,但更多的情況遠(yuǎn)不是這樣,真相散落在四處,隱匿于彼此斷斷續(xù)續(xù)的聯(lián)絡(luò)之中,在真相的表象之上包裹一層又一層的偽裝,偽裝經(jīng)常吸引我們注視,而唯其真相卻喜歡和忽視、無視打交道,真相也不是一種被動的存在,他或許生來就不喜歡被辨認(rèn),假相是其永久穿著的外衣,外衣內(nèi)可能有真相,也可能什么都沒有。
        《西風(fēng)的話》講述琴聲氤氳、樂浪滔滔的美之島,一樁稀罕的兇殺案,被害人老渡輪,殺人嫌疑人梁祥以及九個間接的目擊證人進(jìn)入了我們的視線。故事自然使我們聯(lián)想起黑澤明根據(jù)芥川龍之介的小說《筱竹叢中》和《羅生門》改編拍攝的著名電影《羅生門》。所不同的是,《羅生門》描寫的是“不加虛飾就活不下去的人的本性。”(《黑澤明自傳》中國電影出版社1987版)《西風(fēng)的話》講述的則是追求真相之中如何遭遇假相,而種種假相又呈現(xiàn)出另一番真相。兇殺案的真相不見天日,但那“慢慢地恢復(fù)了昔日美好的生活”,葉青芝沒有遺書只有“遺畫”的投海自殺,以及那梁祥“非常流利的口哨”,讓我在不見真相之余似乎又看到了什么。同樣是寫兇殺案件,《西風(fēng)的話》和《回憶一個陌生的城市》在視覺感受上是不同的。前者從案件現(xiàn)場出發(fā),破案過程因真相無法顯現(xiàn)而日益模糊,日漸淡忘,視線上是由近走向遠(yuǎn);后者則是事隔二十年后,一個失去記憶的作案人如何恢復(fù)記憶,去調(diào)查、追尋當(dāng)年作案的真實現(xiàn)狀,視線上是由遠(yuǎn)走向近。
        在須一瓜的視覺之中,我們終于會驚異地發(fā)現(xiàn),許多自以為熟悉的東西,結(jié)果往往變得陌生而難以辨認(rèn),人人都以為自己早已克服了這些弊端,實際還在左右著我們的日常生活,“一次用心籌備的邂逅”竟然是一場空白,語言的親近熟知和身體的陌生抗拒竟然是一回事?!吧僭S是多少”不止是對做可樂雞塊配料的疑問,更是對難以把握正確的審視。笛卡爾因為偏重看的思想而放棄了視覺,所以背棄了可見的事物。這種支配自己思想的支配力量是難以估量的。所謂視而不見的寫作依然活躍在四處便是一例。一部部中國當(dāng)代文學(xué)史只要翻翻那目錄標(biāo)題,便可知其是一部“偏重看的思想”的文學(xué)史。
        須一瓜的書寫經(jīng)歷有點意思。她80年代寫過幾年小說,以后便十幾年不寫,不為別的,“對語言藝術(shù)的退潮感,也是個重要的因素”?!罢Z言藝術(shù)的退潮感”,意思并不很明確,但大致還是透露出作者的追求,寫是一種追求,不寫也可能是一種追求。十幾年的不寫,須一瓜成了非小說的寫作者,一位專跑公檢法專線的記者。政法記者的生活,須一瓜坦言“事情特別多,白天采訪,晚上寫稿,很忙。很多朋友都擔(dān)心我會把筆寫壞,成天的‘殺人、放火、走私、強奸、搶劫’,大家說我是全廈門最無聊的人,我覺得也對。但我知道,這期間,活生生、沉甸甸的生活元素,讓我看見和感悟著一般人不一定看見的東西?!标P(guān)鍵是看見,政法記者何止千萬,為什么“我”看見了一般人不一定看不見的東西。小說家的眼力總充滿了貪婪的好奇心和感受力,哪怕這視界是意外、厄運、犯罪、暴力、死亡的流放地,充滿著伯格曼稱之為的“負(fù)面印跡”;哪怕所有這些元素都沁滲著幽深莫測的色彩,仿佛是寂然無聲的迷宮,須一瓜總能讓優(yōu)雅的敘事映入我們的眼簾。同樣的經(jīng)歷,同樣的看,結(jié)果卻是不一樣的。為得再現(xiàn)一個已經(jīng)破譯的真實,是一種看;而瞄準(zhǔn)一個總是模糊,尚待破譯的真實,也是一種看。須一瓜的寫作給我的印象是傾向于后者。唯后者這束目光是對一切既定秩序提出挑戰(zhàn),它化自信為懷疑,“出手捕捉的是一般人看不到的人生破綻和被遮蔽、被忽略的人生尷尬。”(姜廣平《與須一瓜對話》)
        
