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軍
別具一格的工作作風(fēng)
如今的邯鄲人大都把審視歷史的目光集中在趙國的大腕兒名角兒身上,記住了諸如武靈王、廉頗、藺相如、李牧等大人物,惟獨沒有記住史冊上偶露崢嶸的郭開先生!
郭開先生是趙悼襄王(名偃,公元前244年-公元前236年在位)身邊的紅人,雖談不上威名赫赫,歷代史書對其也著墨不多,但論其個人官場活動能力和辦事手段,在趙國近200年皇皇歷史上,還是可圈可點、并占有一席之地的。現(xiàn)在的邯鄲人真不該小覷他、忘卻他。
郭開先生不屬于廉頗那種類型,常常在聚光燈下、兩軍陣前,凡事張牙舞爪、耀武揚威;也不像藺相如那樣膽大心細,小巷回車,與霸權(quán)主義打交道;更不像武靈王那樣張狂另類,不滿現(xiàn)狀,野心勃勃,開疆擴土,改革變法,非把天下弄出點兒動靜不可。
相反,郭先生平時深居簡出、寡言少語,工作和生活都很低調(diào)。但這并不妨礙他另辟蹊徑,懷揣和別人同樣蠢蠢欲動的遠大人生欲望,成就另一番令人側(cè)目的勃勃事業(yè)。他既不效仿那些沒文化的武將們,奔赴疆場廝殺爭功,也不羨慕那些咬文嚼字的文臣們,窮經(jīng)皓首,博得半世功名。他只身潛入邯鄲城的宮帷深處,低眉順目,耐住寂寞,陪伴在兩代趙王左右,絞盡腦汁去博得君王歡心。他奴顏媚骨,喜怒不形于色,先趙王之憂而憂,后趙王之樂而樂,小心翼翼地踩出了一條別人很難涉足的人生騰達之路。
郭開先生最大的優(yōu)點是:善于從君王身邊那些別人不屑一顧的小事情做起。他真正懂得君王之事元小事,特別能理解和體諒一國之君的難處與苦惱,恰到好處地搔到君王的癢處,與君王虛與委蛇,做出一副魚水情深狀。他不屑效仿藺相如,像新聞聯(lián)播、焦點訪談那樣,一本正經(jīng)地和君王討論什么和氏璧的去留問題;他更討厭李牧,經(jīng)常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為借口,把君王對匈奴的作戰(zhàn)方針當作耳旁風(fēng)。
他深深知道,作為偉大統(tǒng)帥的趙偃先生,日理萬機,身心疲憊,已經(jīng)夠頭疼的了,決不能再拿工作上的瑣事為其添堵。他只與君王閑聊一些工作之外的輕松話題,比如時不時給君王講幾段坊間流傳的葷段子,弄張外國毛片或什么兒童不宜之類的禁書,讓君王在工作之余消遣輕松一番,為君王的業(yè)余生活增添了不少溫馨色彩。其效果出奇地妙,兩代君王雖然嘴上毫無表示,但心里特別受用,這就決定了郭開先生在趙國穩(wěn)如泰山的政壇地位。而郭開先生更是心領(lǐng)神會,心知肚明,在趙國政壇上過著悠哉悠哉般的神仙日子。
此外,郭開先生還時常為君王生活上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提供方便,排憂解難,常常令君王在一身輕松之后,神清氣爽地投入到工作當中。比如郭開先生在體會到自己“家里紅旗不倒、外面彩旗飄飄”不可言狀的妙處后,就及時想到了君王“一日三餐”公式化宮廷生活的膩味。他隔三差五地主動從外面悄悄帶幾個美眉回來,讓君王開開心、換換口味。君王龍顏大悅,還動了真情實感,把其中一位表現(xiàn)出色的美眉留在內(nèi)宮,并擦出愛情火花,生下了后來大名鼎鼎的趙遷。
這下郭開先生的功勞大了去了,廉頗攻下多少座城池,藺相如去過多少趟秦國,能抵得上郭開先生這一樁功勞?郭開先生此舉與那個商人呂不韋的奇貨可居,有異曲同工之妙。如今原子彈都爆炸了,飛船都上天了,人的腦子都市場化了,但要超過郭先生諸如此類的能力和貢獻,邯鄲人奮斗了2000多年,還沒有第二個!
