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詩苑
我今年65歲了,退休前是一名小學校長。1999年,在一次體檢中,我被查出得了乳腺癌。無獨有偶,2000年,老伴被查出得了前列腺癌。前后半年時間里,夫婦倆都被查出與癌癥有染,似乎應驗了“少時夫妻老來伴”這句老話,連得腫瘤也要做個伴!
得了這樣的病,都會對生活產生影響,但由于我們兩個人一起去面對癌魔,多少有些患難與共的感覺。我們比較樂觀,也很坦然:現(xiàn)在的醫(yī)學技術越來越發(fā)達,很多頑癥都有了根治的希望,我們應該與醫(yī)生積極配合,努力與癌魔抗爭。比如我,在坦然接受患上癌癥這一事實后,便積極配合醫(yī)生開刀、化療。2000年,我的病復發(fā)過一次,我從中得到了一些配合治療的經驗和認識,并在今后的生活中加以注意,因此一直到現(xiàn)在再沒復發(fā)過。
我和我老伴就這樣相互鼓勵,誰也不說放棄,“既來之,則治之”是我倆面對癌癥的態(tài)度。
生病后,我盡量讓自己忘記是個癌癥患者。我常對老伴說,我們一起上醫(yī)院看病,看完后走出醫(yī)院誰也不要提醫(yī)生說的什么話,開的藥就按時吃,就像吃飯。做化療就像外出辦事一樣,不要讓自己成天沉浸在“我是癌癥患者”的想法中。同樣是一年365天,快樂也是過,悲傷也是過,我們理應選擇前者,而且還要過得更加充實!
我是個閑不住的人。生病之后,我照樣參加社區(qū)的一些活動。在社區(qū)里,大伙兒把我當成一個能說會道、能彈會唱的大姐,有什么文化活動,居民之間有什么矛盾,就喜歡找到我,我也樂得做。能為社區(qū)奉獻一些愛心是很快樂的事,這種快樂更加讓我遠離憂愁和病魔?,F(xiàn)在,走在小區(qū)里,人人視我為知心人,這難道不是人生價值的又一種體現(xiàn)嗎?
提起我的充實生活,不能不說兩件事,一個是我學的布藝,一個是我的“音樂沙龍”。
我平時喜歡做手工,學會了布藝,還將其用在了表演服裝的裝飾上??粗枧_上的表演者胸前戴著的獨特的胸花,有誰會想到這是用生活中廢棄的絲襪做成,而且出自我這個癌癥患者之手呢?
我還喜歡唱歌,平常沒事的時候,就在家里和我老伴一起找樂趣。有時是我彈琴老伴唱,有時是二重唱我們互相鼓勵,從不讓生活中的任何事情影響到個人情緒。周末的時候,我們則邀請社區(qū)的朋友來家里舉辦音樂沙龍,熱鬧的場面、祥和的氣氛,給大家包括我們自己帶來了許多快樂。
我的健康理念就是:不管是什么疾病,只要你一退后,它就會逼近。人都要走向死亡的,開心也好,苦惱也好,都不能違背這一自然規(guī)律。既然如此,那為什么不樂觀一些?在這樣的精神引導下,我們倆今天的狀態(tài)都非常好。許多人根本就看不出我們是癌癥患者,因為我們每天都在笑中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