        “那雙漂亮的眼睛一只睜著,另一只眼睛夾著……”
        ——《尾條記者》
        
        《尾條記者》并不是須一瓜小說的上乘之作,但對審視須一瓜的書寫則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們甚至在字里行間都能感受到那傾瀉的快意?!澳请p漂亮的眼睛”說的是記者陳啟杰,小說一開始,“啟杰死了”。
        “沒有靈堂的啟杰充滿陽光和音樂、在啟杰的笑臉里,張雨生帶有童聲的嗓子,在縱情歌頌生活。
        
        我有一顆
        比任何人都要狂熱的心
        愿意接受任何一種更不平凡的邀請
        
        這是三十歲陳啟杰生前自己布置的靈堂,大家在這里不知和他父母說什么好,幾個淚眼婆娑的女記者,捧著啟杰照片,叫帶相機的為她們合影一張,好像全是生前知己。一只眼睛睜著,一只眼睛夾著的啟杰的笑臉充滿了輕狂灑脫?!?br/>  根據(jù)死者的遺囑,敘述者作如此書寫。不知怎么,在閱讀須一瓜小說的日子里,這段文字總在我的記憶中縈回不去。明明白白的話,讀來如吟如唱,殘酷的陰影,充滿疑惑的死亡,灑落的卻是陽光。那充滿輕狂灑脫的笑臉,分明是敘事者不時流露的眼神,或者我們批評的言說許久不提的風(fēng)格二字。什么是風(fēng)格?記得杜魯門·卡波特回答說,這個“什么”就像禪宗的心?。骸耙恢皇峙某龅穆曇羰鞘裁矗俊闭f不清道不明的東西,可遇而不可求?!段矖l記者》無疑從文學(xué)角度聲援了職業(yè)記者對生活的正視,自然更多的情況是正視現(xiàn)實的記錄支撐了文學(xué)的偏見與斜視,伸張了文學(xué)的想象和意識。這些記錄在須一瓜的小說中俯拾皆是,但我再記住它的時候,已不再是關(guān)于記錄的記錄了。那種登上報紙的尾條新聞都是從隱秘復(fù)雜的社會故事中產(chǎn)生的,而那種將不尋常、突?;蚩酀谋┝礆⑴c流暢的敘述和謎語般的人性奧秘連接在一起的故事,則經(jīng)常是須一瓜作為小說家處理的題材。前者可以簡短格式加以陳述。后者則麻煩得多,我們須頗費周折,經(jīng)過耐心思考和諸多闡釋之后或許可能真正理解的東西。
        
