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能憲
各位學者、各位嘉賓,
同志們、朋友們:
今天,全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領域近百位專家學者聚集在一起,回顧和總結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發(fā)展歷程,展望未來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的廣闊前景。文化部副部長、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王文章同志因參加文化部的會議無法前來參加今天的研討會,特委托我代表他、代表中國藝術研究院對此次研討會的隆重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對前來參加研討會的專家學者和各位嘉賓及新聞媒體的朋友們表示歡迎和感謝!
30年前的1978年12月18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標志著我國進入一個改革開放的新的歷史時期,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yè)翻開了嶄新的歷史篇章。正如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所概括的那樣:“一九七八年,我們黨召開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從那時以來,中國共產(chǎn)黨人和中國人民以一往無前的進取精神和波瀾壯闊的創(chuàng)新實踐,譜寫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頑強奮進新的壯麗史詩,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chǎn)黨的面貌發(fā)生了歷史性的變化?!蔽尹h做出的改革開放偉大決策,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的改革開放基本國策,造就了我國30年來為世界矚目的時代奇跡。30年間,中國的經(jīng)濟從一度瀕于崩潰的邊緣發(fā)展到總量躍至世界第四并且將在今年之內躍居世界第三。國外有人預測,再過30年,中國經(jīng)濟總量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中國人民的精神面貌也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正以更加自信、開放、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目標闊步邁進。這30年中國人民所創(chuàng)造的偉大業(yè)績在中華民族歷史上寫下的輝煌燦爛的篇章,將永載史冊。
今天,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30周年前夕,在全黨全國隆重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我們在這里研討我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在這30年所走過的光輝道路、取得的巨大成就,反思我們研究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探索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未來發(fā)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
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導我們文藝工作沿著正確軌道向前發(fā)展的思想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本來是產(chǎn)生在19世紀中葉歐洲特定歷史文化條件下的一種文化成果。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要在中國大地上播種、發(fā)芽、開花、結果,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中國化,就要把來自西方思想文化傳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文藝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在運用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基本原理解決中國文藝實踐和理論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地有所拓展、有所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新的理論成果,形成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體系。
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自上個世紀20年代傳入中國,走過了一條不斷與中國革命文藝實踐相結合的歷史道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逐漸形成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偉大成果——毛澤東文藝思想。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論》、《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等著作作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經(jīng)典文本,對中國革命文藝的發(fā)展起到了巨大的指導作用,也為新中國社會主義文藝事業(yè)的繁榮發(fā)展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當然,勿庸諱言,早在“文革”之前,在我們的文藝指導思想中便出現(xiàn)了某些“左”的偏差。在“文革”期間,我們以往在文藝指導思想上存在的某些“左”的偏差被林彪、江青兩個反黨集團所利用,演化為統(tǒng)治文壇長達十年之久的極“左”文藝思潮,導致文壇萬馬齊喑,百花凋零。粉碎“四人幫”以后,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在黨的改革開放方針的指引下,廣大文藝工作者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積極打破“文革”極“左”思想桎梏的束縛,撥亂反正,開拓創(chuàng)新,勇于實踐,迎來文藝工作萬物復蘇、百花齊放的春天。在這一過程中,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新探索、新發(fā)展發(fā)揮了引導與指導作用。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黨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結合起來,在理論上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fā)展觀等重大戰(zhàn)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包含著極其重要、十分豐富的文藝思想,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
鄧小平同志作為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在創(chuàng)立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過程中,科學地總結了社會主義文藝發(fā)展的經(jīng)驗和教訓,對社會主義文藝的一系列根本原理做出創(chuàng)造性的概括,實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文藝實踐的緊密結合,形成了鄧小平文藝理論這一光輝理論成果。鄧小平文藝理論闡明了社會主義文藝的性質、方向、地位、任務、方針,文藝批評的功能和方法,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文藝人才的培養(yǎng)以及文藝體制改革等一系列重大的理論與實踐問題。鄧小平文藝理論集中體現(xiàn)于鄧小平《在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的祝辭》。這篇《祝辭》是新時期產(chǎn)生的一篇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經(jīng)典文獻。“我們的文藝屬于人民。”“人民是文藝工作者的母親。一切進步文藝工作者的藝術生命,就在于他們同人民之間的血肉聯(lián)系。忘記、忽略或是割斷這種聯(lián)系,藝術生命就會枯竭。人民需要藝術,藝術更需要人民。”——《祝辭》所闡明的這些藝術原理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光輝,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毛澤東文藝思想的繼承與發(fā)展。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我們黨要始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藝術的發(fā)展指明了方向;提出“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的創(chuàng)作導向;確立“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的原則,為市場機制條件下社會主義文藝事業(yè)沿著健康的軌道繁榮、發(fā)展指明了正確道路。
