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央
世界上每六個人就有一個中國人,因此中國移民在全球的影響力越發(fā)明顯。隨著經濟發(fā)展許多中國農民來到城市尋找工作,但發(fā)現(xiàn)情況非常困難,蜂擁的人群爭搶低收入的工作。許多人開始尋機移民國外,通過自己或者國外政府和雇主的邀請,不管合法還是非法。非法移民勞工經常受到歧視且少有勞動保護,也降低了當地工作標準。
全球各政府都在嚴控國界線,緊縮移民政策,但是廉價的非法勞工仍持續(xù)增加,分析勞動力和移民問題的教授皮特鄺建議,在全球移民政策方面勞務輸入和輸出國需要通力合作,并提高全體工人的勞動環(huán)境。
自從1970年代改革開放后,有18D0萬中國人離開祖國流落他鄉(xiāng),比3500萬生活在國外的中國人一半還多。中國移民主要以北美,西歐為目的地,但是也出現(xiàn)在阿根廷,南非,毛里求斯,以色列,迪拜這些國家,加起來總共有150個之多。自由市場和自由貿易帶動資金和貨物穿越國界自由流動,但冷戰(zhàn)之后的全球移民仍在舊的國家框架內,人口流動仍不自由。
發(fā)達國家的一般民眾并不愿接受很多移民,他們擔心失去自己的工作,因此依附于國境線作為抵抗這種擔憂的保證。但是雇主們則完全不理會這種擔憂,他們雇用移民來降低成本,也希望移民的力量能減弱國家勞工運動和工作標準。因此盡管許多國家都為有膽量的移民準備了工作機會,除非他們是熟練的職業(yè)工作,否則大部分移民必須非法過界或者申請短期簽證。中國移民非常迫切,以致他們愿意支付蛇頭上萬美元,通過各種危險方法偷渡到目的地,而往往有悲慘結局。
政府多次試圖緊控邊界,增強犯罪制裁抵御非法移民和走私,但是只要有對移民勞力的需求,非法的移民就會繼續(xù)存在。實際上合法移民越“合法”,只能增加他們的脆弱,雇主就更便宜的雇用非法移民。偷渡的利潤也在增加,現(xiàn)在一個中國人要花3萬美金才能到英國,到美國需要7萬美金,比十年前差不多翻了一番。
非法移民進入目的國后,他們沒法進入正規(guī)勞動力市場或者享受勞工保護法。被強迫呆在地下室,中國非法勞工通常被同族的分包商雇用。因為這些移民沒什么選擇而不得不從事這些工作,他們往往成為怨恨和譴責的目標。2006年末,湯加(Tonga)的當地居民對中國商人雇用從中國來的工人而不從當地招工憤怒不已,他們搶劫并焚燒了超過30家華商的店鋪。
當然,中國工人并不都和他們的中國老板站在一條戰(zhàn)壕。2000個中國企業(yè)家擁有著意大利普拉托市(Prato)四分之一的紡織企業(yè),在中國雇用的工人生產出口到東歐的低價“大利制造”時裝,他們收入很低,夜班很多,類似血汗工廠。紐約中餐館和服裝店工人經常和老板斗爭,比如拖欠工資,沒收小費。因為美國工會不承認他們美國合法工人的一部分,因此工人必須在缺乏勞工當局支持情況下獨自斗爭。孤立移民,拒絕他們享受勞工保護不僅僅傷害了他們的利益,也讓所有工人的勞工標準降低。最終,曾經采取的任何辦法都無法阻止移民的到來。
國家政策和全球移民流動邏輯間的隔閡也強調了政府要加強合作來尋找新的方法保護公民的生活水平,同時又確保移民的工作權利,免受過分剝削。然而不幸的是,許多政治家只對反對移民剝削的聲音感興趣,籍此來尋求平民主義者的支持以贏得選舉。
盡管世界上許多國家存在增長的反華情緒,中國政府仍保持沉默。第一,沒有理由去干預本國居民的外遷,這減少了本土失業(yè)率,更獲得了每年大約200億美元的外匯匯款。第二,任何行動都會引起海外中國人愛國心的動搖。但中國不該在全球移民中保持中立觀察者身份,特別是自身也在和來自朝鮮的非法移民問題斗爭時。作為一個勞務輸入輸出國,或許中國是唯一一個適合跳出狹隘的國家政治,而把該問題放在一個國際論壇議程中討論。北歐,日本甚至中國都進入老齡化國家,這些國家需要年青工人來維持增長,維系社會穩(wěn)定,全球移民問題已經非常緊迫,全世界需要及時的關注和合適的多邊協(xi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