        須一瓜是獨特的,我們幾乎很難把她和另外一個作家聯(lián)想起來。硬要扯上一個,那遙遠(yuǎn)的哈謝克?也不像。須一瓜佩服余華的《許三觀賣血記》,欣賞朱文的小說,但加入的絕不是余華或朱文的世界。她骨子里生來就有著對雷同的高度敵意。就題材、素材、地域、類別而言,在歸類問題上須一瓜都難以就范。在闡釋自己的創(chuàng)作時,“顛覆”是其常用詞。在和姜廣平的對話中,須一瓜曾用戲仿的口吻答道,自己的寫作是被生活所干預(yù)。這話有點粗暴,在強調(diào)差異某一側(cè)面時,多少降低了文學(xué)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生活與文學(xué)并不單純是此岸與彼岸的關(guān)系。虛構(gòu)的活龍活現(xiàn)象真的一樣,說的僅僅是文學(xué)?生活無奇不有象小說一樣,說的僅僅是生活?假作真時真亦假,真作假時假亦真,這可能更接近文學(xué)的居所。差不多的意思,羅蘭·巴特在其《寫作的零度》中這樣說:“小說是一種死亡,它把生命變成一種命運,把記憶變成一種有用的行為,把延續(xù)變成一種有方向有意義的時間?!比祟惿畎l(fā)展至今,生活早已不是能遺棄文學(xué)而獨立的存在。對此,略薩說得更明白:“在心理學(xué)家和心理分析學(xué)家存在之前,甚至在巫師和魔法師出現(xiàn)之前,虛構(gòu)就已經(jīng)幫助人類(他們毫無查覺)共同生活,幫助人類適應(yīng)那些來自人類內(nèi)心深處的某些幽靈,以便讓人們生活復(fù)雜化,讓生活充滿難以企及具有破壞力的欲望。”(《謊言中的真實》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版)其實,生活和虛構(gòu)并不是那么容易區(qū)分的。在這種情形中,問題并不在于虛構(gòu)是不是等同事實,而在于我們的生活和虛構(gòu)無法分離。這一點,我們只要重溫一下須一瓜小說世界中的生活:比如“尾條記者”的日常生活;“我的索菲婭公主號”一個進(jìn)城農(nóng)民工希望不斷演繹失望的故事;“我的蘭花一樣的流水啊”中夢所帶來的麻煩事;“有一種樹春天葉兒紅”中陳陽里那種理想主義的活法與死法;“地瓜一樣的大海”中十二歲的“我”如何幽靈般地進(jìn)入和告別城市……。令人恐懼的是,從“謊言”世界到“真實”世界就像“從一個公園到另一個公園是那么容易”。當(dāng)我們對“謊言世界”布滿了我們的評說和詮釋時,自信自然會伴隨著可視的“真實”世界;但文學(xué)畢竟始終是一種許諾而非實際,當(dāng)他在追求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標(biāo)時,懷疑自然也會跟隨著不可視的“謊言世界”。
        陳啟杰死后,實習(xí)生記者張禾開始其對于真相的追逐,生活也開始展示出一團解不開的亂麻。自以為接近真相的張禾突然發(fā)現(xiàn),真相轉(zhuǎn)眼間離他遠(yuǎn)去。開局和結(jié)尾是意味深長的對照。如同張禾去看守所探視那真正的所長時:“兩人互相看著,一點聲音也沒有,這樣的時間竟然持續(xù)了三分多鐘……所長的表情已經(jīng)明白無誤的告訴他,他在承受他應(yīng)該承受的。張禾覺得心里空蕩蕩的安靜。他事后甚至懷疑是雙方都在珍惜那種無言的相對?!彼勒叩年柟夂突钪年幱笆且环N無聲的對視,或許,這里用無情更為確切。我們已經(jīng)習(xí)慣了帶有面具的事實,可一旦面具被撕破,一種苦澀則會刺痛我們的雙眼,哪怕“另一只眼是夾著的”。
        
