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禮儀之邦,幾千年的文化積淀,留下了許多表謙敬意義的詞語。中國文化歷來以謙虛謹(jǐn)慎、貶己尊人作為傳統(tǒng)美德,它也成為判斷一個人禮貌與否的重要準(zhǔn)則。它從屬特定歷史階段的經(jīng)濟基礎(chǔ),具有時代特點,同時又具有一定的繼承性。所以有相當(dāng)一部分敬謙詞在當(dāng)今的社交場合仍具有生命力。一些敬詞和謙詞廣泛運用于稱謂、人事往來、客套應(yīng)酬和書信寫作等各種社交場合和社交活動中,在漢語言詞匯總量中占了一個不小的比例。運用敬謙詞,是社會文明的要求,是個人修養(yǎng)的體現(xiàn),也是提高交際效果的需要。
一、敬謙詞的含義
敬詞,亦稱“敬辭”,敬詞是漢語禮貌語中含恭敬、謙遜的基本義或附屬義的基本的固定的語素、詞和短語,是表示尊敬禮貌的意義。它是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為底蘊、以漢語為母體、以詞匯手段為主要表達方式的語言系統(tǒng)。在交際中用以稱呼對方及和對方有關(guān)的任何事(有時可指第三人稱的尊敬的詞語)。謙詞則相反,是用以稱呼自己及和自己有關(guān)的人或事的謙卑的詞語。敬、謙詞在古代使用范圍極廣。
1、敬詞
“令”字一族:用于稱呼對方的所有親屬的敬辭。如令愛、令媛、令郎、令寵、令閣、令閫、令親、令妹、令嗣、令尊、令堂、令正等。
“尊”字一族:多用于稱呼跟對方有關(guān)的人,多為尊長或平輩。如尊甫、尊公、尊慈、尊眷、尊閫、尊上、尊章、尊正、尊萱等。
“垂”字一族:用于他人(多為尊長或上級)對自己行動的敬辭。如垂愛、垂采、垂顧、垂護、垂教、垂詢、垂憐、垂示、垂聽、垂蔭、垂宥、垂譽等。
“芳”字一族:稱人的敬辭,一般特稱女性。如芳庚、芳齡、芳名、芳命、芳容、芳顏、芳譽等。
“奉”字一族:用于自己的動作涉及對方時的敬辭。如奉白、奉稟、奉茶、奉陳、奉煩、奉還、奉教、奉賀、奉告、奉敬、奉陪、奉勸、奉讓、奉送、奉央、奉議、奉詣、奉贈、奉正等。
“清”字一族:用于對方的情意、儀表、舉動等的敬辭。如清標(biāo)、清塵、清范、清誨、清夢、清聽、清望、清聞、清問、清心、清訓(xùn)、清顏、清譽等。
2、謙辭
“家”字一族。用于對別人稱自己的輩分高或年紀(jì)大的親戚。如家父、家尊、家嚴(yán)、家君:稱父親;家母、家慈:稱母親;家兄:稱兄長;家姐:稱姐姐;家叔:稱叔叔。
“舍”字一族。用于對別人稱自己的輩分低或年紀(jì)小的親戚。如舍弟:稱弟弟;舍妹:稱妹妹;舍侄:稱侄子;舍親:稱親戚。
“小”字一族。謙稱自己或與自己有關(guān)的人或事物。如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間的謙稱自己;小兒:謙稱自己的兒子;小女:謙稱自己的女兒;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稱;小生(多見于早期白話):青年讀書人自稱;小可(多見于早期白話):謙稱自己;小店:謙稱自己的商店。
“老”字一族。用于謙稱自己或與自己有關(guān)的事物。如老粗:謙稱自己沒有文化;老朽:老年人謙稱自己;老臉:年老人指自己的面子;老身:老年婦女謙稱自己。
“敢”字一族。表示冒昧地請求別人。如敢問:用于問對方問題;敢請:用于請求對方做某事;敢煩:用于麻煩對方做某事。
“愚”字一族。用于自稱的謙稱。如愚兄:向比自己年輕的人稱自己;愚見:稱自己的見解。也可單獨用“愚”謙稱自己。
