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蕭師言 本報特約記者 金 喆
2009年央視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2月3日公布了最新的收視率,周杰倫、宋祖英的“英倫合唱”的收視率最高。如果說周杰倫代表的是臺灣樂壇新勢力的話,那么,羅大佑、李宗盛、周華健、張震岳,他們的經(jīng)歷幾乎可以代表臺灣樂壇的幾個時代。這4個男人站在春晚的舞臺上,串燒起了那些足以劃時代的臺灣原創(chuàng)歌曲——《親親我的寶貝》、《童年》、《真心英雄》等。這讓素來喜新厭舊的觀眾也不禁想起那裙角飛揚的時代。在中國改革開放的30年中,在眾多涌進大陸的新鮮事物中,臺灣流行音樂是不可不說的一個重要篇章。
改革開放的初期,最開始印在大家腦海中的名字是——鄧麗君、劉文正。對于那個年代的人來說,鄧麗君不僅是一個唱情歌的臺灣歌手,更重要的是,她代表著人們闊別已久的柔情蜜意和女性的溫婉本質(zhì)。她的“靡靡之音”傳遍了大江南北,成為無數(shù)人魂牽夢縈的聲音。至于羅大佑自己,則是徹徹底底的“實力派”了,他打動人的是音樂以及音樂中深刻的內(nèi)涵。盡管他和劉文正是同時代的歌手,然而他在內(nèi)地風靡的時間卻要略晚一些。他深刻影響的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生人,他在1982年推出的《之乎者也》,堪稱20世紀華語流行樂壇最偉大的唱片之一。
到了90年代,人們的生活逐漸好起來,于是便多了閑情雅致,李宗盛帶著女性情歌來了。李宗盛的才情橫溢造就了滾石唱片女唱將們的輝煌,陳淑樺、林憶蓮、莫文蔚,她們的聲音在李宗盛創(chuàng)作的歌曲里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fā)揮。周華健溫和純美的聲音成為世紀末寶島最清新的一陣風,《朋友》、《花心》、《讓我歡喜讓我憂》等都成為百聽不厭的金曲。
隨著華語樂壇的日漸消沉,臺灣音樂的巨擘滾石唱片公司也慢慢走向衰落。這個時代,也有這個時代的歌者。最紅的是周杰倫。陶喆、蔡依林、王力宏……他們再紅,也不可能只是臺灣的當紅歌手,他們的紅是建立在紅遍大陸的基礎上的。如今,大陸已經(jīng)成為臺灣唱片最重要、最不可忽視的一塊陣地,想要唱片賣得好,大陸宣傳必須做得好。在這樣的利益驅(qū)動下,臺灣音樂中的原創(chuàng)性便越來越微小,取而代之的是和大陸越來越靠攏的風格。
大陸備受臺灣音樂熏陶,臺灣歌手也渴望到大陸一展身手。20多年前,臺灣名歌星鄧麗君在大陸得享盛名時,臺灣其他藝人對于鄧麗君能獲得“十億個掌聲”的榮耀都艷羨不已,但當時對于大陸這個廣大的市場,臺灣歌手卻都有“看得到、吃不到”的痛苦。近10年的情況卻大不相同,一方面大陸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演藝是一塊無比龐大的市場,而臺灣則囿于經(jīng)濟的相對低迷,幾乎所有臺灣藝人都渴望到大陸發(fā)展。
春晚顯然是臺灣歌手走到大陸最耀眼的舞臺。從1987年費翔在春晚上以《故鄉(xiāng)的云》和《冬天里的一把火》迅速走紅后,文章、姜育恒、潘美辰、庾澄慶、孟庭葦、任賢齊等臺灣藝人也都曾陸續(xù)亮相春晚。他們演唱的《讓我一次愛個夠》、《我想有個家》等歌曲,不但在大陸傳唱至今,有的還被觀眾評為春晚最佳節(jié)目。臺灣歌手張韶涵于2007年得知被春晚選中后,當時她激動得直說“就差沒落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