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體育衛(wèi)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楊貴仁在2007年全國體育教研員研修班的報告中提出要求,其中第五點要求開好兩個運動會:即春季運動會和秋季運動會。正如楊司長所說,學校運動會是推動群體活動開展的一個很好的平臺,要改革競賽規(guī)程,做到人人有項目,班班有活動。而且還要注意開展好經(jīng)常性的以班為單位參加的體育競賽,并使之制度化。為此,以“中央七號文件”為契機,對校運會實行改革,希望能更好地推動學校體育的發(fā)展,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
一、改革工作方法
1.緣由
以往在運動會前三周左右時間發(fā)報名表,常常搞得學生措手不及。主要是時間短、任務重,等運動員確定下來之后,給予隊員練習的時間已不多了。
2.做法
為了給學生以充足的時間備戰(zhàn)校運會,同時使運動會呈現(xiàn)出一定的水平。具體做法:第一學期開學時就將一學年的學校體育各項活動的時間、涉及項目、人數(shù)等安排下發(fā)到各班主任手中,報名時學生按年級分組,賽前一個月完成報名。報名時每人限三項競賽項目(集體項目除外)或申報裁判員,報名及時準確、字跡清楚,給予所在班級團體總分加5分。
3.意義
超前的工作意識有利于各年級各班盡早地準備,拉起學生鍛煉的高潮,能夠提高賽會的整體水平,更好地促進學校體育的蓬勃開展。學生可以參加裁判工作,大大調(diào)動了體質(zhì)弱或運動能力較差的學生積極性,使這些在傳統(tǒng)賽會上的觀眾變成改革后賽會的參與者。同時學生裁判員的啟用制,便于統(tǒng)一管理和培訓,進一步保證了比賽的公平、公正性。一場比賽下來,學生裁判拓寬了知識,加深了對體育運動的理解,培養(yǎng)了運動興趣。
二、改革項目內(nèi)容
1.緣由
現(xiàn)行的運動會其實就是單一的、競技性的田徑運動會。運動會有兩大功能:選拔隊員和應付各級檢查或評估。運動會變成少數(shù)學生表演的游戲,絕大部分學生只是觀眾、是服務者,對開此類運動會沒多大興趣,很不利于學校體育的開展。
2.做法
春、秋季運動會保留原有的項目,并在此基礎上增加集趣味性、娛樂性、健身性的運動項目,如:20人21條腿30米比賽、集走鉆繞于一體的50米障礙跑、立定跳遠接力累計成績、實心球前拋、一分鐘投籃、籃球繞桿、足球踢遠、排球墊球等。冬季運動會在跳繩、踢毽子、長跑的基礎上,由單一跳過渡到花樣跳、單一踢過渡到花樣踢、由單一跑過渡到接力跑、火炬跑。增加拔河(男子拔河、女子拔河、混合拔河)、抖空竹、轉(zhuǎn)呼拉圈等等。
3.意義
這種創(chuàng)新的辦賽理念,新穎的項目完全符合健康要求,培養(yǎng)了學生團結(jié)協(xié)作精神,增強了班級凝聚力,促進學生養(yǎng)成正常鍛煉的習慣,使學生積極享受運動帶來的快樂。
三、改革計分方法
1.緣由
過去競賽計分方法采用田徑競賽規(guī)則,紀錄是歷年學生在各級競賽中的最好成績,所以導致大部分學生累得要命還是無分可得,運動成績好的想破紀錄破不了,久而久之,對運動失去興趣。
2.做法
為了改變這種徒勞無功的狀況,采用全員錄取的方法,所有參加比賽的運動員都得分。這一規(guī)則出臺將大大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性,增加比賽的激烈性和精彩程度,在過去“競技第一”的思想影響下,學校競技運動成績節(jié)節(jié)攀高,隨著近幾年學生體質(zhì)急劇下降,校紀錄變成遙不可及,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勇于拼搏,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針對此情況,制定出總、分紀錄??偧o錄是校最高紀錄,分紀錄是按年級確定的紀錄,破總紀錄加分是破分紀錄加分的兩倍,破分紀錄所加分為該項最高分。
3.意義
這些新穎規(guī)則的制定,使學生參與的熱情得到有效提升,比賽的競爭性進一步增強,學生思想得到升華,運動會更有看頭。
四、改革獎勵方法
以往運動會僅僅設立團體獎和項目單項獎,新型運動會的召開,要求我們務必對獎勵方法實施改革,在保留原有的獎項之外,再設立體育道德風尚獎、最佳裁判員獎、最佳運動員獎。
五、改革競賽時間
改革創(chuàng)新后的運動會項目多、參與人數(shù)多、時間長,有的項目平時就進行,非常符合“陽光體育”的精神。時間、項目合理安排,做到平平安安、快樂運動、生機勃勃。
六、增加班主任考核
班主任是班級的教育者、組織者、指導者,是學校領導實施教育教學計劃的得力助手,對全班學生的健康和諧發(fā)展負有直接責任。為了使運動會更加安全有序,賽會更加精彩紛呈,將運動會納入班主任管理的考核,促使運動會開得成功,學生健康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