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立
(西南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成都610041)
從“小道”到“文學之最上乘”*
——明清小說的經(jīng)典化歷程
黃立
(西南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成都610041)
明朝中葉,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廣大的市民階層,白話小說以其豐富的題材和通俗易懂適應(yīng)了他們的要求。由于大批文人和小說理論家參與到小說的創(chuàng)作和對小說的評論之中,使明清小說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生動描摹世態(tài)的功能,明清小說的整體水平獲得了逐步的提高和完善,最終完成了從“小道”到“文學之最上乘”的經(jīng)典化歷程并對后世文學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
明清小說;小道;文學之最上乘;經(jīng)典化
從孔子刪定《詩三百》,創(chuàng)立儒家典籍開始,經(jīng)史子集就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據(jù)了主導地位,小說被認為是孔子不語,“君子弗為”的小道[1]?!稘h書·藝文志》中就有“小說家者流,蓋出于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為也。”[2]直到明代,小說這一文學形式才開始獲得迅速的發(fā)展。由于城市商品經(jīng)濟的萌芽和發(fā)展,產(chǎn)生了新興的市民階層,他們要求文化和文學的發(fā)展也能夠為他們服務(wù)。這就首先要求文學作品具有通俗性、大眾性和娛樂性,以豐富他們的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這一大批讀者的出現(xiàn)和他們對適合自身特點的文學作品的要求使得小說,主要是白話小說這一俗文學形式得以迅速發(fā)展和流行。
廣大市民階層對小說這一通俗易懂的文學形式的喜愛吸引了大量文人進行小說的創(chuàng)作,這些作者中有很多是科場失意的讀書人,其中不乏真才實學的文人。他們進入到小說這一小道的創(chuàng)作大大提高了小說的整體水平,使小說創(chuàng)作從宋元話本單純的故事講述發(fā)展成為具有一定社會意義和寫作技巧的藝術(shù)創(chuàng)新,小說題材也得到了極大的拓展。從最初的志怪傳奇延伸到各種不同類型的小說作品,如吳元泰著述的《八仙出處東游記傳》、余象斗編寫的《五顯靈官大帝華光天王傳》即《南游記》、《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出身志傳》即《北游記》、楊志和的《西游記傳》以及吳承恩創(chuàng)作的《西游記》等神魔小說;后來南陵笑笑生的《金瓶梅》和曹雪芹的《紅樓夢》等人情小說,吳敬梓的《儒林外史》等諷刺小說,《古今小說》、馮夢龍的三言、凌濛初的二拍、抱甕老人的《今古奇觀》等擬宋市人小說;蒲松齡的擬傳奇小說《聊齋志異》;文康的《兒女英雄傳》、石玉昆的《三俠五義》,俞樾重編著的《七俠五義》等俠義小說及公案;清末李寶嘉的《官場現(xiàn)形記》、吳沃堯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劉鶚的《老殘游記》和曾樸的《孽?;ā返茸l責小說。
在明清小說的興起和迅速的發(fā)展過程中,眾多文學理論家對小說這一文學形式的關(guān)注與推進是小說獲得認可與繁榮,成為文學正宗的重要原因之一。隨著廣大市民階層對故事性強而又通俗易懂的小說作品需求量的迅速增加以及日益增多的文人加入到小說創(chuàng)作的行列,使得小說創(chuàng)作在理論上獲得了極大的提高,并大大促進了小說的創(chuàng)作實踐,小說也從最初僅僅具有娛樂功能到后來具有描摹世態(tài)的審美功能,使民眾開化的教育功能和政治改良的宣傳功能。明代的顧炎武說得更加明確:“《三百篇》之不能不降而《楚辭》,《楚辭》之不能不降而漢魏,漢魏之不能不降而六朝,六朝之不能不降而唐也,勢也。用一代之體,即必似一代之文,而后為合格?!盵3]王國維也指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后世莫能繼焉者也?!盵4]李贄將小說納入文學創(chuàng)作的正宗,他將小說提高到與詩文并駕齊驅(qū)的地位,作者憤于“冠履倒施,大賢處上,不肖處下。馴致夷狄處上,中原處下,一時君相猶然處堂燕雀,納幣稱臣,甘心屈膝與犬羊矣?!盵5]他在《童心說》中指出只要有真性情,就能創(chuàng)作出好的作品,并不在于采取何種文學形式:“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茍童心常存,則道理不行,聞見不立,無時不文,無一樣創(chuàng)制體格文字而非文者。詩何必古《選》,文何必先秦。降而為六朝,變而為近體,又變而為傳奇,變而為院本,為雜劇,為《西廂曲》,為《水滸傳》,為今之舉子業(yè),皆古今至文,不可得而時勢先后論也。故吾因是而有感于童心者之自文也,更說甚么‘六經(jīng)’,更說甚么《語》《孟》乎?”[6]李開先在《詞謔》中對《水滸傳》的藝術(shù)價值作了大膽而充分的肯定:“《水滸傳》委曲詳盡,血脈貫通,《史記》而下,便是此書”。[7]在《水滸傳序三》中金圣嘆更是認為“天下之文章,無有出《水滸》之右者;天下之格物君子,無有出施耐庵先生之右者?!盵8]
