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素輝
蔣介石逃離祖國大陸剛到臺灣時,由于金門對臺灣來講十分重要,因此臺灣當局的“國防部”在挑選“金門防衛(wèi)司令”時,慎之又慎,并且規(guī)定,擔任這個要職的人必須具備少將軍銜。經過幾次篩選,終于擬定了一個合適的人選,報到蔣介石那里審批。
誰知,蔣介石的批示出乎“國防部”的意料。蔣介石鉤了報告上擬定的人選,而批了這樣幾個字:“王多年如何?”
王多年是個名不見經傳的中下級軍官,“國防部”何以知曉?最后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從部隊中找到了這個王多年。他們更不知其中原委,也猜不透蔣介石為何在眾多軍官中獨選此人。于是便以王多年不是少將為由,表示不妥,又報到蔣介石那里。蔣介石很快在報告上批了幾個字退回來:“提為少將如何?”按規(guī)定,王多年資歷尚淺,不夠授少將軍銜的條件。為此“國防部”再次上書,說明情況,沒想到老蔣也再次批復:“破例一次如何?”
三次反復,三次“如何”,令“國防部”啞口無言?!皣啦俊泵闪?他們豈敢再與老蔣作對?從此,王多年自然是春風得意,平步青云,飛黃騰達。對他個人來說,無疑是一場個人的政治喜劇。不過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紙更包不住火。時隔不久,這其中緣由終于從國民黨內部傳了出來。沒有人能想到,蔣介石的厚愛垂青竟緣于一次偶然的猜謎活動。
原來,在蔣介石還未逃到臺灣的時候,有一年“雙十”節(jié),陸軍軍官學校舉行了一場聯(lián)誼晚會,猜燈謎也是其中的一項活動內容。晚會上,有人出了這樣一則燈謎,“以‘總統(tǒng)萬歲打一同學的名字?!敝i底很快就被人猜中,它就是“王多年”。當時正巧遇到蔣介石來陸軍軍官學校視察,他看到這則燈謎后,心中十分高興,以為吉利。又聽說軍校有個學生叫王多年,便立即召見了他,給予嘉獎勉勵。
選自《黨史信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