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兵
一部正在公開征求意見的地方法規(guī)《山東省義務教育條例(草案)》,引發(fā)了人們的激烈爭論,原因在于它明確規(guī)定:在職教師不得從事有償家教和兼職活動。
什么是山東人大立法限制有償家教的初衷?筆者以為至少有以下幾點:一是有償家教嚴重干擾了正常的課堂教學秩序,如有些教師課堂上留一手,待課后在家教中補教;二是家教市場出現(xiàn)亂象,資格審查、收費標準、辦學場所、安全措施等均處于管理的真空狀態(tài),這無形中既加重了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又加重了學生家長的經(jīng)濟負擔。三是有償家教背離了義務教育法,偏離了教育的精神內涵,將師生之間的純潔關系異化為一種赤裸裸的金錢關系,扭曲了教師這一崇高職業(yè)的形象。
由此看來,對有償家教進行規(guī)范和整治的確必要。但規(guī)范不一定就非要立法,管理不一定就是一概限制或者廢除它,如果立法不考慮有償家教存在的主、客觀需求,不兼顧公平的原則,就會使法律缺乏可執(zhí)行的根基,屆時不僅讓法律條文成為一紙空文,而且會影響法律法規(guī)的權威性和嚴肅性。
毋庸置疑,教師隊伍中的確存在極少數(shù)師德敗壞者,但這樣的群體并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誠然,他們的行為會影響教師的社會形象,但這僅是支流。在我看來,教師的主流還是兢兢業(yè)業(yè)的,絕大多數(shù)教師肯吃苦、肯鉆研,著力于提升課堂效率,竭盡全力完成教學任務。因此,針對極少數(shù)人的失德行為而制訂一部面向所有教師的法規(guī),顯然是一種法律資源的浪費。事實上,沒有多少教師愿意在辛辛苦苦工作了一天之后,還想為一些學生開小灶。緊張工作之余,好不容易碰到一個假期,更多的教師只想好好調整一下自我,多陪陪家人,而少有愿意不辭勞苦做家教的。
再說,即便是一些教師主動去從事有償家教,從法律的角度來看,其在校外付出的勞動符合《勞動法》,通過勞動獲得報酬也是法律賦予的權利。正如西南政法大學教授王學輝所言:教師校外教學的問題,首先是教師作為勞動者的權利與義務的界限問題,其次才是信用問題和師德問題。教師不是神,他首先是一個要養(yǎng)家糊口、謀求生存與發(fā)展的社會人,在完成學校教學任務之余,有精力、有能力通過從事家教來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改變自己的生存現(xiàn)狀,這無可厚非。
事實上,有償家教之所以存在,還有一個不可小覷的重要原因,即分數(shù)需求。首都師范大學的康麗穎教授認為:當一些學生學習有困難時,需要找家教通過補習提高成績,這是一種正常的需求,應該滿足。緣何家長不能心平氣和地對待孩子的成績?這是由于社會用人觀和教育資源不平衡發(fā)展所決定的,唯學歷是舉迫使家長拼命給孩子惡補“養(yǎng)料”,以博得應試中的最大分數(shù)值,這背后的本質就是用“錢”來換“分”。從這個層面看,與其說教師在賺錢,不如說家長在要分,為了分數(shù),花再多錢也是值得的。因此要根治有償家教,必須先改變社會用人制度,更新人們的成才觀,變以“分”量才為多元化成才。
由此看來,出現(xiàn)有償家教亂象的原因是多元化的,不厘清頭緒,就難以正本清源;不讓各方利益充分博弈,試圖借助立法禁止一了百了,這是一種懶政思維,有濫用法律之嫌。所以,對有償家教進行立法廢除,還不如因勢利導。
(作者單位:江蘇如東馬塘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