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樹鑫
“毫不張揚,不失尊嚴,這是我們民族的處事方式,也是我們贏得世界尊敬的原因?!?/p>
電影頻道在《女王》公映的第三個年頭,播出了中文版的電影。我雖說錯過電影院的放映,幸好趕上了電影頻道的播出。從海倫·米倫獲得奧斯卡最佳女演員開始,我有了看這部電影的期待。2007年奧斯卡頒獎儀式也是由電影頻道直播的,我被片花里女王神形兼?zhèn)涞膬?yōu)雅氣質(zhì)深深地吸引。期待,從那時開始了。
直到有一天的晚上,就在我?guī)缀跬暨@件事情的時候,電影不期而至。播出結(jié)束時字幕快速滾動的那一刻,閃現(xiàn)在腦海里英倫三島的碎片記憶,一時間影像和現(xiàn)實往復交替,浮想聯(lián)翩。我堅定地認為這是一部好電影,《女王》的好好在“妥協(xié)”上。
有消息說,英國女王拒絕觀看《女王》。也許像有人揣摩的那樣,“她不想看到別人扮演的自己,因此而重溫生命中最糟的一周”。女王有理由拒絕電影,這是女王的自由,就像在英國,溫莎家族時常是街頭巷尾、飯后茶余的話題一樣,那是英國人的自由。其實英國人見面談論天氣,可以無關(guān)痛癢,可以變化無常,還可以沒話找話。但是,沒有人愿意將自己的隱私,淪為他人的談資吧?在英國王室則是例外。事實上王室話題不可避免地成為了英國人競相議論的話題,他們隨心所欲有時像他們見面的寒暄一樣。
電影《女王》里,曾提到過王室開銷巨額英鎊的問題。電影傳遞出的信息是,女王作為一個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的人,她曾任命了10任首相,她懂得勤儉的含義。女王不允許動用王室飛機,不愿換掉老式吉普車。這些細致入微的演繹,非常通俗化地表現(xiàn)了王室花錢的事兒,由此刻畫出一個鮮活的女王,以及她的宮廷生活的細節(jié),以此呼應劇情的需要。
英國現(xiàn)實當中,人們都習慣一年有一個總結(jié),看看存折,盤點一下開銷,年輕人在圣誕節(jié)來臨前,花掉所有的錢。英國王室也有一個賬單,不同的是這份賬單,英國人誰都可以議論幾句。王室的賬單,據(jù)說是每年公布一次。任何一個普通人都可以查閱王室的開支狀況。王室賬單里,大到房屋修繕,女王馬車配備馬匹的花銷,旅行費用,通訊費用。小到水電、煤氣、購買鮮花,飲料費、酒水費、文具、復印費用等。非常詳細而整齊,足見這是一個運行有序而開明的國家。
電影里,皇家狩獵場的河邊,女王不愿換掉的老式吉普車,關(guān)鍵的時候掉了鏈子——拋錨了。女王獨自一人,背朝鏡頭無聲抽搐,面對突如其來的困境,電影突出表現(xiàn)了女王鮮為人知的脆弱,雖說“無聲哭泣”畫面與一般人的情感別無二致,在曠野、小溪、綠草地營造出的氛圍里十分感人。在這種情緒抒發(fā)當中,出人意料的是,女王突然看到了雄鹿。象征著王室權(quán)威的鹿,長著高大犄角,看上去強大而威武。更出人意料的是,故事情節(jié)讓女王最終看到了這只雄鹿的死亡,鹿頭和軀體分離。面對被獵殺的黯然神傷,女王選擇了無語。當生命在希望與失意之間悄然流轉(zhuǎn)的時候,更多的還是女王默默地承受之重。在這種鋪墊之后,不難理解在突發(fā)事件的應對過程中,最終讓首相成服的力量,不是來自王室,而是女王的勇氣。其實,這便是妥協(xié)的一種力量,這便是女王妥協(xié)的力量。
現(xiàn)實中,女王作為國家元首,其職責是為國家服務,她擔當著國家的形象代言人。女王每年大致要舉行20次左右的授勛儀式,出席2300次左右的正式活動,招待7000名左右的各類人士,處理50000份左右的信函。為此,英國議會每年撥付給女王固定數(shù)目的經(jīng)費。王室的開支之大,細目之繁瑣,當然令人咂舌。這些支付報酬的事情,都是按照協(xié)議的形式約定下來,并制定成法案。這種勞動與報酬的分配方式,以及只有女王才能完成的迎來送往的工作,更是我們無法想象的事情。這不正是英國現(xiàn)代社會對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妥協(xié)嗎?