有投入就有回報。從不顯山露水的郭先生,其奇特的才能終于贏得趙國兩代國王的賞識和倚重,甚至還被悼襄王趙偃特聘為太傅,擔(dān)當起培養(yǎng)趙國下一代國王趙遷的重任。郭先生在趙國的官場如魚得水、游刃有余,名副其實地成了兩代君王面前一臉忠貞的鯊魚,幾乎沒有他擺不平的事兒。
僅憑這一點兒,郭開先生不僅身居趙國士大夫的金領(lǐng)高位,而且還被當時世界最大的公司——秦王國,高薪聘為特級企劃顧問。
郭開先生每年除在趙國拿年薪紅包之外,還能賺取秦王國的巨額外匯。秦王不惜拿出5萬兩傭金,聘用郭開先生。秦王的銷售經(jīng)理王敖,一次就支付郭開先生見面費3000兩,雙方合作協(xié)議達成后,又支付郭開先生7000兩。同時,秦王還為郭開先生全家辦理了移居國外的護照綠卡,并在秦國獎勵給郭開大量的地產(chǎn)別墅。如果趙國這家公司倒閉了,郭開先生移居秦國,照樣安居樂業(yè),依然是資深望重的成功人士。
苦心經(jīng)營N年,郭開終于在大部分人尚未脫貧的趙國,率先步入先富一族,成為當時趙國為數(shù)不多的精英人物。其不可多得的曠世奇才和自身價值,也得以充分體現(xiàn)。
打壓廉頗
在市場經(jīng)濟尚處于蒙昧狀態(tài)的趙國,國民的仇富心態(tài)比今天要嚴重得多。那些失地?zé)o業(yè)、遭受戰(zhàn)亂流離的平頭老百姓們,對郭開先生的嫉妒就不用說了。就連國家機關(guān)中的文臣武將們,電普遍存在著紅眼病蔓延現(xiàn)象,經(jīng)常對郭開先生的行為議論紛紛,說三道四。恃功自傲的廉頗,就是他們當中頑固不化的典型代表。
廉頗自己不開源創(chuàng)收,反而經(jīng)常對郭開先生的兼職行為和高雅的生活方式,公開品頭論足,喋喋不休,嚴重地損害了郭開先生在趙國政壇上的光輝形象;此外,廉頗長期在外攻城略地掙表現(xiàn),以抬高自己,伺機打擊郭開先生為君王工作的積極性。這令事業(yè)蓬勃、風(fēng)頭正健的郭開先生苦惱不已。他想,若不給廉頗點兒厲害嘗嘗,他今后還怎么在趙國立足?但郭開先生不像廉頗政治上那么幼稚可笑,遇事哇哇暴叫,一蹦三尺高。他既然能把兩代君王侍奉得服服帖帖,整整廉頗,還不是小菜一碟!他一貫的手段是刺刀戳人不見紅,于無聲無息中致人非命,而且對方至死也不知道暗箭來自何方,冷槍源于誰人之手。
老國王趙丹一死,趙偃剛繼位,郭開先生立即抓住了時機。僅憑他與趙偃之間的魚水之歡,說廉頗老了,不能勝任工作了,就讓正在前線廝殺的廉頗交出了軍權(quán),逃往魏國。郭開先生眉頭一皺,就能撬翻趙國的衛(wèi)國棟梁,不僅為自己剪除了政治異己,而且為其兼職的秦國解除了一道軍事障礙。
然而沒過幾年,郭開先生又開始惴惴不安。那個被秦國打得焦頭爛額的趙偃,再次想到了殺敵不怕死的老廉頗,派使者唐玖請老將軍回國效命。郭開先生不干了,廉頗若再回趙國,不僅嚴重影響自己在趙國的遠大前程,而且還會干擾自己正常有效地履行與秦國簽署的秘密協(xié)議。
郭開先生當機立斷,拿出黃金二十鎰(古代重量單位,合20兩),神不知鬼不覺地買通使者唐玖,在君王面前譖言:“廉頗老矣,尚能飯,卻一頓三遺矢!”這令寄人籬下的廉老將軍,只好“侍杖聽潮聲”,心徒壯,歲將零,渺神京,一事無成,最后在“我思用趙人”的悲壯聲中赍志而歿。
廉頗老將軍到死也想不明白,他曾效命四五十年的趙國,究竟為
什么拋棄了他。只有幾百年后宋朝的辛棄疾拿他說了一回事兒,兼帶為他鳴了一回不平:“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但這事兒也不能全怪郭開先生,其實趙偃準備再次起用廉頗老將,也不是心甘情愿、出于真心。實在是眼下的趙國江山在秦國的頻頻攻擊下,已載不動許多愁,他想起老將廉頗也是實出無奈。
當初趙偃驅(qū)逐廉頗,雖有郭開先生的讒言之“功”,但更有趙偃卸磨殺驢的本意,如今趙國的這盤磨轉(zhuǎn)不動了,又想起再給廉頗套上籠頭,這豈不是等于抽趙偃自己的嘴巴?讓身份無比尊貴的趙偃抽自己嘴巴,可能比讓他親自披掛上陣還難。
如果趙偃真想起用廉頗,別說“三遺矢”,就是把屎拉在馬背上,廉頗不還得照樣掄大刀片子沖鋒陷陣?就算是廉頗老胳膊老腿不方便了,也得坐在手推車里用大腦指揮打仗!后來的諸葛亮不也是長期坐在手推車里行軍打仗嗎?