“拙”字一族。用于對別人趁自己的東西。如拙筆:謙稱自己的文字或書畫;拙著、拙作:謙稱自己的文章;拙見:謙稱自己的見解。
“敝”字一族。用于謙稱自己或跟自己有關(guān)的事物。如敝人:謙稱自己;敝姓:謙稱自己的姓;敝處:謙稱自己的房屋、處所;敝校:謙稱自己所在的學(xué)校。
“鄙”字一族。用于謙稱自己或跟自己有關(guān)的事物。如鄙人:謙稱自己;鄙意:謙稱自己的意見;鄙見:謙稱自己的見解。
另外還有寒舍:謙稱自己的家;犬子:稱自己的兒子;笨鳥先飛:表示自己能力差,恐怕落后,比別人先行一步;拋磚引玉:謙稱用自己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引出別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見,等等。
二、敬謙詞使用的原則
1、禮貌原則
禮貌現(xiàn)象普遍存在于各種不同的社會文化和語言環(huán)境中,制約人們的言行,協(xié)調(diào)人們的交際活動。禮貌是人類交際中言語和舉止謙恭、得體的表現(xiàn)。禮貌是一種社會歷史范疇。不同的社會發(fā)展階段,不同的社會文化傳統(tǒng),有著不同的禮貌觀和禮儀。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變化,由于不同社會文化傳統(tǒng)的相互影響,禮貌必然在不斷地改變。一個能根據(jù)“抑己揚人”的社交規(guī)則正確使用謙敬稱呼的現(xiàn)代人,往往會給人留下“修養(yǎng)好”、“有文化”的良好印象。中國人在交際中歷來擅長用敬謙詞來表達"自卑而尊人"的禮貌原則。如何謙稱自己和敬稱對方,這要視自己和對方的關(guān)系、身份、地位定,如果把握不當(dāng),輕則貽笑于人,重則得罪他人。在《紅樓夢》中,諸如“鄙人”“寒舍”等自稱詞和“令郎”“貴府”等他稱詞的大量使用,充分體現(xiàn)了這一準(zhǔn)則。例如:當(dāng)北靜王與賈政相見時,北靜王便對賈政之子賈寶玉大加贊賞:“令郎真乃龍駒鳳雛,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將來‘雛鳳清與老鳳聲,未可量也。”賈政的回答也極為自謙:“犬子豈敢謬承金獎。賴藩郡馀恩,果如所言,亦萌生輩之幸矣?!痹谶@里,北靜王的身份地位本高于賈政,但他仍用了“令郎”“世翁”“鳳”等他稱詞和“小王”“唐突”等詞語,無形中抬高了賈政,貶低了自己,這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充分顯示了北靜王不以王位自居,禮貌謙和的品質(zhì)。同時,賈政也用了“犬子”“金獎”等詞,以禮相待。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交際的雙方總是盡量多給別人一些方便或是使對方受益,盡量多讓自己吃虧或受損,從而在交際中雙方總是都得到了尊重,同時反過來也獲得了對方對自己的好感。但這樣就形成了交際雙方的一種非對稱關(guān)系,即對于聽話人越受益的語言對于說話人來講是越受損的,即是不禮貌的,聽話人越受益,說話人就相應(yīng)越受損,從而禮貌的程度就越高,禮貌的等級就越高,說話人總是犧牲對自己的禮貌來換取對聽話人的禮貌,就是努力使用恰當(dāng)?shù)恼Z言,來擴大自己的受損程度,以擴大聽話者的受益程度。
2、情感原則