電影里,海倫·米倫的表演細膩而含蓄,她總是用不溫不火的面部表情,傳達出背后的用意。電影結(jié)尾處,當女王轉(zhuǎn)過頭來,面對佇立的大眾,她以特有的、標志性的善意微笑,向一個小女孩表示,可以幫她把鮮花遞過柵欄,女孩則怯生生地拒絕了。瞬間女王的心和觀眾一起一下子冷到了冰點。然而,小女孩緊接著說:“這是送給您的”。所有人的情感瞬間被毫無防備地擊中。那一刻,女王手捧鮮花,表情凝靜地走過向她致敬的人群。也許這時候女王和觀眾一起釋然了,也許這就是大眾和女王之間的妥協(xié)吧?
現(xiàn)實中,絕大多數(shù)英國人贊成君主立憲制,英國人認同王室存在的價值,女王是國家身份的象征,能給破滅的大英帝國帶來希望,還能牽制朝野兩黨的爭斗。在盛產(chǎn)業(yè)余花匠的英倫三島,大多數(shù)人家都會有一個花園,花園里擺放著各種造型的擺件,有卡通人物、神話故事人偶、以及各種各樣的器皿、雕塑等。贊成君主制度的多數(shù)英國人,都把王室當作一種體面、華麗的裝飾,把王室成員看作他們家花園里不可缺少的點綴??烧l又愿意在這些小玩意上多花錢呢?哪怕這些漂亮裝飾能給花園增色添彩,能讓鄰居看了而由此禮貌地的多交流幾句。也許這就是他們熱衷議論王室賬單的原因,也許這就是英國人內(nèi)心里現(xiàn)代和傳統(tǒng)間的妥協(xié)吧?
電影里,有這樣一句對白,女王對首相布萊爾說:“毫不張揚,不失尊嚴,這是我們民族的處事方式,也是我們贏得世界尊敬的原因?!边@是電影立意之筆,傳達了為什么爭執(zhí)的原因。最終,在黛安娜意外身亡的突發(fā)事件當中,女王花費了一周的時間,選擇了向自己的民眾妥協(xié),而她依然做到了不失尊嚴。她個人為最大的英國利益做出犧牲,并不是在政治上對首相托尼·布萊爾的妥協(xié),而是代表了一位女王在歷史浪潮中所維系的尊嚴,這正是君主立憲框架下民主政治的精髓所在。
妥協(xié),發(fā)生在電影里,也發(fā)生在現(xiàn)實當中。環(huán)目四周,我們需要妥協(xié)的地方無處不在,而我們很多地方未必做得到。
鏈接:
劇名:《女王》
編?。浩ぬ亍つΩ?/p>
導演:斯蒂芬·弗雷斯
主演:海倫·米倫
導演史蒂芬·弗萊爾斯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憑借敏銳的視覺意識和引人入勝的敘事能力晉升為英國一流導演之列。他的影片最大的特點就是表演細膩、對白詼諧幽默,并具有一種強大的真實感和吸引力。扮演伊麗莎白二世女王這樣高位權(quán)重的人物,選擇演員是至關(guān)重要,女王的扮演者正是英國家喻戶曉的海倫·米倫,她出色的表演足可以亂真。
12年前,黛安娜王妃在巴黎因為車禍意外身故的消息舉世震驚,英國國內(nèi)更是哀聲一片。民眾對女王為首的英國王室表現(xiàn)出來的冷漠和回避態(tài)度十分不滿,一時間群情激憤,戴妃之死,讓英國王室陷入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中。而首相托尼·布萊爾,上任伊始就面臨這樣一個棘手的局面。電影把英倫風情的視覺造型和效果明顯的弦樂及鋼琴曲結(jié)合,以一個通俗劇為內(nèi)核,帶出了濃烈的本土化元素,電影通過揣度王室日常生活狀態(tài),滿足好奇心,構(gòu)建起一幅別樣的英國當代風俗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