顯然“王遂不招”,理由牽強附會得很。郭開先生的所作所為,只不過恰恰搔到了趙偃自己摸不到的癢處,替趙偃處理了一件自己不便出面的尷尬事兒而已。
毀李牧。賣邯鄲
掀翻一個廉頗,并不足以昭示郭開先生堅不可摧的政壇實力。事隔16年后的公元前229年,他的弟子趙遷當政時期,歷史又給郭開先生提供了一個充分展示其拳腳的寬廣舞臺。
老矣的廉頗,早已腐爛成泥。而郭開先生卻是寶刀不老,風(fēng)頭仍健,在趙國廟堂陰風(fēng)搖曳的帷幕后面,又一次拉弓放箭了。這回郭開先生瞄準的是趙國當時惟一的、也是最后的一根擎天柱——一代名將李牧。郭開先生做事還真有點兒爺們氣概,專捏核桃不捏柿子。他收拾過一個剽悍的廉頗之后,再次收拾了戰(zhàn)功和聲名均不在廉頗之下的李牧。
多少年來,中原各國對匈奴的搶殺擄掠,一直是一籌莫展。但自李牧鎮(zhèn)守雁門關(guān)以來,一向剽悍的匈奴也開始一籌莫展,不敢越雷池半步。秦國的一個個戰(zhàn)神名將——恒齮、王翦以及楊端和等——在李牧面前,不是全軍覆沒,就是望而卻步。而從不領(lǐng)兵打仗的郭開先生,卻有辦法令李牧死無葬身之地,叫人不能不佩服他超人的膽略和智慧。
郭開先生的膽略和智慧,既來自于秦國糖衣炮彈的巨大威力,更來源于他對專制政權(quán)運行機理的嫻熟掌控。要制服手握重兵的戰(zhàn)將,就不能再用兵書戰(zhàn)策與其列陣鏖兵,要把專制政權(quán)玩弄于股掌之中,就不能講什么民主法治。只要把這家政權(quán)的總舵主趙遷糊弄住,在趙國就沒有他郭開辦不成的事兒。郭開先生對付戰(zhàn)神李牧的秘密法寶是:誣陷其擁兵自重,謀反叛國。在天網(wǎng)恢恢的詔獄體制內(nèi),桀驁不馴的李牧比綿羊還老實,乖乖地交出了軍權(quán)帥印,還有自己脆弱的生命。
玩掉一個李牧,仍不足以顯示郭開先生的智慧和能力,更不能滿足郭開先生欲壑難填的人生遠大企圖。隨著他在趙國羽翼的日漸豐滿,自身實力的與日俱增,他已不滿足于秦國王敖送給他的那幾萬兩金子。他人生的終極目標是,脅迫趙國 的董事長、自己的那個混蛋弟子——趙遷——賣掉整個趙國的國有資產(chǎn),為他的職業(yè)經(jīng)理人生涯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然后到秦國安度晚年。
于是,郭開先生在秦將王翦、楊端和的武力配合下,三番五次連唬帶嚇地向趙遷灌輸投降主義迷魂藥:“以臣愚見,秦兵勢大,不如全城歸順,不失封侯之位?!痹诠蛹魏皖伨鄣膹妱抛钄r下,郭開先生依然從容不迫,一計不成,又生二計。他秘密致信秦國董事長贏政,說趙王國已是強弩之末,旦夕且下,如果由他里應(yīng)外合,再加上秦國的最后一把火,就能把邯鄲城拿下,還有那塊令幾代秦王覬覦已久的和氏璧,也可以完璧歸秦。