        
        “不是誰都能看到淡綠色的月亮的?!?br/>  ——《淡綠色的月亮》
        
        
        相對擁擠不堪、忙忙碌碌、噪音嘈雜的都市生活,須一瓜的文字總讓人感到一種靜謐的力量。纖毫必至的觀察讓奧秘難以置信的深藏著,一種暗藏的目標(biāo)總能穿越其敘述,從遠(yuǎn)處隱秘的浮現(xiàn)出,猶如這“淡綠色的月亮”。存在經(jīng)常被可見物掩蓋著,“不是誰都能看到”,“不是什么時候都能看到”,原由出自遮掩,還是出自忽視與無視,差之毫厘和失之千里可能是一回事。一件發(fā)生在眼前的持刀入室搶劫案,案破之日是一種結(jié)果,但那個暗藏著危機的故事卻才剛剛開始。在日常的夫妻生活中,丈夫橋北充滿創(chuàng)意,“比如,做愛?!苯冢瑯虮痹谕嬉环N花生粗細(xì)的紅緞繩。芥子叫它中國結(jié),橋北不厭其煩地糾正說,叫愛結(jié)?!凹t緞繩繞過芥子的漂亮脖頸,再分別繞過芥子美麗的乳房底線,能在胸口打上一個絲花一樣的結(jié),然后一長一短地垂向腹深處。橋北給全裸的芥子編繞愛結(jié)的過程,也是他們雙方激情燃燒的美妙過程。芥子喜歡這個游戲?!边@種游戲近乎于判斷式的介紹,讀來猶如廣告片斷。敘述者刻意推出甜蜜愛意的創(chuàng)意,實則是其蓄意制造的鋪墊。當(dāng)半夜那次入室搶劫演繹時,創(chuàng)意在劫匪手中便成了一種玩意。這里聚合了歹徒、橋北、芥子,圍繞著紅緞繩的多重視角,歹徒是單向的,而橋北和芥子是多重來回的。當(dāng)然,或許更重要的是敘述者和閱讀者的視角,不然,“意義”何從潛入和呈現(xiàn)。愛結(jié)終于成了死結(jié),幸福的游戲僅僅只是游戲的幸福。無畏和無為可能是一枚硬幣的正面和反面,我們能讓正面和反面相互注視嗎!猴子看到沙漠石頭下的蛇,應(yīng)該暈倒,抑或應(yīng)該快樂地跳躍過去。生活在遮蔽之中,與揭示遮蔽的生活,誰離幸福更近?這是須一瓜,或者說是須一瓜小說中那隱含的作者試圖回答的。試圖回答是一回事,能不能回答又是一回事。如同閱讀免不了從中尋求意思和忠告,其危險的結(jié)局很可能“是一種心理上的自殺”;如同批評中被米蘭·昆德拉戲稱的那種“媚俗化的闡釋”,總是“向現(xiàn)在時刻扔去老生常談的面紗,使得真實的面貌消失得無影無蹤。”
       ?。玻埃埃衬暾Q生的小說《淡綠色的月亮》,受到普遍的歡迎和眾多的好評。這自然歸功于講故事的非凡技巧,還有潛藏在故事深處的形而上的轟鳴。抵制明白無誤的理解,抗拒黑白分明的人性界線,或許是須一瓜追求的理解和界線。其結(jié)果很容易讓誤解和難分難解經(jīng)常降臨我們的頭上。對于排他性的信守,須一瓜甚至用了絕對兩字。這里的排他性并非是一種思想和忠告的排他性,更多成份指的是一種可視的角度,一種為感官世界敞開通道而做出的努力,一種尊重欲望的寫作態(tài)度。