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益鋒
陳平在1979年把大量的時間都放在了自覺推動中國改革開放上面,“什么適用于中國的改革開放,就研究什么。不能直說的,就拐彎抹角地說!”
人物素描
陳平,泰德集團創(chuàng)辦人,目前擔任集團董事長、總裁,陽光衛(wèi)視董事長。1955年出生于上海,1997年定居香港。
上世紀七十年代后半期與八十年代,陳平主要從事社會科學研究工作,自覺投身于中國改革的研究和實踐中,諸多預見和建議為中國發(fā)展歷程所驗證。
1980年,陳平正式被調去籌建上??茖W研究所,“那一年才開始專職做社會調查,為改革開放出謀劃策,搖旗吶喊?!?/p>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阿爾溫·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讓陳平受到了觸動,同期,陳平發(fā)表了頗受社會關注的“新技術革命和我們的對策”以及“科學救國和興國”等重要論文。尤其是在“科學救國和興國”一文中對于清朝開始的洋務運動表示了肯定,把洋務運動視為中國社會走向世界的開端,“這在當時屬于比較大膽的觀點?!?/p>
而1990年則是陳平個人生涯的一個分界點,這一年,35歲的他正式下海經商。
最開始,陳平主要替那些接到出口訂單的香港企業(yè)在內地尋找加工工廠,隨后在中緬邊境,做起了珠寶原料和木材原料的生意。尤其在蘇聯解體、東歐巨變的變革中,陳平通過將國內的商品批量銷往東歐各國,開始了他“國際倒爺”的原始積累。
1992年,小平同志發(fā)表的南巡講話讓他看到了中國經濟振興的機會,于是打點行裝回國開始再次創(chuàng)業(yè)。正是這一年,陳平通過朋友結識了美國辛迪加巨頭——洛克菲勒家族,很快,雙方一拍即合,在香港成立了一家合資公司,也是泰德集團的前身。
1996年起,泰德集團涉足企業(yè)收購和兼并,可以說稱得上是中國資本界的先行者,其旗下的泰德投資從最早并購上海太平洋投資集團開始,其間先后涉足了房地產、IT制造業(yè)以及資本運營行業(yè)等中國熱門領域。
2005年,陳平接手了瀕臨破產的陽光衛(wèi)視,并出任陽光衛(wèi)視董事長,按照陳平所說,陽光衛(wèi)視承載了自己的理想。
“陽光衛(wèi)視還沒有賺到錢。很多廣告能不能播出,我要看看廣告什么樣,如果廣告本身有問題我就說不能播。如果節(jié)目中混入有損媒體職業(yè)準則的商業(yè)要素,我也說給錢都不要?!标惼奖硎荆盁o非我做了媒體該做的事情。媒體本身就是一種社會責任,比如生產食品,最基本的就是安全健康,而媒體產品最基本的就是真實,不能夸大和造謠。力求真實客觀,把信息傳達給社會大眾。像現在出現的‘植入式廣告或實則廣告的營利性節(jié)目則誤人眼球、害人不淺,信息是什么樣就是什么樣。”
目前,泰德集團屬下的產業(yè)主要有泰德時代科技、泰德時代商媒、陽光衛(wèi)視傳媒、泰德時代生態(tài)、泰德時代教育。其中泰德時代科技是陳平這兩年所收獲的最為得意的高科技企業(yè),因為其以原理性獨創(chuàng)的超分辨率電子視訊軟硬件研發(fā)技術,已經成為泰德時代科技在打造自主品牌上的又一王牌。
1979往事
這一年,24歲的陳平在上海機械制造工藝研究所擔任助理工程師,當時的“人才工體單位制”對于陳平來說,是一種人生依附性質,“帶有點奴役性質的,是封建的殘余?!笔菦]有人身選擇權的無奈的過渡,而陳平的另外一個身份則是社會經濟科學工作者。
陳平回憶:“每天7點騎自行車上班,如果遇到下雨就披個大塑料布。到了單位、做點本職工作,但很關心社會上的一些協(xié)會、研究會的活動,想方設法去參加。”
當時上海南昌路47號的科學會堂是陳平最經常去的地方,“那時不像現在還有菜飯招待,都是自己解決,按照現在的觀點純粹是公益性質?!?/p>
“我算那時候不聽話的,折騰得比較兇,那時候聽領導的話安心工作才是好同志,但我經常往外跑,去參加各種研討會?!?/p>
在陳平現在的辦公室里,擺放著一張1984年9月召開的“莫干山會議”全國中青年經濟科學工作者的代表集體合影,里面就有陳平的身影。目前仍然活躍在中國經濟領域的林毅夫、周其仁等著名經濟學家,就是從這一次會議脫穎而出的。
陳平的1979年,除了本職工作,大量的時間都放在社會活動上面。比如針對農村家庭聯產承包制,陳平和好友們會自己花錢去農村搞調查,寫文章反映當時的情況?!罢{查也是悄悄地去,否則很容易被抓起來?!?/p>
“不完全是經濟研究,準確的定義應該是:改革的實用主義研究,什么適用于中國的改革開放,我就研究什么?!钡捎谏鐣h(huán)境的限制,陳平說當時只能通過自然科學學會等機構,拐彎抹角地提出自己的改革觀點。
“先是打著科學技術的旗號,隨著言論的放開,然后換成經濟的旗號。這就是當時這么一種社會現狀?,F在按照目前的社會狀態(tài)去理解,就不好理解。”陳平說,這也是為什么當時科學技術學會盛行的原因之一。
當時,陳平寫文章的時候,“開頭還要加很多帽子,比如這些紅帽子就是馬、思、列、斯、毛的圣經般的語錄等,當然用這些帽子也都是斷章取義、為我所用。”