中國有個成語叫“情真意切”。情要真,意要切,表情達意才能動人。人際關(guān)系是人與人之間情感的凝結(jié)。人都是有情感意志的,在人們的相互過程中,由于相互了解和幫助,使雙方形成某種感情,我們常用“遠”、“近”、“親”、“疏”來形容人情,就是指人際之間的感情,其表現(xiàn)形式有以血緣為基礎(chǔ)的家庭式情感,有以志向或義氣為基礎(chǔ)的朋友式情感,有以地緣為基礎(chǔ)的鄰里和老鄉(xiāng)式的情感,還有以利益為基礎(chǔ)的互惠式情感。人情并不是完全消極的東西,在人際交往活動中,人們相互寬容、相互諒解、自愿以對方和利益的需要出發(fā)考慮一些問題,并能為對方作出一定犧牲,使關(guān)系保持和諧、發(fā)展下去,都是感情在起作用。中國文化中注重血緣關(guān)系,為了拉近彼此距離,也出于禮貌需要,人們常常用“弟”“兄”等詞來稱呼同輩人。例如:賈政與甄老爺見面時,賈政便再自稱為“弟”?!暗苣悄暝诮骷Z道任時,將小女許配與統(tǒng)制少君,結(jié)褵已經(jīng)三載。因??诎竷?nèi)未清,繼以??芫奂?,所以音信不通。弟深念小女,俟老親翁安撫事竣后,拜懇便中一視。弟即修字?jǐn)?shù)行,煩尊紀(jì)帶去,便感激不盡了?!倍缋蠣斠沧苑Q為“弟”:“弟奉旨出京,不敢久留。”這種以表示血緣關(guān)系的詞來稱呼同僚的做法是中國傳統(tǒng)社會所特有的,也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式的禮貌。
3、距離原則
任何一次或一種人際交往都是在交際雙方所結(jié)成的心理距離中進行的,適當(dāng)?shù)男睦砭嚯x是成功的人際交往的一個必要條件。敬謙詞的使用是調(diào)節(jié)雙方距離的一種技術(shù)。從現(xiàn)實的言語交際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初次相識的陌生人之間言語的禮貌程度一般都比較高,敬謙語用的比較頻繁,而親密的人們之間,卻不肯過多的用敬謙詞語。陌生人由相見、相吸引到相知相悉,有一個敬重向親近轉(zhuǎn)化的過程。開始時,敬重占優(yōu)勢,交際者注意運用敬謙詞,以表示禮貌和尊敬,但后來,親近的感情升而為主時,交際者就開始考慮把敬謙詞去掉,以顯得親昵。與之相反的情況是,本來關(guān)系很好的兩個人,例如戀人、親人、密友之間,使用一些社交場合中標(biāo)準(zhǔn)的彬彬有禮的敬謙詞,如果不是為了調(diào)侃,則表明關(guān)系出現(xiàn)了問題,以此來顯示自己對對方的冷淡態(tài)度,拉大與對方的心理距離。
4、升級原則
人們在交際中,為了表示更高的尊敬,往往會有意識的賦予對方比實際地位高一些的稱呼。官職稱謂詞也明顯的遵行升級原則。如本來是副手的,人們稱呼時一般會習(xí)慣的省略“副”字。如稱劉副廳長為“劉廳長”,稱李副教授為“李教授”,這樣就悄悄的把被稱呼對象的身份提高了,皆大歡喜。如果按實際情況去稱呼別人,別人會認為你不知諳世故而受到冷落。升級原則的適用范圍是有鞭策度的,一般 只用于非正式的場合。
5、適度原則
