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藍欣
美國朝野現(xiàn)在流行把奧巴馬的經(jīng)濟刺激計劃同富蘭克林·羅斯福的“新政”相比。其實,兩者是風馬牛不相及的。羅斯福“新政”是治本而不是治標。他三管齊下,所謂“三R”同時并進,即恢復經(jīng)濟(Recover)、救濟貧困(Relief)、改革體制(Reform)。當時的美國還不是世界經(jīng)濟首屈一指的大國,美元也遠遠沒有取得“帝國貨幣”的地位,因此羅斯??偨y(tǒng)制定新政時沒有受到“帝國心態(tài)”的羈絆,對美國經(jīng)濟體制的利弊得失也看得比較清楚。
奧巴馬總統(tǒng)則不同,他在試圖拯救一個超級大國長期賴以生存的帝國經(jīng)濟體制。從長期戰(zhàn)略層面來看,他面臨的是一個如何保住美國一枝獨秀的霸權地位的問題。美國依靠美元的地位建立了“消費經(jīng)濟”體制,即在雙赤字狀態(tài)下長期保持入不敷出的政府消費———特別是海外軍事干預,和大眾借貸消費。這種典型的帝國生活方式在經(jīng)濟全球化的今天已經(jīng)難以為繼。但美國人對此卻早已習慣,要徹底改變幾乎是不可能的。
從策略上看,奧巴馬政府有意采用治標不治本的措施,即用大量發(fā)行貨幣作為刺激經(jīng)濟的基本選擇,其他方面的改革,特別是國際金融體制的改革則是隔靴撓癢。雖然在伊拉克開始戰(zhàn)略收縮,但并不放棄大中東和大中亞的戰(zhàn)略目標。雖然同意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追加資金,但無非是聲東擊西,不愿放棄美元的特殊地位。同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時期的一個根本不同點是,美國政府現(xiàn)在依靠國外的借貸資金保住美國的地位。我們必須看到,美國應對這場金融危機的主要目標是竭力抵制向“后帝國時代”過渡。今后即使迫不得已,也要利用目前的地位尋找一個軟著陸點。
對這一點,昔日的歐洲大帝國看得比一些新興大國(特別是美國的主要債權國)要清楚得多。歐洲大國都是歷史上的一些老牌金融大國,它們一眼便看穿美國要其他國家采取美國的刺激經(jīng)濟方法的動機:那就是逃避全球金融體制的改革,從而能夠繼續(xù)利用美元的地位操縱世界貨幣和投資市場。當經(jīng)濟復蘇到來之際,全球經(jīng)濟還是要唯美元的馬首是瞻。所以在G20峰會上,歐美難免一戰(zhàn),不少西方媒體已經(jīng)開始使用“跨大西洋對射”這類刺激的詞眼了。
中國如何應對?中國應當毫不猶豫地支持歐洲要求改革的基本立場,而不僅限于對現(xiàn)存國際金融機構的追加資金。首先,中國的國有資產在美國并無任何實質性的保障。盡管我們曾多次要求美國“確?!逼浒踩?,美國的回應只是靠兩張嘴皮。即使是好聽的話也要仔細掂量一下,美國國家經(jīng)濟顧問委員會主席薩默斯說美國是中國美元資產的“理財能手”。不消說,在華爾街金融泡沫沸騰的時期,麥道夫也是用這樣的言詞賺取人心的。憑什么能夠使我們相信美國的口頭承諾呢?
長期以來國內金融界似乎有點恐美癥。從美國市場賺來的外匯,甚至還有從世界其他地方的外匯盈余為什么一定要變成美元資產?基本說辭無非是兩個:一是中美經(jīng)濟的相互依存。在金融危機爆發(fā)前,購買美元資產被認為是最有利可圖的投資方式之一。有人甚至用兩根血管相通來加以描述,說什么中國商品向美國出口,而美元向中國回流,這豈不是兩全其美的好事。問題在于,這種過于強調貿易立國的思路忽略了美元的國際政治大背景。當美國金融危機爆發(fā)以后,美國國債即使已經(jīng)處于零收益的狀況,債權國的美元資產撤不出,兩根血管必然開始導向一個心臟,強力支撐美國聯(lián)邦儲備局任意控制美元發(fā)行量的主導權,而擁有大量美元的債權國卻只能坐以待斃。中國多元化外匯管理一直是雷聲大雨點小,以至于現(xiàn)在不但被巨額美國國債套牢,而且還背負大量的有毒金融資產。
其二,認為美國國債是最安全的投資產品。但投資安全至少要以不蝕本錢來定義,但就奧巴馬政府目前的政策趨勢來看,連美國國債保值這一點都很難做到,不要說那些投在金融機構的資金了。在上世紀70年代初,美國政府突然宣布放棄布雷頓森林體系的金匯兌本位制,公然對全世界的美元持有者采取賴賬的方式。但這一次奧巴馬政府并不需要采取同樣的方式來使債權國的資產縮水,通貨膨脹就是一把殺人不見血的利刃。歷史上美國政府屢屢采用這種手段籌集戰(zhàn)爭資金,并將通脹壓力轉移到國外。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里,“美國經(jīng)濟打噴嚏,歐洲經(jīng)濟必得肺炎”早已成為家喻戶曉的名言。
中國必須從這次危機中吸取教訓。中國也嚴重感染了美國病毒,這是毋庸置疑的。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債權人不得不低聲細氣,吞下對美貿易和美元資產上遭受雙重打擊的苦果,而債務人卻趾高氣揚,不但濫發(fā)紙幣,而且還要對債權國指手畫腳。應當說,歐洲人強調把全球金融體制改革放在首要位置的思路是抓住要害的。只有釜底抽薪的方法才能迫使美國認識到原有的游戲規(guī)則已經(jīng)不適用,從而不得不改弦易轍,回到健康的經(jīng)濟政策軌道。歷史上出現(xiàn)的大帝國幾乎都是被窮兵黷武的惡劣的財政習慣拖累,以至于不得不放棄其霸權地位。美國當然也不能免俗?!?/p>
(作者是本報特約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