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元月3日,姜長斌教授午睡后沒再醒來,突然離我們而去,令人心痛,更讓人惋惜?學術界失去了一位蘇聯(lián)與俄羅斯問題研究的泰斗級人物;尊敬他的學生們感到失去了一位慈父般的好老師,生活中又少了一位親人?
他的研究與國家和
民族的需要緊密相聯(lián)
姜長斌教授1935年1月28日出生,山東省黃縣(現(xiàn)為龍口市)人?姜長斌教授一生學習刻苦,涉獵廣泛?他1954年畢業(yè)于哈爾濱外語學院研究班?曾任黑龍江大學蘇聯(lián)問題研究所所長?中共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研究所(后改名為國際戰(zhàn)略研究所)副所長?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zhàn)略研究中心主任,并先后擔任中國東歐中亞學會(蘇聯(lián)東歐學會)常務理事;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東歐中亞社會發(fā)展研究所學術委員?特約研究員;中國“改革開放論壇”常務理事;中國烏克蘭學委員會主席?名譽主席等社會兼職?
姜長斌教授曾長期從事俄語教學與研究,翻譯過許多俄文的文學與史學著作?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轉入蘇聯(lián)問題研究,1988年從黑龍江大學調入中共中央黨校后,同時還對國際政治領域進行多方向的研究,在國際政治?中美關系?中國對外政策等方面,也是一位很有造詣的學者?他長期帶領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zhàn)略研究中心開展各種學術活動,在國際問題學術界頗具影響?
姜長斌教授最主要的學術成就是在蘇聯(lián)問題的研究方面,可以說是我國蘇聯(lián)學界的一位泰斗級人物,對該學科的奠基和發(fā)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其代表性著作有:《蘇聯(lián)社會主義制度的變遷》(1988年)?《蘇聯(lián)早期體制的形成》(1988年)?《歷史的孤獨——早期斯大林新探(1879—1924)》(1994年)?《斯大林政治評傳》(1997年,主編兼四作者之一)?《讀懂斯大林》(2001年,與左鳳榮合著)?《蘇聯(lián)劇變深層次原因研究》(1999年,與陸南泉合編并參與寫作)?《蘇聯(lián)興亡史論》(2002年初版,2004年再版,四主編之一,參與寫作)?《中俄國界東段的演變》(2007年)等?此外,姜老師還寫了許多有份量的學術論文和文章,僅最近10年間就多達100余篇?
姜長斌教授為學最大特點是特別執(zhí)著,有極強的使命感,他的研究與國家和民族的需要緊密相聯(lián)?他轉入蘇聯(lián)問題研究之時,正值中國改革開放之始?他先后出版了《蘇聯(lián)早期體制的形成》和《蘇聯(lián)社會主義制度的變遷》,這是當時中國學術界系統(tǒng)研究蘇聯(lián)體制形成與發(fā)展及其存在的問題的著作,對于我們認識蘇聯(lián)體制的弊端?在改革開放中克服這一體制的弊端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姜長斌教授是我國最早系統(tǒng)研究斯大林問題的學者?1994年出版的《歷史的孤獨——早期斯大林新探(1879—1924)》,“以大量鮮為人知的資料,研究和分析了斯大林早期實踐活動中一些反常的表現(xiàn),揭示了他早期理論觀點中的許多錯誤,從而推翻了在《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斯大林傳略》中美化斯大林的一些不實之詞”?學術界以往對斯大林問題的研究多集中在其20世紀20—50年代初的政治活動上,而對早期的斯大林研究甚少?姜長斌關于早期斯大林的研究揭示了斯大林政治生活中許多鮮為人知的史料,特別是斯大林獨特的思維方式和理論主張,開創(chuàng)了斯大林問題研究的一個全新領域?1997年他主編了《斯大林政治評傳》,對斯大林的政治活動和思想進行了全新的概括和評價?以上兩本書,本著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對斯大林的一些主要理論思想進行細致梳理和理性評判?與此同時,對斯大林時期的許多重大歷史事件和斯大林本人的實踐活動進行理論分析,評功論過,作出了恰如其分的評價?在此基礎上,我們師生合作撰寫了通俗易懂的《讀懂斯大林》一書,以期讓普通讀者了解斯大林的主要理論與實踐活動,對這一時期的蘇聯(lián)做出正確評價?
在關于蘇聯(lián)解體的原因與教訓方面,姜長斌教授也有很深的研究?1991年蘇聯(lián)解體,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不復存在?探討蘇聯(lián)解體的原因?總結其教訓成為我國蘇聯(lián)學界的重要任務,姜長斌與陸南泉等合作主編并撰寫了《蘇聯(lián)劇變深層次原因研究》和《蘇聯(lián)興亡史論》兩本很有份量的書,從歷史到現(xiàn)實實事求是地總結蘇聯(lián)的成敗得失,強調要認識蘇聯(lián)體制深層次的問題,從歷史唯物主義出發(fā)研究這一問題,不能把蘇聯(lián)劇變的責任都推到戈爾巴喬夫一個人的身上?
