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年輕人當成你灌充的空瓶,把他們看成等你點燃的蠟燭。
——美國俄亥俄州某高中教師休息室內(nèi)的橫幅
我有一句“名言”:中國需要好經(jīng),更需要把經(jīng)念好的和尚。
——教育部前發(fā)言人王旭明說,這樣的和尚是千千萬萬個老師
我們教育的最大問題,是學生要看學校的臉色,而不是學??磳W生的臉色。
——著名學者薛涌如此評價我國教育體制
那篇報道的最后,記者義正詞嚴地問:當學生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時,老師無動于衷,當冷漠的“看客”,這樣的學校如何能讓學生有安全感? 這話問得沒錯。我想套這句話也問一下:當老師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時,誰又是無動于衷的冷漠的“看客”?面對“不管”的悲劇,只要求老師們來承擔責任,公平嗎?
——《揚子晚報》刊發(fā)的察己今的時評文章對發(fā)生在安徽某學校課堂上學生打架致死案如是說
“楊不管”老師的失責之舉自然應該批評,但就事論事恐怕遠遠不足以闡明悲劇產(chǎn)生的真正原因。應該看到,一個“楊不管”的出現(xiàn),乃是社會中“不管”心態(tài)的一次現(xiàn)身,全社會必須警醒!
——《光明日報》在評論中提出“楊不管”如此心態(tài),全社會必須警醒
“現(xiàn)在最糟糕的情況莫過于學生不愛看書!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绹鴮W生看書的時間比中國學生多得多”。
——世界著名華人數(shù)學家、“數(shù)學界的諾貝爾獎”——“菲爾茲獎”首位華人獲得者丘成桐談及中國學生的狀況時直言不諱地指出,中國學生雖然勤奮,但讀的書未必有美國學生讀的多
很多人的撒謊體驗都是從作文開始的,而為數(shù)不多的說真話體驗,是從寫情書開始的。
——韓寒在其博客中評目前學生作文教學的弊端
如果教育千人一面、大同小異,將是人類的末日。好的教育是用50種方法教育1個學生,差的教育是用1種方法教育50個學生。
——鄭淵潔在《樹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里說
從小到大,老師都會用愛迪生的這句話教導我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F(xiàn)在才知道,雖然偉大的發(fā)明家愛迪生確實說過“天才那就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這句話,但是,我們的教師和教材偏偏每次都漏掉愛迪生后面那關鍵的一句話:“但那1%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一位網(wǎng)友整理出的一直被人誤傳的經(jīng)典名人語錄之一
誰都知道教育重要,但誰能知道教育者的重要?我對王金戰(zhàn)老師的唯一遺憾是,像他這樣的老師太少了。
——北大教授孔慶東評價從山東臨沂一路到人大附中任教的數(shù)學老師王金戰(zhàn)
若真有抱負建好中國大學,不必到哈佛、牛津去取經(jīng),只要買張去昆明的火車票,到西南聯(lián)大的廢墟上走一走,想一想,答案就會有了。
——著名媒體人熊培云語
只有當你用心投入地去做教育的時候,你才會發(fā)現(xiàn)教育原來有這么多叫人流連忘返的領域,教育原來可以做得這么有滋有味,這個時候教育的幸福會自動來到你身邊。
——管建剛在《追尋教育 人生的意義》中說到
教育有時候就這樣奇怪:我們費盡心血和時間經(jīng)營的——例如課堂教學中老師苦心孤詣地講解輔導——很快就會被孩子們遺忘;而我們無意中播下的種子,卻在孩子生命的原野里長成了一棵大樹,讓他們終身受益。每一位善于思考的教師,都應該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我們究竟應該怎樣把這種“有意的”教育和“無意的”教育結合起來。
—— 一位老師對教學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