如果完璧歸趙的藺相如地下有知,不知該作何感想?渾渾噩噩的趙遷,早已是夢里不知身是客。興奮的贏政,聞訊立刻率大將李信及3萬大軍,星夜取道太原路,兵臨邯鄲城下,晝夜攻打?;袒滩豢山K日的趙遷,早已六神無主,再也經(jīng)不住郭開先生甜言蜜語般的軟磨硬泡,稀里糊涂地打開了還算堅固的邯鄲城門,懷抱價值連城的和氏璧和趙國的千里沃野圖,在贏政的腳下長跪不起。
忘卻郭開是我們的錯
出乎趙遷意料的是,贏政不但未對其封侯,反而把他流放到房陵(今湖北省房縣),而郭開先生立即被贏政奉為座上賓,并被敕封為秦國上卿。此時的趙遷才如夢方醒,大呼上當,但為時已晚。
從此,郭開先生與曾經(jīng)親密無間的趙遷、安身立命的趙國,徹底分道揚鑣了。
趙國的最終命運,也許是趙國一代代勵精圖治的國君、一個個嘔心瀝血的忠臣良將所始料不及的。而這一切全都在郭開先生的預(yù)料和掌控之中,按部就班地發(fā)生和發(fā)展著。他運籌帷幄的不是趙國的江山社稷、國計民生,而是他自己一生的仕途官位和榮華富貴。
三國時期的宦官黃皓,應(yīng)該是郭開正宗衣缽的地道傳承者。他在《三國演義》中精彩上演了一回“詔班師后主信讒,托屯田姜維避禍”,不但弄得姜維功敗垂成,回家種地,還讓阿斗把老爹拼死拼活掙下的家業(yè)玩到了盡頭。
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宋朝時期的秦檜,應(yīng)該是郭開最著名的關(guān)門弟子,他的事跡昭昭,已是無人不知,也毋庸我在此贅述。但我要說的是,后世的人們不僅記住了岳飛,還都記住了大名鼎鼎的秦檜。人們在給岳飛建廟立祠的時候,不僅給岳飛塑像,同時也不忘為秦檜塑像,只不過秦檜的塑像是跪著的,甚至還有秦檜老婆陪同的跪像。
遺憾的是,大多數(shù)人都知道大名鼎鼎的秦檜,卻沒有幾個人知道秦檜的祖師爺郭開先生在邯鄲城的奮斗發(fā)跡史。別人遺忘了郭開還情有可原,而邯鄲人忘了郭開就太不應(yīng)該了。在邯鄲人把廉頗、李牧的塑像請進叢臺下的七賢祠時,竟沒有人想到也該把郭開先生請進祠內(nèi)。真該讓他也像秦檜一樣,永遠跪在廉頗、李牧的腳下,跪在趙國歷代人民的腳下!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尤其像郭開之類的歷史人物,不能光深深地烙在趙遷的個人心窩,更應(yīng)該鐫刻在邯鄲世代人民的心窩,他是邯鄲人永遠的痛,更是我們民族永遠的痛!
君不見,幾千年來郭開的陰魂不散,鬼影幢幢,傳承其衣缽者層出不窮,不可勝數(shù)。郭開個人的成功,就是廉頗、李牧等一群人的悲?。还_個人的暴富,就是趙國大多數(shù)人、的暴貧;郭開個人的得逞,就是趙國整個民族的災(zāi)禍。
令我們聊以自慰的是,正當郭開先生春風(fēng)得意、浩浩蕩蕩從邯鄲往咸陽搬運他的巨額財產(chǎn)時,一伙身份不明的強盜,不僅搶走了他販賣趙國資產(chǎn)的金銀財寶,還順便捎走了他的頸上人頭。但愿這段史料是千真萬確的。
(摘自《傳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