讀《海瓜子,薄殼兒的海瓜子》,我們能感受到人性的磨擦、折騰與逆行的種種姿態(tài),而沉默、孤獨又是如何與溫馨作伴。但解讀與判斷呢,我們只能在徘徊猶豫中難以自拔。讀《在水仙花心起舞》,我們能處處感覺到那言語之中飄落的快樂音符,似童話般的音樂,但心中那沉重的壓抑卻無法抹去?!叮樱印诽枌?dǎo)彈空越12朵紅菇》中,一對難以生育的夫妻尋求偏方的鬧劇,一系列的偏方導(dǎo)致一系列的誤會。鬧劇向荒唐靠攏,所有的誤會都認(rèn)證了主體的欲望就是他者的欲望?;孟氲奈烈呦蟮兑粯哟滔颉肮驳恼Z言”,而真相則深深陷入虛偽面具的泥淖?!秹粝耄撼鞘杏H人》則是對都市化生活的質(zhì)詢。公共話語的涂抹所渲染的都市神話與燦爛畫面,作者打上的是一個問號。問題不在于我們的城市如何都市化,而是這種生活已漸漸地失去以往生活的意義和特色?!肮采铑I(lǐng)域與私人生活的相互關(guān)系已被擾亂。這并非由于在城市中人成為失去個性的蕓蕓眾生,而主要是因為城市愈來愈象是人人準(zhǔn)備棄之而去的一片弱肉強食的莽莽叢林?!保ü愸R斯語)
        就個人的閱讀而言,我更欣賞須一瓜小說中像《蛇宮》、《夢想:城市親人》、《地瓜一樣的大?!贰ⅰ肚笞C:我和我奶奶同用一種血》、《乘著歌聲的翅膀》一類作品,此類小說具有更多的不可替代性。從《蛇宮》到《乘著歌聲的翅膀》,敘述都強調(diào)一種拼貼的在場,在充斥寓言的蛇宮內(nèi)外,印秋和那個人都彼此離不開對方,一種對視,一種互為需求的傾訴與傾聽;來自農(nóng)村的和生活在城里的彼此相遇、摻雜、共同生存;罪犯之心因生命之拯救來到另一個軀體,兩顆心在冥冥之中的奇遇……這也許都是巧合,巧合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但在小說中是不可能發(fā)生的,只能被模仿。當(dāng)巧合被很好地模仿、被拼貼而呈現(xiàn)出一個問號時,平時所不起眼的、熟視無睹的巧合就會變得意味深長。在《地瓜一樣的大海》中,十二歲的“我”,一個孤兒早早地流浪于這“花樣年華的美麗地方”?;燠E于“城市最金迷紙醉,妖人混雜的風(fēng)花雪月中”這是我們所謂的巧合。但是現(xiàn)在它出現(xiàn)在須一瓜的小說世界中,這巧合就是一個隱喻。農(nóng)村孩子是沒有童話,吃地瓜的孩子沒有童話,而我們分明見到了一個城市“流浪漢”的童話。這童話不是為人物而設(shè)置,它讓我體驗一種有序和無序的存在,或許是城市的特征,或許是命運的特征。再孤獨的人都會尋找合作的伙伴以擺脫孤獨,這是埋藏在意識深處的焦慮,“我有一個秘密的東西,只有我知道。它是我最大的,和愛彌爾都不說的秘密。它是一個真正的神。它是住在我血管里的親人……。”拼貼是一種隱語,是一種反諷,好的拼貼也是一種撕裂,它讓我們帶著審美的愉悅接近我們討厭的東西,它也讓我們的“討厭”去窺視“不是任何人在任何的時候都能看到淡綠色的月亮?!?br/>  
        
