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應海
關(guān)注校園熱點,捕捉敏感話題,調(diào)動你的思維,亮出你的觀點,碰撞的思想,雄辯的口才,充分展示真我的風采。
(朗月)
[話題回放]
版主:2008年9月,某媒體主辦的“改革開放30年風云人物評選”選出百名候選人,并將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前夕,從中選出30年最有代表性的30人。第038號候選人李宇春已經(jīng)被推到風口浪尖,成為眾人爭議的焦點。那么,這個2005年度超級女聲總冠軍、中國內(nèi)地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由大眾推選出來的明星、并登上美國《時代周刊》成為封面人物的青春女孩,能成為改革風云人物嗎?
[各抒己見]
小不點:我認為,李宇春只不過是娛樂產(chǎn)業(yè)的幸運兒,算不上風云人物,更算不上改革開放風云人物。
按主辦方所講,“改革開放風云人物”是“對社會發(fā)展的變革作出巨大貢獻的開拓者”。這一條掛在李宇春名下,是搞笑,她不過是借助“超女”平臺,完成了一夜成名的娛樂傳奇而已。
而“超女”并不是她開辟的一種風尚,她既不是發(fā)起者,也不是組織者,如果她不參賽,也會有另外一個年輕女孩取代她現(xiàn)在的位置。這樣的成名方式,夠得上“作出巨大貢獻的開拓者”嗎?
不要片面夸大李宇春的作用,更不能為了吸引眼球,給她戴一頂她無法匹配的“高帽子”,這很不地道。
鶴鳴聲聲:“風云”李宇春,很容易讓人想到與其有一字之緣的“大師”余秋雨。在對“大師”余秋雨的爭議中,文化評論家王曉漁先生說,“在一個大師泛濫的年代,多一個余秋雨大師也不算多,更何況,對于大師有很多種理解,你可以把他當作‘文化大師,我也可以把他當作‘含淚大師。”同樣,在一個風云人物泛濫的年代,多一個風云人物李宇春又何妨?
主辦方對李宇春的評價,真是煞費苦心,“她的成名被視為今天中國公眾意識崛起的標志,他們認同以一種公眾化的參與方式,接受了多元的文化價值觀”。看來,這里主辦方是挾“多元價值觀”以令公眾。你們不是說價值多元嗎,那么為什么不能接受李宇春?
一條透明的魚:我不喜歡超女,也不喜歡李宇春,但對認為李宇春與改革開放毫無關(guān)聯(lián)的觀點,不敢茍同。
“李宇春”已不單單是一個人名,她成了一種娛樂現(xiàn)象與生活方式的代表,是改革開放的特定產(chǎn)物。如果你不同意,那么請問:沒有改革開放,何來“超女”李宇春?
寬容、多元成了當代娛樂生活的主旋律,如果沒有改革開放,這些是很難存在的。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們接觸到也創(chuàng)造了豐富多彩的娛樂產(chǎn)品,“李宇春”就是其中一個很有代表性的產(chǎn)品。
不管你喜不喜歡,李宇春對普通百姓、尤其是新生代的娛樂思維的影響是巨大的,眾多的“玉米”就是例證,而這正是改革開放的結(jié)果。如果沒有改革開放,我們恐怕還在為該不該穿喇叭褲爭吵呢。從這點看,把李宇春列入改革開放風云人物候選人當中并不為過。
并非玉米:我接受李宇春,因為我根本就沒把這“改革開放30年風云人物”當成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在這評選泛濫的年代,就是中國名牌產(chǎn)品中還有弄虛作假的呢,又有多少人對“風云人物”評選當真呢?如果公眾當了真,那么轉(zhuǎn)眼到天明,可能會有幾百個機構(gòu)冒出幾百種版本的“風云人物”的評選。
李宇春入圍風云人物評選,起碼能證明“一切都有可能”。誰說風云人物就一定要是袁隆平等大師大家?院士袁隆平給百姓提供了物質(zhì)食糧,而超女李宇春則給公眾提供了娛樂食糧。由此看,不僅是李宇春,所有知名不知名的“超女”“超男”,都可以入圍“風云人物”,甚至還包括我們這些普通大眾。
青蟲之愛:在泛娛樂時代,需要娛樂精神。跟以娛樂心態(tài)看余秋雨“大師”一樣,不妨以同樣娛樂的心態(tài)看“風流人物”李宇春。在余秋雨“大師”事件中,有人說,唯一欣慰的是,上海教委還沒有讓“大師”成為一種學歷,或者職稱。而我們看“改革開放30年風云人物評選”,現(xiàn)在還沒有跡象表明李宇春會當選,即使當選了,也沒有任何跡象表明,李宇春會被當成特殊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從這意義上說,我們還是娛樂一回吧,且把“改革開放30年風云人物評選”當成是一次娛樂盛典。
