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延寶 羅巖峰
【摘 要】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目前,青少年在校園內外出現(xiàn)的違法亂紀、不愿學習等現(xiàn)象有增無減。究其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是家庭教育出現(xiàn)問題,是導致青少年出現(xiàn)以上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為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家庭教育對學生產生的影響。
【關鍵詞】家庭教育 青少年 影響
青少年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未來主力軍,他們能否健康成長直接關系到整個國家、整個民族的命運。因此,加強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目前我國德育工作刻不容緩的責任。黨和國家非常重視和關心青少年的成長,《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和《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是新時期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綱領性文件,為我們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德育工作實踐反思
在兩個“文件”精神指引下,通過相當長的德育工作實踐,越來越使筆者感到困惑學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原因,不是學校德育工作本身出現(xiàn)了問題。今天黨和政府對學校德育工作,可以說十分重視,超越了歷史任何時期,無論從人員配備還是資金的投入,還是德育工作者隊伍整體素質水平。然而,青少年中表現(xiàn)出的違法亂紀、自干墮落等現(xiàn)象,具有關的資料統(tǒng)計,目前是有增無減的。那么,危及各級各類學校德育工作的根源是什么呢?通過多年的德育工作和社會調查,筆者認為其根本原因是家庭教育走進了誤區(qū)。
二、學生們不同時期的表現(xiàn)
回顧歷史,20世紀70~90年代,學生在學校的主要表現(xiàn):
1.認真自覺地遵守校規(guī)校紀;
2.不無故遲到、早退、曠課;
3.上課認真聽講,課后認真完成作業(yè),班班都形成了“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
4.在勞動中,個個爭先恐后,摩拳擦掌,不怕苦、不怕累,超額完成任務;
5.在各種活動中,同學們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
6.校園內外,尊勞敬勞,爭做好人好事蔚然成風。
立足當下,學生在校園里的表現(xiàn),破壞校規(guī)校紀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相當一部分學生不想學、不愿意學,遲到、早退、曠課時有發(fā)生,不愛勞動,怕苦怕累,有的學生甚至累一點什么都不想干,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以“自我”、“自由”主義為主,嚴重地傷害了他人和集體的利益。為什么時間僅僅相差了十幾年,學生們的表現(xiàn)卻大相徑庭。
三、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
20世紀七八十年代,家庭子女多,當時我們國家處于十分貧困時期。因此,孩子從七、八歲起,在家里開始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到了十一二歲后,逐漸幫助家里做一些體力較重的活,從小就養(yǎng)成了不怕苦、不怕累的優(yōu)秀品質。由于家庭子女多,父母從小就要求子女們要互相愛護,互相幫助,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打下了與人和睦相處的良好品德。在孩子上學以后,家長教導孩子們要好好學習,成為毛主席的好孩子,成為社會有用的人。這就是在孩子啟蒙時期對孩子實行的一種偉大理想教育。孩子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在家庭這種潛移默化的教育中逐漸形成了。在今天看來,這就是對孩子們實施的正確的思想品德教育。
20世紀90年代以后,由于獨生子女的出現(xiàn),家庭教育觀念從此發(fā)生了巨變。父母不知該如何正確教育子女們,真是捧著怕嚇著,含著怕化了。不論事情大小,不論對錯,所有的事都由父母承擔,就連穿衣戴帽、背書包、系鞋帶這樣的小事也得父母幫助,孩子要什么,父母就給什么,這讓孩子們從小就養(yǎng)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不給就撒潑的壞習慣。父母擔心孩子在外面受委屈,從上幼兒園起就教唆孩子與人相斗。孩子上學后,每當犯錯誤時,家長通用的教育口號是:“你給誰學呀,你給你自己學呢!”由于這樣狹隘的小農意識的教育模式,使孩子從小就養(yǎng)成了嚴重的自私性。自私性是產生一切不良現(xiàn)象的根源。孩子從上學開始就缺乏強烈的愛國意識,缺乏遠大的理想,學習時就缺乏動力,也就談不上刻苦與拼搏。這也說明現(xiàn)在許多家長們確實不懂個人發(fā)展與社會發(fā)展的關系,因此,導致了家庭教育的失敗。今天,我們見到學生在學校里不良的表現(xiàn)就不足為奇了。另外,單親家庭的出現(xiàn),一些離異雙方的父母由于不能夠正確看待婚姻,在子女面前相互攻擊對方,指責對方,埋怨對方,卻不知在孩子幼小的心靈深處埋下了仇恨的“種子”,當孩子到了初中以后,遇到不順心的事,與他人非打既罵。更由于他(她)們從小缺少父愛或母愛,缺少對異性的了解,當他(她)們到了初中以后,就極力地尋找異性伙伴。因此,導致了初中生早戀問題的出現(xiàn)。為此,荒廢了學業(yè),同時引發(fā)了一系列惡性事件的發(fā)生。再次,有的家長仍然信奉棍棒子出孝子的觀念。教育孩子時,經常采取暴力行為,同樣這些孩子在外面和其他學生發(fā)生矛盾時,也經常采取暴力的手段。還有的家庭不會把矛盾由大化小,由小化了,而是經常吵吵鬧鬧,不能給孩子們提供一個安穩(wěn)的環(huán)境。家是孩子們避風的港灣,是孩子同家長交流情感、請教問題、相互溝通的場所。可是,孩子經常見到是父母之間相互爭吵的場面,時間長了就不愿意回家了。他們能到那里去呢?能去的地方就是網(wǎng)吧。青少時期的孩子們還不成熟,對“真、善、美、惡、丑”他們還不能完全判斷清楚。此時,他們“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他們沾染這樣那樣的問題,父母和社會都是有責任的。
四、必須高度重視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正確與否將對青少年思想品德的成長產生深刻的影響,這是不爭的事實。因為父母是孩子最親最敬的人,自然孩子也最聽父母的話。父母是孩子成長中的啟蒙老師,尤其是對孩子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會產生根深蒂固的影響。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栽什么黍苗,結什么谷,撒什么種子,開什么花。學校教育面對家庭這種不正確的教育產生的這種根深蒂固的影響,自然也就顯得蒼白無力。家長反過來還要借問學校是怎么教育的,這使筆者自然想起了魯迅先生棄醫(yī)從文的那段歷史,帝國主義的鐵蹄任意踐踏我國領土,無惡不作,當時中國的青年人不正是處于那種缺乏強烈的民族感、愛國心的麻木不仁狀態(tài)嗎?
今天,我們有許多青少年由于缺乏明確的學習目的,不愛學習、不愛勞動、不尊老敬老,又何談愛國。在課堂上每當談起為什么學習的問題時,許多同學都抱以嗤之以鼻的態(tài)度。為了讓青少年健康的成長,將來成為社會主義建設有用合格人才,筆者將高聲地呼吁全社會的父母們,我們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不然害人、害己、害了社會。同時,我也在這里呼吁黨和政府,在重視學校德育工作的同時,也要高度重視家庭教育??梢圆扇V泛的教育形式,如通過單位、社區(qū)或開辦學習班等,盡快地提高家庭對孩子正確教育理念,徹底地鏟除這棵毒瘤,從而達到對青少年德育教育標本兼治的功效;從而使我們偉大祖國未來的花朵,更加茁壯成長,祖國的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