        
        “看著看著,焦距就透到她眼睛后面什么遙遠(yuǎn)的地方去了?!?br/>  ——《蛇宮》
        
        
        如果說《淡綠色的月亮》的敘述視角無所不能的作為讓我們多少感到有點遺憾的話,那么《地瓜一樣的大?!返囊暯莿t令人為之贊嘆。十二歲的“我”,一個特殊的中介型的視角,幽靈般來回于鄉(xiāng)村和城市、成人與未成人、謊言與真實的世界。這是個謊言世界中的真實故事,又是個真實生活中關(guān)于謊言的故事。讀這篇小說,自然使我們想起本雅明提出的關(guān)于城市流浪漢的說法,這是關(guān)于身份認(rèn)同的一個重要且影響深遠(yuǎn)的概念。小說中說的更為直接簡單,“城市和農(nóng)村怎么會靠一盤炒地瓜葉變成一樣的呢?它們永遠(yuǎn)也不一樣,農(nóng)村人永遠(yuǎn)破譯不了城市的秘密,除非他變成了城里人?!?br/>  “孤兒院的兩周生活,是我這一輩子最快樂的時光,也許沒人相信。這沒關(guān)系,本來這句話就是我和我自己說的?!边@樣典型的敘述話語在須一瓜的小說中比比皆是,同樣一句普通的話語,甚至可以說是漫不經(jīng)心的交待,我們都可以讀出那些隱含在表層故事中的故事,那些沒有說出來的故事。自己和自己敘說的快樂,不止是要和自己說,而是只能和自己說。一種強制性的孤獨、被遺棄的孤獨流于字里行間,對十二歲的“我”來說,竟轉(zhuǎn)變?yōu)橐环N自我言談的快樂。孤兒院生活中諸多快樂事件中的典型案例竟是這樣的,“一個小傻逼竟然用我藏在柜子中心愛的報紙去包她親戚送的舊皮鞋?!毙∩当谱罱K受到的懲罰是被人把眼睛蒙起來,對“我”作全身的“瞎子按摩”。這里,“瞎子按摩”成了連接詞,一頭牽掛著“我”在城市“內(nèi)臟”流竄的日子,一頭又連接著眼下不可思議的惡作劇,更搞笑的是,從未進(jìn)入過按摩院的院長在處理這一惡作劇的過程中,因不解、因好奇,自己被按摩的舒適感所眩暈,“臉上浮上天使一樣的光輝?!蔽覀兒苌僖姷饺绱嗽幃惖臄⑹?,惡作劇、厭惡、謊言、早熟都成了抵御現(xiàn)世的武器。他提醒我們,心理生活中唯一有價值的是情緒。所有的心理力量只是通過其激發(fā)情緒的傾向才變得有意義?!兜毓弦粯拥拇蠛!分惖臄⑹鰸摬刂环N快感。很可能,欲望也會帶來相反的走勢,偶爾會做出自我夸飾,記錄下我們感到內(nèi)疚卻要表現(xiàn)得品行端正時所采取的種種姿態(tài)。
        《蛇宮》便是這鏡像世界中的另一種姿態(tài)。小說的取材,被人總結(jié)得很有意思,“江湖女郎,與蛇共舞,吉尼斯記錄,汪洋大盜……還有矗立在滾滾紅塵中的那個既透明又有礙,既封閉又開放,既隔絕又浸透的玻璃房?!币粋€固定的舞臺,印秋,曉菌與那人,蛇宮內(nèi)外的審視與話語成了固定難變的視線,每個人都是對象的鏡子,欲望的需求,自我的幻象,都仿佛在遙遠(yuǎn)的地方進(jìn)行著意義微妙的旅行。在這場注視和討論的世界中,不止是我們能經(jīng)常擁有的焦躁不安,它還多了一份詭詐,每一次談話都微妙地有點偏,影子是歪斜的,目不轉(zhuǎn)睛的注視失去了其自信,斜視的地位有所抬頭。預(yù)期的光源并不如期出現(xiàn),熟悉的東西依然熟悉,卻無法進(jìn)入我們記憶,而其產(chǎn)生的多少有點陌生的效果則深深地吸引了我們的視線。
        我們可以用不同方式來閱讀《蛇宮》??梢园阉?dāng)作一個當(dāng)代的寓言故事,在腦海中盡情地享用其隱語的豐富,能指的多種出路。我們也可以把它當(dāng)作生活中完全可能發(fā)生的事件,如同一段錄音的重放,聆聽欣賞其迷人的敘述。一波三折的懸疑之言,如同中國式套盒一樣,我們甚至還可以繼續(xù)追尋其故事中的故事,那個神秘的他別處的、未敘述過的、散落在詞語之外的故事,那浪費掉的或至今仍未找到的人生。一個完整的事件或故事,無論是真實或虛構(gòu),記憶和詞語的復(fù)述總要伴隨遺留,它只能運用其視角的藝術(shù)選擇其部分?!吧僭S是多少”,少許是那些,這個曾經(jīng)被須一瓜用作小說題目的問題總會糾纏我們而不放。游兵的疑惑是一切敘述者開口說話前的疑惑?!渡邔m》既是敘述意義上對當(dāng)下社會的抽象模擬,又是運用中國套盒手法的那種迷宮式的生動敘事,關(guān)于謎團、不解之謎,隱隱約約的可猜測之謎,猶如鬼魂附體般地追隨始終,讓人欲罷不能。謎團的本質(zhì)是一種過渡,而過渡恰恰是敘事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huán)。讓書寫飽受折磨,讓閱讀深陷愉悅的必經(jīng)之途。
        