在日常生活中習(xí)慣用的敬語:初次見面說“久仰”;很久不見說“久違”;向人祝賀說“恭喜”;請人批評說“請指教”;請人指點說“請賜教”;請人幫忙說“勞駕”;請求人方便說“借光”;麻煩別人說“打擾”;托人辦事說“拜托”;贊人見解說“高見”;等候客人說“恭候”;看望別人說“拜訪”;賓客來到說“光臨”;中途先走說“失陪”;請人勿送說“留步”;歡迎購買說“光顧”;歸還原物說“奉還”;對方來信說“惠書"等。這就給人留下彬彬有禮的印象。但我們在實際的人際交往中,敬謙詞的使還應(yīng)該掌握適度的原則,一是要看交際對象。根據(jù)自己及對方身份地位決定敬謙的“度”。如老師對學(xué)生,就不可自己謙為“愚”、“拙”等謙詞;二是要掌握敬謙詞語接連使用的頻率及數(shù)量。如演講者過分自謙,說一堆“才疏學(xué)淺、少聞寡見”等自謙詞,肯定會讓聽眾反感;如果一句自謙都不用,又會造成狂妄自大的印象。
三、正確使用敬謙詞
某些從古代沿用下來的成語已經(jīng)烙下了古代文化的印記,有的用于自稱(謙稱),有的用于稱對方(敬稱)。如果辨別不準(zhǔn),就會導(dǎo)致謙敬錯位。如蓬蓽生輝(謙詞,指別人到自己的家或張掛別人的字畫使自己非常榮耀)、泰山北斗(敬詞,指德高望重、成就卓越而受人敬仰的人)等;雙音詞如:拙作(謙詞,指自己的作品)、斧正(敬詞,請人為自己修改文章)等。
1.敬詞誤用為謙詞
如:某學(xué)校請一位全國著名的科學(xué)家來作報告,經(jīng)辦的同志給這位科學(xué)家去了一封信,信中說:“請您來講一次,想來您也會覺得榮幸的?!薄璠92年“三南”高考題]
此段文字中“榮幸”一詞不得體。寫信人顛倒了與對方的位置,因為學(xué)校邀請的對象是“一位全國著名的科學(xué)家”,而且校方又是有求于人。顯然,“覺得榮幸的”應(yīng)該是校方經(jīng)辦的同志以及聽了科學(xué)家報告的人,而不該是“這位科學(xué)家”。
2、謙詞誤用為敬詞
如:王廠長一席話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許多抓好產(chǎn)品質(zhì)量的好建議。
“拋磚引玉”比喻自己先發(fā)表很粗淺的意見,目的是引出別人更好、更成熟的意見,是謙辭。誤用為敬辭。
3、用錯對象
如:老張辦事歷來謹(jǐn)慎,凡事非經(jīng)過深思熟慮決不急于下結(jié)論,真是千慮一得,慎之又慎。
“千慮一得”指平凡的人考慮也會有可取的地方。也用為發(fā)表意見時自謙的話,句中既誤解了詞義又用錯了對象。
4、畫蛇添足
如:正在廣州某高校就讀“大二”的小張,已答應(yīng)在今年暑假里給您的令郎輔導(dǎo)功課。
分析:句中的“令郎”就是敬稱對方的兒子,前面的定語“您的”是多余的成分,應(yīng)該刪去。
以上是敬謙詞誤用的表現(xiàn)。在現(xiàn)代社會人與人的交際中,因不了解敬謙詞的詞義和用法而出現(xiàn)誤用的情況并不少見。究其原因,主要是沒有準(zhǔn)確理解敬謙詞意義和用法。而根本原因就是文化修養(yǎng)不夠。要改變這種局面,最重要的是要加強文化修養(yǎng),正確理解敬謙詞意義和用法,這樣敬謙詞才能在人際交往中更好的發(fā)揮其作用。
參考文獻:
1、胡炯梅 談敬謙詞及其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運用 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 2007年6月
2、劉宏麗 關(guān)注成人敬謙辭運用的得體性——由敬謙辭的誤用所想 中國成人教育 2007年5月
3、田希 談?wù)Z言得體中的“敬詞謙語” 語文天地 2005年21期
申雅輝,女,碩士,廣西廣播電視大學(xué)文法學(xué)院講師,主攻方向:漢語語言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