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鵬
春節(jié)串門,讓孩子與禮同行
●策劃、執(zhí)行/本刊編輯部
“禮儀修養(yǎng)是一個人全部品德的基礎(chǔ),不禮貌、不文明的行為,既不利于孩子自身的發(fā)展,也將嚴重危害孩子的品性。”英國教育家斯賓賽如是說。的確,一個有禮貌的孩子往往能夠更受歡迎,因而擁有更廣闊的交往境地。春節(jié)來臨,按照中國傳統(tǒng)的習(xí)俗,正是親朋好友串門的好時機; 同時,對年輕的爸媽來說,也是實施孩子禮貌教育的好時機。
春節(jié)帶孩子與親朋好友相聚時,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講文明、懂禮貌,人見人愛,能夠和諧而開心地奏響悅耳的新年協(xié)奏曲。但有時總會事與愿違,由于孩子的不懂禮貌,制造出一些不愉快的小插曲,讓賓客雙方陷入尷尬的境地。其實,只要家長了解串門中一些必須的禮貌,適時引導(dǎo),就能避免本不該有的尷尬。
餐桌上的我行我素
菜剛上桌,6歲的歡歡就迫不及待地 “出擊”,旁若無人地大吃起來。因為個矮,他甚至站到了椅子上,把喜歡吃的菜整碟端到自己面前。媽媽提醒歡歡,但他置若罔聞,看著兒子如此不雅的吃相,又不好當著眾人的面責(zé)備,媽媽感覺很羞愧。
家長可以這樣做:
在帶孩子外出就餐前,父母應(yīng)該提醒他,讓他了解就餐時的禮儀,如,不要大聲喧嘩,不要舞動筷子、勺子或刀叉,不能在碗或盤子里亂撥,等等; 也可以和孩子約定,如果能做到的話,就給予一定的獎勵,否則就要接受懲罰,如一個星期內(nèi)不許看動畫片。
不肯招呼人
王先生帶女兒去老同學(xué)家拜年,互相打過招呼后,王先生提醒女兒:“叫叔叔好!”沒想到女兒不肯配合,盡管王先生反復(fù)催促,女兒還是不開口問好,低著頭徑直就走進老同學(xué)的家。盡管老同學(xué)打圓場:“別見怪,她今天可能心情不好?!钡跸壬暮眯那檫€是因此大打折扣。
家長可以這樣做:
遇見熟悉的親人,孩子一般都會稱呼,如外公、外婆、爺爺、奶奶等。如果遇到生疏的客人,就須由父母先告訴孩子“待會兒會見到什么人”、“要如何稱呼”以及“該說什么”,讓孩子有心理準備。還可先練習(xí)一下,否則如果等與客人見面了才教孩子稱呼,孩子或許會覺得別扭不肯開口。如果孩子在“大場面”中確實感到害怕,也可以引導(dǎo)孩子用其它的方式如微笑、握手、擁抱等去表達問好。
當面拆紅包或禮物
春節(jié),媽媽帶著貝貝去朋友家拜年。剛進門,朋友就拿出裝有壓歲錢的紅包,貝貝高興地接下了,并立刻打開紅包。當看到紅包里只有100元時,貝貝小嘴噘了起來:“才100元呀,這么少!昨天那個阿姨都給了200元。”媽媽和朋友都頓覺無比尷尬。
家長可以這樣做:
“在沒有征得客人的允許下,當著客人的面拆開紅包和禮物是不禮貌的行為?!睂τ?歲以上的孩子,家長應(yīng)讓孩子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可以給孩子預(yù)備一個袋子去拜年,用來放置紅包。另外,為了抵制孩子急于拆看的欲望,不妨和孩子約定:只要不拆紅包和禮物,回家后就有獎勵。 而當孩子確實非常好奇,很想看里面有些什么時,父母可以讓孩子問客人是否可以拆開。而對于2歲以下的幼兒,還不知道紅包和禮物的意義,只要告訴他當收到紅包時要說聲謝謝,然后把紅包放進自己口袋就行。
在客人家“大鬧天宮”
去年春節(jié),吳小姐帶著5歲的兒子到親戚家拜年。在大人聊天的時候,兒子在親戚家里“大鬧天宮”,到處亂翻東西,結(jié)果不小心把親戚準備送人的一個價值2000多元的工藝品打碎了。吳小姐想賠錢給親戚,親戚不肯要,為此她感覺很為難。
家長可以這樣做:
做客時,大人如果光顧著聊天而忽視了孩子,孩子會感覺很無聊,再加上對新環(huán)境的好奇,常會到處走走,甚至亂翻主人家的物品。如果家長能夠有禮貌地請求客人帶著孩子參觀他的房間,并且在聊天時不時地提及孩子,或者幫助孩子開展一些有趣的活動,孩子的注意力則很容易吸引過來,而不會到處亂翻。另外,也可以讓孩子帶自己最喜歡的玩具去串門,當孩子有事可做時,就不容易出現(xiàn)以上不禮貌的行為。
賴著不肯回家
心心在親戚家玩了大半天后,媽媽準備帶她回家,可是心心卻哭鬧著不肯走,說還要玩。而親戚家的孩子要睡午覺了,無奈之即,媽媽只好連拖帶拉地把她帶回家。
家長可以這樣做:
當孩子玩在興頭上時,不要驟然命令孩子停止,可以事先提醒孩子:“數(shù)到20就回家。” “再玩10分鐘我們就回家?!弊尯⒆佑袦蕚涞亟邮?。也可因勢利導(dǎo),淡化孩子的興致或轉(zhuǎn)移注意:“我們趕緊回家玩新買的音樂吉他?!被蛘哂脭M人的方法,幫助孩子結(jié)束游戲: “小鴨子玩累了,要睡覺了,寶寶也該回家休息了?!焙⒆娱_心地說再見往往能給人留下一個禮貌孩子的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