邊界問題是長期困擾中蘇(中俄)關系的老問題,也是涉及兩國國民情緒的敏感問題?2004年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訪華時,雙方簽署中俄國界東段補充協(xié)定,至此中國同俄羅斯長達4300公里的邊界線都已最終明確劃定,為中俄邊界爭端劃上了一個句號?當時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俄羅斯,對此都有不同的評價,不理解?非理性的言行干擾著這項工作?姜老師不顧70歲高齡,參閱了大量中外文資料,系統(tǒng)研究了這一問題?2007年出版的《中俄國界東段的演變》一書,長達42萬字,是我國第一本系統(tǒng)研究中俄國界東段演變的專著,用詳實的史料分析了中俄邊界條約簽訂的背景與內(nèi)容?兩國歷屆政府對這一問題的態(tài)度,以及兩國學術界不同的看法?姜老師“以史解史”,意在向讀者說明,領土問題是個復雜的問題,但也是個歷史的包袱,這個問題不解決將長期影響中俄兩國關系,以理性和現(xiàn)實的態(tài)度最終徹底解決中俄邊界問題,對中俄關系的發(fā)展無疑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他告訴人們,中俄關系走到今天不容易,我們應該倍加珍惜?為寫這本書,姜老師操勞過度,這本書竟成為他留給我們?留給國人最后一部著作?
不回避?不退縮?不畏懼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姜長斌教授又把研究領域擴展至中美關系領域,先后主持了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zhàn)略研究中
心與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的兩個合作項目:“1955~1971年的中美關系研究”和“1954~1973中美關系再探討”,與美方學者共同主編了《1955-1971年的中美關系——緩和之前:冷戰(zhàn)沖突與克制的再探討》和《冷戰(zhàn)時期中美關系再探討——1954-1973年》兩本書,分別在中國和美國出版?這兩本書具有國際影響,被列入美國國會圖書館館藏書目?值得一題的是,章百家?李捷?宮力?劉建飛?王仲春等目前在國內(nèi)學術界很有影響的學者,都曾是該項目的參加者?
姜長斌教授治學嚴謹,善于追根溯源,一切從實際出發(fā)?他主要研究領域在蘇聯(lián)問題上,碰到許多敏感的問題,如對斯大林的評價就涉及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國際共產(chǎn)主義運動?20世紀的世界歷史等諸多問題,這就決定了研究這一問題的難度?但他面對困難,不回避?不退縮?不畏懼,在一些重大問題上,敢于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力求突破?他善于獨立思考,不囿舊說,對一些傳統(tǒng)的觀點敢于提出疑義,比如對斯大林的功過曾通行用幾幾開的量化比例來評價,姜長斌教授則強調必須采取客觀的?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該肯定的就肯定,該否定的就否定?
成了永久的遺憾
姜老師憂國憂民,心系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他是典型的中國知識分子,雖然曾被錯劃過“右派”,受過沖擊,但始終滿懷愛國熱情,關心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在受到不公正待遇時,他沒有向命運低頭,也很少向我們提及?在國家走上改革開放正軌之后,他分秒必爭,不娛樂不休閑,努力把以前損失的時間補回來,即使退休了仍然每天埋頭工作在電腦前?他認為中國的改革開放是對蘇聯(lián)斯大林模式的否定,克服了蘇聯(lián)模式弊端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充滿了生機和活力,中國的社會主義與蘇聯(lián)的社會主義有不同的命運?他為民眾的疾苦而憂傷,為國家取得的進步而欣慰,在北京申奧時他像許多年輕人一樣坐在電視機前等待到最后一刻,當?shù)弥陫W成功時他興奮得徹夜不眠?
我與姜老師相識于1987年,1989年到中央黨校工作后有幸與姜老師一起共事,后來又成了他的博士生?能師從姜老師?長期得到他的言傳身教,是我最大的幸事?他對事業(yè)的執(zhí)著追求,他的知識分子的使命感,他對國家和民族命運的關心,他刻苦鉆研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永遠是我效仿的榜樣?
姜長斌老師走了,他走得太突然?太匆忙了,正如他的為人,不愿給別人添麻煩?許多人尚不知曉這個不幸的消息,還有人給他寄賀卡?拜年,還有人寫信向他請教問題?希望得到他的指教,我們即將完成的九卷本蘇聯(lián)史還等著姜老師寫總序,他已經(jīng)答應了但還未及動筆,這成了永久的遺憾?姜老師走了,但他為人為學的精神永在,其未盡的事業(yè)我們會繼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