        
        “我所看見的根本不是我希望看見的……”
        ——雅克·拉康
        
        
        到此為止,我們對文本的視線使用的只是一種“解釋學(xué)”,觀察的視線僅限于物鏡式的層面。被注視的注視有時應(yīng)翻譯為被書寫的寫作者。我們可以說,須一瓜的小說沒有背負(fù)歷史的腳手架,父母親情基本上是空白,我們龐大的農(nóng)村家族式的資源也是空缺的等等,即便這種判斷是準(zhǔn)確的,文本也是作為外界的注視物。
        凝視可不這樣。“凝視”被認(rèn)為是自我和他者之間的某種“鏡像”關(guān)系,“凝視”不是字面上所呈現(xiàn)的被他人看到或注視別人的意思,而是指被他人視野所影響。拉康認(rèn)為,在想象的關(guān)系之下,自我如何被置放在他人的視覺領(lǐng)域之中,以及自我如何看待自己的立身處境是經(jīng)由他人如何看待自我的眼光折射而成的。對薩特來說,凝視是一件使主體明白他人也是一個主體的事情。薩特還強調(diào),在凝視中至關(guān)重要的東西絕不是他人的眼睛?!逗9献?,薄殼兒的海瓜子》講的是晚娥,老公阿青和公公的故事,故事起因于小說中不斷重復(fù)出現(xiàn)的一句話,“沒有那天就好了?!蹦翘斓氖录褪浅霈F(xiàn)了我、你、他的注視,公公為缺乏維系的難以遏制的欲望所驅(qū)使,當(dāng)他在窺視晚娥洗澡時,被阿青發(fā)現(xiàn),于是窺視的快感立即被一種羞恥感壓倒,窺視的主體在第三者的凝視下被客觀化為了一個對象。其實,即使沒有那天,第三者的注視還是存在的,凝視關(guān)注的不在場的注視對主體的影響,主體又是如何被撕裂、被異化、被置換。
        我們剛才講過,須一瓜小說不見我們慣常所見的“歷史”劇,“情感劇”,她的小說十有八九離不開案件與死亡,但也絕非是“懸疑”劇。她身在城市,緊緊抓住的是“移民”,她人處中心,牢牢盯住的是“邊緣”,她出入高樓,落筆的總是高樓的陰影。關(guān)于真實,她慣于打破的是,把不真實當(dāng)作真實加以接受的真實。關(guān)于謊言,她慣于用“謊言的真實”刺穿真實的謊言。人不是影子,不管他們對生活的把握多么閃爍不定,但你可能得進(jìn)入真正的影子的世界才能發(fā)現(xiàn)這一點。邊緣人是不會習(xí)慣把自己看作充分自決的中心,但只有中心的“凝視”之下才能享受這種不習(xí)慣。
        《乘著歌聲的翅膀》是最近的小說,名字和其他小說名字一樣,怪怪的,初看離題萬里,最終又想用隱語和含意把它抓回來。講的是換心臟的故事,先天性心臟病的少年金河,在社會的幫助下,換上薛淦的心,一個被槍斃的殺人犯薛淦的心。換了心的金河,終日迷戀于鏡像,夢見的是殺人的場景,“異常的目光,眼睛充滿了驚奇,夢見了血,墻上寫字的血嘶嘶響,它噴向雪白的墻。”換了心后金河那奇異的執(zhí)迷不悟,連行醫(yī)四十年,給無數(shù)同類病人做過手術(shù)的教授被攪亂了心,“打動了教授不輕易被引發(fā)的惻隱之心?!币虼?,我們是處在實現(xiàn)了的幻想的幻覺世界里,通常所謂的“將心比心”這類道德審視的換位思考在這里實現(xiàn)了它的字面意義。金河換上了罪犯薛淦的心,此心不止于生命意義的跳動,他還是一種“良心”,連帶著可思維的大腦。缺席之身和缺席之心都以其缺席證明了他者的在場?!氨桓盍训乃季S”、“兩副面孔的幻想”使我們看見了紛至沓來又倏而遠(yuǎn)逝的種種情形。于是,換了心的金河成了分裂的主體,原本之心被抹去,成了缺席的在場,被換入的薛淦的心不死,成了在場的缺席。在無形的大他者的凝視之下,金河不可言說,一說就錯。心的置換成“心”的顛覆,那早已根深蒂固的單一主體,同一性主體受到了挑戰(zhàn),遇上挫折。人們發(fā)現(xiàn)原本認(rèn)可的金河有時會隱去,而被槍斃的薛淦陰影不時顯現(xiàn),那被注定不能發(fā)射的飛去來器神奇般地再次發(fā)射。它出現(xiàn)于金河的沉默,出現(xiàn)始終無法抹去的一次又一次的噩夢,夢靨的驚叫。
        