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轉中共廣東省委、福建省委《關于對外經濟活動實行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的兩個報告》,決定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試辦經濟特區(qū)。
這一年,陳平也站在了深圳的熱土上。“當時的深圳開山劈地,到處都是工地,灰塵彌漫,但是在那里人們呼吸到了一些新鮮的空氣。”當時在深圳的所見所聞對于陳平觸動很大。
“但在深圳,看到很多來淘金的人們,懷著各種欲望,我也有點失望。因為我們搖旗吶喊的時候還帶有很多的理想主義,當看到深圳的物質欲望、人性丑陋時,感覺這些東西距離自己的那種理想很遙遠?!标惼秸f,現在回頭來看,貪婪,也是人性的一種必然。
對于人性的認識,陳平在1979年有了更多的思考,“那是一個‘憤青和忘我的年代,當民族面臨生存和發(fā)展危機的時候,還講什么個人!”現在再回頭來看,“那個年代也不近合理,人類不可能持久地處于忘我的狀態(tài),平靜下來該什么還是什么?!?/p>
【對話陳平】
《中國新時代》:中國改革開放30年,您最大的感觸是什么?
陳平:再回顧30年,可以說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中國人,讓中國人破除了迷信、崇拜的思想禁錮。中國人從秦皇建制以來的價值觀被徹底地沖擊,不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當時是就文化而文化,舊思想而思想;當時的主要任務是中華民族救亡圖存、保國保種,所以市場經濟自由人權、民主共和等都成為“動聽不中用、蠱惑人心不會真用”的口號。人本身是經濟動物,只有在經濟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后,在這樣基礎上的文化運動,價值重現,才有可能、才會有真正的意義。這也是改革開放30年來最大的成績。
《中國新時代》:1979年,您當時有自己的職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了嗎?
陳平:那時候還沒有這么多的自我,基本都是家事國事天下事,那時整個80年代都是一個忘我的年代,進入90年代是一個為我的年代,這是一個規(guī)律,都是合理的,人人都有追求自己理想和幸福的權利。
但可以說,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投身于中國改革開放的一代人,是最可愛的一代,他們面對即將到來的幸福,選擇了一種忘我的方式。當然那個年代也不合理,人類不可能持久地處于忘我的狀態(tài),平靜下來該什么還是什么。
《中國新時代》:1979年哪些事情對您個人至今仍有影響?
陳平:當時我買了一套新的《資本論》,第三遍看了《資本論》。實話實說,對我影響比較大的是,我看到了《資本論》自身的矛盾,因為它對于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社會的運營過程總結得很準確形象,但最后的結論卻和立論有所矛盾。因為人性的欲望是無法滿足的,都是得蜀望隴,正因為人類不可滿足的欲望,才是社會發(fā)展的原動力,如果社會被描述為物質極大豐富,豐富程度到了按需分配,那欲望就沒有了,社會發(fā)展也就停滯了嘛。所以1979年對我影響最大的就是第三遍再讀《資本論》。使我意識到中國包括整個社會主義陣營,必須告別傳統(tǒng)的,或者說“所謂的正統(tǒng)社會主義道路和共產主義社會遠大目標”,必須重新認識不美好、不理想的私有產權制度和資本主義制度,并承其歷史的、人性的合理性。
《中國新時代》:您還記得1979年的哪些流行語?
陳平:說的最多的“科學”和“現代化”,因為只有提出科學和現代化,才能對舊體系進行改革。但當時很大程度上都是泛科學和泛現代化,因為科學和現代化都屬于口號,潛臺詞是對需要改革的體制所說的。
那時候還沒有“商品經濟”,基本上是不能說的?!案母铩币策€不是最時髦的,還屬于潛流,但實際上已經是主流的語境了,只不過我們寫文章的時候開頭都還要加很多紅帽子,這些帽子也都是斷章取義為我所用?!案母铩笔堑搅?980年后才開始說的比較多一點。
成就大事記
1990年是影響陳平事業(yè)至今的一年,35歲的他正式下海經商。
1992年,回國創(chuàng)業(yè)的陳平與美國辛迪加巨頭洛克菲勒家族在香港成立合資公司,即泰德集團的前身。
1996年起,泰德集團涉足企業(yè)收購和兼并,先后涉足了房地產、IT制造業(yè)以及資本運營行業(yè)等中國熱門領域。
2005年,陳平接手了瀕臨破產的陽光衛(wèi)視,并出任陽光衛(wèi)視董事長。
目前泰德時代科技則是陳平旗下最為得意的高科技企業(yè),因為其以原理性獨創(chuàng)的超分辨率電子視訊軟硬件研發(fā)技術,已經位于世界的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