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友
近期大蒜成了各界關注的明星。瘋狂、暴利等詞一下子用在了昔日不起眼的農產品身上。作為高度市場化的一種農產品,放在更長的時間坐標下,我們不難發(fā)現,這次漲價只是蒜價大起大落的周期性變動中的一個小節(jié)點而已。類似的農產品價格大起大落的事情還有很多。如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讓弱質的農業(yè)產業(yè)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讓抗風險能力較差的農民持續(xù)增收?
時值嚴冬,山東省濟寧市金鄉(xiāng)縣田野里卻綠油油一片,旺盛的蒜苗幾乎沒腳深。今年蒜價高,很多蒜農臉上掛著輕松和喜悅。
一路走高的蒜價,媒體的連續(xù)報道,讓這個遠近聞名的大蒜之鄉(xiāng)正處于輿論漩渦中。
蒜價“瘋”了嗎?
多因素促成蒜價上漲,主要還是供不應求
金鄉(xiāng)縣城南郊的南店子,坐落著該縣最大的大蒜交易市場。這些天來,儲蒜商王鳳平幾乎每天都要到這個市場去轉轉,看看行情,聽聽議論。
“今年五一節(jié)時還是3毛多一斤,沒想到后來價格噌噌地漲,到8月已漲到2塊3毛錢,接下來變得更高?!蓖貘P平說。在濟南的超市里,大蒜已經賣到每斤4元錢左右。
“近期大蒜漲價,主要還是市場供需關系變化造成的?!?華光集團董事長、金鄉(xiāng)大蒜協(xié)會會長李敬峰說,“經過前年和去年的價格低谷后,種植面積減少,加上國際需求增加,出口旺盛,造成價格上漲。”
李敬峰介紹,金鄉(xiāng)縣常年大蒜種植面積60多萬畝,連續(xù)兩年的市場低迷后,去年減少了大約10多萬畝。“按一般測算,金鄉(xiāng)和周邊縣冷庫儲存120萬噸是供求平衡的,今年的缺口大約在45萬噸左右?!?/p>
“市場需求量確實在不斷增加。全球發(fā)生甲流疫情和出口市場的回暖,客觀上也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需求增加?!?/p>
李敬峰說,有媒體說山西的煤老板和溫州的炒房團來金鄉(xiāng)炒蒜,并沒有可靠依據?!凹词褂?也是少量游資,不至于對蒜價產生決定性作用。根本還在于供不應求,蒜價持續(xù)走高,一些蒜商惜售,客觀上也抬高了蒜價?!绷硪晃凰馍陶f。
金鄉(xiāng)縣副縣長鐘秀芳認為,主要還是供不應求造成了今年大蒜價格上漲態(tài)勢,這仍屬于市場正常周期性波動。
蒜農“發(fā)”了嗎?
今年增收有限,算上前兩年虧損,這三年幾乎沒掙著錢
按照金一村村支書周雪峰的說法,蒜價上漲,蒜農增收,蒜商高興,形成了一種多贏的局面。
不過,記者在調查中發(fā)現,在此多贏局面中,蒜農并非最大的贏家。在大蒜產業(yè)鏈中,蒜農是最基礎、同時也是最弱勢的一環(huán)。事實上,在此次蒜價上漲的傳導鏈中,大部分蒜農增收有限。
陳莊村村民李永華一家種了5畝大蒜。他沉得住氣,等到8月才出手,賣了個2塊2毛的好價錢。去除成本算下來,一共掙了五六千元。
像李永華這樣算是幸運的,大多數農民在6月鮮蒜只有1元錢左右時就出手了,以干蒜折合,相當于賣了個1塊3毛左右的價錢。
“種蒜成本非常高?!崩钣廊A告訴記者,“按照去年成本算下來,一斤蒜只有賣到1元錢才能保本。其實農民平均每畝地也就掙幾百元?!?/p>
“去年蒜價低,一斤只賣兩三毛錢,我去年一畝就虧了2000元。”李永華說,“綜合前兩年的虧損,這三年幾乎沒掙著錢,算是在地里白忙活了?!?/p>
那么,大蒜漲價的利潤是否都讓蒜商拿走了?
周雪峰介紹說:“大蒜必須儲存,否則會生芽。農民自己存不了蒜,只有靠蒜商建冷庫。加上這個儲存環(huán)節(jié)成本,超市再加價,賣個三四元很正常。很多人只看到了今年蒜商掙錢的一面,沒看到他們去年、前年賠錢的時候,很多人真的是血本無歸?!?/p>
蒜商王鳳平對記者說,她與人合伙儲蒜,去年賠了100多萬元,李敬峰的華光集團去年則虧損608萬元?;诖?很多蒜商都認為今年的蒜價只是一種正?;卣{。
明年昨辦?