        “前半個月,夢境是零亂的,東一鱗西一爪。柔軟的被子,人體和被子微溫的芳香,一個長頸的女孩的后腦,頭發(fā)一直粘手。雪白的墻上突然飆成樹枝的紅色。冰冷的床架,眼淚在手上澀澀地搓不開,開了一半的鞋盒子……散發(fā)著紫煙光的半球穹窿?!?br/>  換了心的金河從一開始,都是在一個異化的方向進(jìn)行,各自都以隱去和顯現(xiàn)的兩顆彼此糾纏相互替代之心,在異化的道路上與現(xiàn)世主體有更大的摩擦,更多的誤認(rèn),于是驚訝之聲不絕于耳,不解之容四處可見,不止是給金河做手術(shù)的教授心被攪亂,那象征“慈善”的心也露出了并不慈善的真相。耐人尋味的裂縫、空隙,和須一瓜小說中諸多結(jié)尾一樣,金河最終還是攜帶著身份認(rèn)同的幻象離開了這座“城市”。直截了當(dāng)簡練的開頭和不怎么明確而意味深長的結(jié)尾,對須一瓜的敘事之境來說,這也許又是一次奇異的“拼貼”,也應(yīng)驗了金河換心的奇詭的變數(shù),“也許,我們換掉了一顆苦難的舊心,卻變生了一個更受煎熬更絕望的心……”
        綜觀須一瓜的小說,給我們留下最深的印象莫過于那雙“眼睛”,其魅力在于犀利的穿越之力,細(xì)察散落于四處的真相,不忘卻那作為剩余之物的溫情。作為藝術(shù)家,尤其是作為小說家的藝術(shù)才能,她不缺正視、斜視,關(guān)于審視,她始終保留著對“他者”的權(quán)利,而關(guān)于自我的審視,似乎是一個弱項。舒婷曾有一篇議論張愛玲的文章,題目為“審己度人”,在須一瓜的小說中,我們難見“審己”,讀到的是“度人”盡多,關(guān)于“審己”,至多也只能通過其“度人”猜測一下“審己”而已。還好,對于凝視,對于作為第三者的不是觀看的觀看,對于“大他者”的視覺能力,她又能無師自通。須一瓜的小說經(jīng)常用“我”作為視角的觀看方式,但其小說確實又很少有“我”的地位,很可能,對于“你”和“他”的觀看之中,也包含著“作為欲望對象的他者對主體的注視,是主體的看和他者的注視的一種相互作用?!保ㄒ娝估譄帷R澤克《敏感的主體》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版)相互作用很重要,比如一個小說家的優(yōu)勢和弱勢,長處和短處都有相互的作用。有人喜歡指出作家的局限以顯其批評的鋒芒,鋒芒是有了,但與創(chuàng)作并無多大益處。從某種意義上說,藝術(shù)都有局限,哪怕后現(xiàn)代那無處不在的“碎片”。局限是藝術(shù)賴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條件,是個美妙的東西。如同我們一開始講的,可見與不可見的鏡像關(guān)系。
        
        二零零七年十月二十日于上海
        
        注:文中所涉須一瓜小說
       ?。?《地瓜一樣的大?!贰渡虾N膶W(xué)》2001年11期
        2 《海瓜子,薄殼兒的海瓜子》
        《上海文學(xué)》2004年3期
       ?。?《夢想:城市親人》 《朔方》2004年10期
        4 《有一種樹春天葉兒紅》《收獲》2005年2期
       ?。?《回憶一個陌生的城市》《收獲》2006年3期
        6 《在水仙花心起舞》《人民文學(xué)》2005年6期
       ?。?《門內(nèi)的保姆家外的人》
        《小說月報·原創(chuàng)版》2006年6期
       ?。?《我的蘭花一樣的流水》《鐘山》2005年2期
        9 《提拉半酥》《人民文學(xué)》2006年2期
       ?。保?《老的人、黑的狗》《作家》2006年1期
       ?。保?《SS—7號導(dǎo)彈空越12朵紅菇》
        《中國作家》2005年5期
       ?。保?《西風(fēng)的話》 《人民文學(xué)》2006年1期
        13 《一次用心籌備的邂逅》 《上海文學(xué)》2007年1期
       ?。保?《少許是多少》 《收獲》2007年4期
       ?。保?《乘著歌聲的翅膀》 《山花》2007年8期
        《蛇宮》、《我的索菲婭公主號》、《淡綠色的月亮》、《04:22分誰打出了電話》、《求證:我和我奶奶同用一種血》、《尾條記者》均見小說集《蛇宮》華藝出版社2005年1月版

      霍林郭勒市| 保亭| 天峻县| 宜宾市| 武城县| 常州市| 巍山| 平原县| 绍兴县| 聂拉木县| 邵东县| 台东县| 迭部县| 文山县| 饶阳县| 襄垣县| 浦县| 龙川县| 龙海市| 大足县| 阳曲县| 娱乐| 忻州市| 五河县| 岑溪市| 肥东县| 延长县| 平谷区| 育儿| 溆浦县| 历史| 通州区| 吉安市| 丹江口市| 九江县| 岳西县| 晋宁县| 马山县| 蓝山县| 博客| 大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