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的一大愛好就是聽長輩講故事。關于父母的婚姻,我斷斷續(xù)續(xù)聽過許多講述。奶奶曾經(jīng)下結論:“像你爸爸媽媽那樣,就算行啊。”在我們那里,一個“行”字,包含了最大的肯定和贊許。
我自己也認為,父母的婚姻,體現(xiàn)了造物的神奇。他們,是人間真正的絕配,曠世的緣分。
我的爸爸,是一個生不逢時的人。他酷愛讀書,至今仍手不釋卷。但手無縛雞之力,無論家務活還是農(nóng)活,樣樣不在行,是一個典型的書生。趕上文化大革命,他是沒有升學的機會的。但后來有當兵或當教師的機會,憑他初中的學歷,本來是有資格的。可他身體不好的弱點,讓他失去了這些機會。就這樣他留在了農(nóng)村。他不僅是個書生,還身體不好。這在農(nóng)村以力量來衡量人的世界,不可避免地被列為最末一等人。直到二十五六歲,他還沒有找到對象。
家里管事的奶奶本來已經(jīng)把他列為了光棍一族,打算讓他一輩子跟著父母過。但仍不免做各種努力,希望能為他找到對象。
據(jù)說還問了鄰居家的一個有些羅鍋兒的姑娘。而人家羅鍋兒姑娘也不肯嫁他。這個羅鍋兒姑娘也嫁在我家附近。等我聽到這里,才明白為什么每次我經(jīng)過她家門口,她都會很熱誠地跟我聊天,顯出一些關注。一個人,對自己人生大事的選擇,縱然是拒絕了,仍然是有感情的。
就在這個時候,奶奶聽說娘家有一戶人家,相親的男方?jīng)]有看中女方。奶奶就去打聽,看看是怎么了沒有相中。要知道,在農(nóng)村,歷來是男多女少,沒有看中女的,就有些奇怪了。打聽的結果是,男方說那個女的朝面相(就是有點傻的意思)。于是奶奶這邊就安排了跟女方的相親。
那個時候媽媽虛歲只有19歲。相親過程中,一直都是姥姥在說話,媽媽一句話都沒說。爸爸后來給我們回憶那回相親的經(jīng)過,爸爸說:“你來了?!眿寢屨f:“來了?!本瓦@樣兩句話?,F(xiàn)在想來,這是多么浪漫,簡直趕上了張愛玲的小說。兩個人見面,各自只說了一句話,就定下了終身。而爸爸年輕時候的相貌據(jù)說很好,從外表上,也看不出身體的情況來。據(jù)說還有媽媽家鄉(xiāng)的人,看到爸爸后說:“玉芝找的女婿可真好看。”
作為奶奶這邊,是沒有什么可挑剔的了。而媽媽那邊,卻出現(xiàn)了波折。原來有姐妹兩個,嫁在我們村的,很想讓媽媽嫁給她們的弟弟(我聽到這里,也才明白為什么那家的那個姐姐,跟我也很親近,很愿意跟我說話。還有一次,幽幽地對我說:你們家的人,誰敢惹。后來據(jù)說這家的弟弟一直沒有找到對象。)于是就打破鑼(攪局),跟姥姥家說爸爸身體怎么不好。于是這門親事要黃。
這個時候奶奶家急了,趕緊去找她娘家的弟弟,我的舅姥爺。那時候我舅姥爺是村書記,而媽媽的姨家又歸他管轄。書記媳婦找姨姥爺談話,姨姥爺自然不敢得罪。去姥姥家說,又給說過來了。
媽媽性格很內向。而爸爸性格又非常的外向。據(jù)說姥爺是那種一米八幾的山東大漢,有的是力氣。媽媽也遺傳了這一點,身體非常強壯,很能干,很少生病。所有這些,都與爸爸正好互補。上天在造人的時候,把他們分割得不好,使他們作為一個個體都很差。但是正是這些共性,才能讓他們相遇。當他們走到一起,是那樣的完美。
他們在一起,從來沒有吵過架。實際上媽媽根本不會吵架。她從來都與人為善,從不占別人的便宜,從而也沒有人欺負她。她在那里生活了15年,沒有人對她有任何意見,說她不好。父母都是心地非常善良的人。
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他們雖然沒有教給我太多的道理,但是通過他們的做人,我在大方面上已經(jīng)不會出現(xiàn)問題。而我跟弟弟,一男一女兩枝花,也使我們家成為了最幸福的家庭。兩個人基本上都結合了他們的優(yōu)點。我基本上是爸爸的翻版,雖然不能說強壯,但很少生病。高分考上大學,已經(jīng)是那里許多孩子的榜樣,老師口中念念不忘的愛徒。弟弟大部分像媽媽,一米八三,很帥,身體當然很棒。學習雖然不是出類拔萃,但也不是差得離譜。
舅姥爺曾經(jīng)說,看老二(爸爸排行老二)媳婦不是很出色,人家生的那兩個孩子,都是第一的。是了,因為父母的婚姻,是人間絕配。
現(xiàn)在媽媽已經(jīng)去世16年了。爸爸說:如果有下輩子,還讓我們配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