科學發(fā)展觀中的文藝思想是新世紀新階段形成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又一重要成果。這一理論成果運用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分析我國社會主義文藝實際,科學地闡述了文藝與人民、文藝與時代的關系、文藝的“三貼近”原則、文藝發(fā)展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諧文化建設,以及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推動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等一系列重要思想,為繁榮社會主義文藝提供了正確的理論指導。
這些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毛澤東文藝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與時俱進、求實創(chuàng)新的結果,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回顧總結和深入研究。
改革開放30年我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取得豐碩成果,也是與廣大文藝理論研究與文藝批評工作者的辛勤工作、不懈探
索分不開的。30年來,廣大文藝理論研究與文藝批評工作者,從新時期文藝工作的實際出發(fā),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文藝觀觀察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對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的一系列重要理論課題作出了新的、富有理論與實踐意義的探索,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論命題和理論學說,極大地拓展了理論研究的視野和理論建構的空間。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的三大重要理論學說即文藝反映論、文藝意識形態(tài)論和藝術生產(chǎn)論,在新時期都有新的探索、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此外,像文藝與人民的關系、文藝與時代的關系、文藝與政治的關系、藝術生產(chǎn)中的社會效益與經(jīng)濟效益的關系、馬克思的世界文學思想、不平衡關系理論、《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中的美學思想、勞動與美的創(chuàng)造、美的規(guī)律、兩個尺度理論、藝術掌握世界的方式理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體系、方法論與邏輯起點等,人性與人道主義和異化問題、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的當代形態(tài)建構、藝術中的主體與客體的關系、藝術生產(chǎn)與藝術接受、馬克思主義文藝批評的標準與方法,以及對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和國外其他文藝理論資源的介紹、引進、研究和借鑒,對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藝理論資源的挖掘、研究與轉換,等等,都做出了深入的探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這些成果中,今天在座的許多專家學者都做出了可貴的成績和重要的貢獻。
在這一過程中,中國藝術研究院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所作為我國專門研究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機構,自1986年成立以來,在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方面做出了應有的貢獻。該所編輯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叢刊共出版13卷,發(fā)表了大量有分量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成果以及國外研究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方面的譯文。該所還編輯出版了一套《外國文藝理論研究資料叢書》,其中包括了溫克爾曼《論古代藝術》、鮑姆嘉登《美學》等名著在內的外國文藝理論著作數(shù)十種;由陸梅林先生主編的《馬克思恩格斯論文學與藝術》、《西方馬克思主義美學文選》、《馬克思主義文藝學大辭典》等,為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做了很有意義的基礎性工作。該所還發(fā)表了《唯物史觀與美學》、《新時期文藝新潮評析》、《新時期文藝主潮論》、《鄧小平文藝理論讀本》、《春潤文心——鄧小平文藝理論科學體系》、《20世紀中國藝術理論主題史》、《藝術類型學》、《現(xiàn)代藝術社會學導論》、《文學語言學》及由王文章同志主編的《中國先進文化論》、《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概論》等著作。這些著作有的對馬克思主義美學、藝術理論基本原理進行了新的探索,有的對鄧小平文藝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有關先進文化的思想作了系統(tǒng)研究,有的運用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分析研究新時期的文藝思潮,進行文藝新學科的建設與拓展,取得豐富的收獲。由該所編輯出版的《文藝理論與批評》雜志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觀察、分析我國的文藝實踐,在研究新情況、總結新經(jīng)驗的基礎上,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為建設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做出了積極貢獻。
應該說,在新時期之初,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領域的積極探索,對改革之初文藝領域的解放思想、撥亂反正,起到了前鋒探路、引路、開路的作用。像文藝界有關文藝是否應從屬于政治、為政治服務的討論,就是首先在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話語體系中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并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基本理論基礎上回答、解決這一問題的。這一問題的大討論,直接引發(fā)了新時期黨的文藝工作總方針的重大調整,將過去“文藝為政治服務”調整為“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文藝工作總方針的重大調整,是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重大發(fā)展和重要成果,極大地解放了藝術生產(chǎn)力,對新時期藝術生產(chǎn)沿著正確的軌道健康發(fā)展,對新時期文藝創(chuàng)作與理論批評的繁榮發(fā)展,起到巨大推動作用和保障作用。今天,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仍在與當代文藝實踐的密切結合中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尋找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在當下發(fā)展的新的路徑、新的突破口。相信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在廣大文藝理論研究與批評工作者的繼續(xù)努力之下,一定能夠取得更多更大的成果,獲得新的推進和發(fā)展。
在新世紀新階段,我們要繼續(xù)努力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特別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最新成果,更好地實現(xiàn)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關注現(xiàn)實,關注創(chuàng)作,關注批評,力避本本主義、經(jīng)院哲學,克服脫離實際、食洋不化的風氣,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與時俱進,勇于創(chuàng)新,為繁榮發(fā)展社會主義文學藝術,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fā)展大繁榮,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應有的貢獻!
祝研討會取得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