奧運寶貝:你可能成不了袁隆平,成不了楊利偉,成不了張藝謀,甚至永遠成不了姚明,但你卻可能像李宇春那樣,從一個籍籍無名的女孩,演繹麻雀變鳳凰,一躍成為最火爆的明星——草根明星。我覺得,李宇春的價值就在于麻雀變鳳凰。
毛毛雨:對!正因為李宇春是從我們中間走出,由昨天的鄰家女孩,一夜之間成為今天的公眾人物,以至于我們心理上無法把現(xiàn)在的她跟以前的她相提并論,更無法把她跟那些科學家、航天員、明星官員、球星、著名導演等聯(lián)系在一起。這不是我們過于頑固,而是在我們接受的教育中、接觸的文化里,風云人物、英雄人物等,都是神化的,高高在上,停留在教科書中和典型宣傳里。
英雄神化情結(jié)一直縈繞在我們心頭,當我們看到一直以來只有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等這樣的風云人物才能榮登的《時代》周刊封面上,突然出現(xiàn)了李宇春時,突然間心理上無法接受,這種無法接受延續(xù)到現(xiàn)在的風云人物評選上。
事實上,在這個時代,我們需要草根明星,他們“麻雀變鳳凰”可以為我們提供一個典范,使丑小鴨也懷有白天鵝的夢想。這樣的草根明星、草根英雄,相比那些遙不可及的神化英雄和榜樣,對我們的學習、模仿和進步更有實際價值。
奧運寶貝:嗯!李宇春是不是改革開放30年風云人物是另外一個話題,但李宇春能不能與王蒙、仇和、張藝謀、姚明、袁隆平等一起參與評選,這不應是一個問題,這是我們把典型和英雄過于神化的結(jié)果。崇尚個人奮斗的社會需要草根英雄、草根明星,這樣,人們才不會嫉妒明星,才會坦然面對明星,才有更多的人通過個人努力實現(xiàn)麻雀變鳳凰的夢想。
大師: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改革開放30年風云人物”是容納時代英雄和杰出人物的平臺,小小一個李宇春何德何能?故而,此消息一出,引起各方質(zhì)疑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評選活動主辦方對李宇春這樣評價:她以全國觀眾公開投票的352萬余票成為2005年度“超級女聲”總冠軍,從一個普通女孩一躍成為娛樂圈最火爆的人物。她的成名被視為今天中國公眾意識崛起的標志,他們認同以一種公眾化的參與方式,接受多元的文化價值觀。實話實說,這樣的“贊譽”實在有些過頭了。一個普通的鄰家女孩能夠登上美國《時代》的封面,一夜成名有太多的偶然性,更有濃厚的商業(yè)色彩,與“公眾意識崛起”其實沒有什么必然的聯(lián)系?;蛘哒f,是價值日益多元的時代造就了“李宇春”,她的成功有大眾追捧的因素,但主要還是商業(yè)力量的主導。這一點必須要厘清。
無色眼鏡:我同意!李宇春及其所代表的“超女”,幾年來一直都被包圍在公共輿論的指責非議中。一些人甚至把“超女”與低俗、危害青少年相聯(lián)系,視其為洪水猛獸。即便是這樣,恐怕誰也無法否認,“超女”的出現(xiàn)迎合了時代的潮流,給階層流動和大眾娛樂帶來了新機會,也給社會進步帶來了新活力。
時至今日,有關(guān)“超女”的爭議還在持續(xù)。我想,任何人都沒有資格下“是”或者“非”的斷言。就像有專家所說的那樣,在一個開放多元的社會里,人們實在沒有必要、也不可能對一種社會現(xiàn)象產(chǎn)生“共鳴”、達成共識。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無論我們對“李宇春”持正面還是反面的觀點,無論有多少精英對“超女”多么不屑一顧,無論“超女”模式背后存在多少炒作和黑幕,都不會影響“超女”現(xiàn)象被寫入歷史。不管我們承認與否,“李宇春”已經(jīng)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符號之一。
版主:歷史未必會把李宇春作為一個平民英雄記錄下來,但作為時代符號的“李宇春”卻值得歷史銘記?!袄钣畲骸睂儆谶@個時代,“超女”的存在就是一段歷史?,F(xiàn)在或是將來,我們都無法回避這一場由“李宇春”所代表的、群體參與的、商業(yè)推波助瀾的大眾娛樂狂歡。
謝謝大家的精彩發(f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