蒜農得不到指導,只問耕耘,不問市場,成了慣性。
山東省社科院省情綜合研究中心主任秦慶武更關心蒜農增收。
秦慶武對記者說:“多年來,農戶小規(guī)模經營,分散決策,導致大蒜種植面積不穩(wěn)定,市場需求也不斷變化,從而造成供需脫節(jié),導致價格大幅度起伏。而作為生產者的蒜農,承擔了巨大的風險。價格低時,可能血本無歸;價格高時,又被精明的中間商提前收購,因此獲益不多。這一問題值得深思。”
蒜價大起大落,供求動態(tài)變化,種植面積誰來調控?農民種多種少,該聽誰的?
周雪峰介紹說,金鄉(xiāng)縣種植大蒜歷史悠久,10多年前,周邊各縣也積極引導農民大面積種植大蒜,加起來有200萬畝。河南中牟、江蘇邳州也都后來居上,分別種植幾十萬畝。對此,一位蒜商說:“培植特色農業(yè)和農產品,這沒有錯。但倘若只顧眼前不顧長遠,只顧政績不顧市場,那就是對農民不負責任?!?/p>
金鄉(xiāng)縣有關部門一位工作人員說:“在大蒜種植面積連續(xù)幾年擴張時,政府也提醒廣大蒜農注意風險,不要盲目種蒜??梢仓荒芴嵝讯?不能強制。而在蒜價走向低谷的時候,政府并沒有足夠的信息來預測來年的蒜價,指導蒜農當年種植?!?/p>
根據有關統(tǒng)計數字:2007年全國各地共種植大蒜1010萬畝,到2008年驟降到555.5萬畝,由此產生的供應缺口以及導致的蒜價大漲,是有關部門都沒有預料到的。
實際上,這幾年,政府的管理、指導和調控作用,一部分在轉變政府職能的過程中轉出去了,一部分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被弱化了。蒜農李永華說,他從來沒有聽到過哪個部門的提醒和指導,也許提醒過,不過他沒有聽到。
農民更多的只是按照多年的習慣繼續(xù)種蒜,碰到價格高就掙一些,價格低就賠一筆。只問耕耘,不問市場,成了慣性。
秦慶武說:“要解決這個問題,政府要盡量為農民提供準確的市場供求信息,對市場趨勢進行前瞻性分析,讓這些信息進村入戶?!?/p>
跳出“大漲大跌”輪回
農民組織化和產業(yè)整體發(fā)展水平亟須提高。
短短3年間,大蒜就繞著“大漲大跌、農民時賺時賠”的輪回走了一遭,其間冷暖甘苦,蒜農自知。
這一怪圈,有沒有辦法破解?
秦慶武認為,提高農民的組織化水平是當務之急。政府要引導扶持發(fā)展專業(yè)協(xié)會、專業(yè)合作社、蒜農行業(yè)協(xié)會等中介服務組織,實行科學、合理、專業(yè)的分工,專門從事購銷服務,搞好市場營銷;同時要提高產業(yè)化水平,發(fā)展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yè),大力發(fā)展訂單生產。
采訪發(fā)現,目前,大部分蒜農仍然沒有成立自己的合作社或協(xié)會,種與不種,種多種少,價高價低,沒人管,沒人問。業(yè)內人士介紹,各地大蒜生產大多還處于無序、粗放發(fā)展階段,組織化程度不高,更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yè)鏈,生產、加工、流通等環(huán)節(jié)統(tǒng)一不起來,流通中的利潤農民很難分享。
“其次,蒜商、進出口貿易公司也應組建行業(yè)協(xié)會,一方面可以防止因市場信息不對稱而造成農產品積壓賤賣,促進市場穩(wěn)定;另一方面,可以聯(lián)手做大做強?!鼻貞c武說。
國家發(fā)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姜長云認為:“蒜價的大起大落表明我國農產品價格波動開始明顯強化?!彼f,在“豐收跌價、減產漲價”的輪回中,農民總是滯后于市場的波動,永遠趕不上點。本輪大蒜價格暴漲凸顯了農產品定價體系缺失的問題。他建議,國內亟須建立有關交易市場,以規(guī)避農產品價格暴漲暴跌現象的一再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