明清小說批評多見于對作品的評點之中,李贄以《水滸傳》的評點開中國古代白話小說批評之先河,之后,各種不同版本的白話小說評點本大量出現(xiàn)。小說評點具有其靈活性,在小說每一章行文中間加入評點者的圈點、眉批、夾注、回評和總評等,評點的內(nèi)容或是作者抒寫自己的審美感受,或是對人物進行道德的評判,或是對小說故事、創(chuàng)作手法的評價,或是揭示小說的意蘊。小說評點這種批評方式雖然并未構(gòu)成系統(tǒng)的小說理論,但這種批評方式有助于讀者對小說的閱讀理解,擴大了小說作品的影響和傳播。明清時期,各種不同的小說評點本大量出現(xiàn),如毛宗崗本《三國演義》、《李卓吾批評忠義水滸傳》,金圣嘆刪改評點的七十回本《第五才子書水滸傳》、《水滸志傳評林》,黃周星定本的《西游證道書》,李漁評點的《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張竹坡評點的《皋鶴堂批評第一奇書金瓶梅》和文龍評本《金瓶梅》,脂硯齋本《紅樓夢》,王希廉、張新之和姚燮三家評點的《紅樓夢》等都流傳甚廣。
兩次鴉片戰(zhàn)爭以后,隨著西方文化源源不斷地涌入和報刊這一傳媒形式的出現(xiàn),許多文人開始投入到對西方文學作品的翻譯之中,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小說(novel)的翻譯。英國商人美查在上海創(chuàng)辦《申報》不久,就發(fā)表了英國小說家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所作《格列佛游記》(《Gulliver’s Travels》)中“小人國”部分的譯文《談瀛小錄》和美國小說家歐文的《瑞普·凡·溫克爾》(《Rip van Winkle》)的譯文《一睡七十年》。曾留學英國的伍光建先生也用簡潔明快的白話翻譯了大仲馬(Alexandre Dumas)的《俠隱記》《The Three Musketeers》(現(xiàn)通常譯為《三個火槍手》)等諸多外國小說作品。1899年由王壽昌口述原書內(nèi)容,林紓筆錄成文共同翻譯的《巴黎茶花女遺事》(《Camille》)在福州刻版印行,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大量翻譯作品的出現(xiàn)對中國文壇產(chǎn)生了巨大的沖擊,眾多文人不僅接受了西方的啟蒙思想,也接受了西洋小說。小說的通俗性和娛樂性吸引了大量知識水平并不高的讀者,擴大了文學的接受范圍,由此小說成為眾多有識之士宣傳進步思想,進行社會改革和啟發(fā)民智、變法圖強的有力武器。梁啟超等學者看到了小說寓教于樂的吸引力,喚醒民眾的最好方式不是空洞抽象的說教,而是文學作品潛移默化的感染,倡導“小說界的革命”。梁啟超在《論小說與群治之關(guān)系》中指出:“欲新一國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國之小說。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說;欲新宗教,必新小說;欲新政治,必新小說;欲新風俗,必新小說;欲新學藝,必新小說;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說。何以故?小說有不可思議之力支配人道故?!辈⒅赋鲂≌f具有“熏”、“浸”、“刺”、“提”四個方面的功能。[9]狄葆賢也在《論文學上小說之位置》中指出:“若能……專以俗語提倡一世,則從此祖國思想言論之突飛,殆未可量。而此大業(yè),必自小說家成之?!盵10]將小說從文人士大夫所不屑的“小道”提高到“文學之上乘”,在文學史上獲得了與詩、書、經(jīng)、史同等的地位,被視為文學正宗。
明清小說在迅速的普及過程中得以不斷進行自身的完善,小說作品開始具有極強的思想性,從單純的說教進而反映新時期的社會生活,描摹世事百態(tài)。明清時期,由于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西方文化的進入,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精神風貌發(fā)生了極大的轉(zhuǎn)變。追求個性的解放和現(xiàn)世的幸福成為一股強大的潮流沖擊著傳統(tǒng)的儒家道德價值觀和封建禮教的藩籬,追求真性情和欲望的釋放在市民階層中獲得了認可。許多作品反映了人們對于束縛人性的傳統(tǒng)價值觀的否定。如在《三國演義》中,作者就宣揚了個人英雄主義和個人價值的實現(xiàn)重于對封建道德教義的遵循?!傲记輷衲径鴹钡乃枷胩娲艘酝摹爸页疾皇露鳌钡挠^念,呂布甚至可以為實現(xiàn)個人價值和欲望出賣朋友,幾易其主。《西游記》中孫悟空不服禮教管束,率性而為,藐視象征天庭最高權(quán)威的玉皇大帝,最后大鬧天宮,對抗傳統(tǒng)禮教和法規(guī)?!端疂G傳》中一百零八位草莽英雄更是揭竿而起,在水泊梁山建立起自己的道德法規(guī)和處世原則。《紅樓夢》中寶玉和黛玉公開對抗傳統(tǒng)和社會所要求的讀書人尋求仕途經(jīng)濟,漠視封建禮教而追求愛情的自主;恪守傳統(tǒng)道德規(guī)范的寶釵和處于封建統(tǒng)治集團最高層的元春的不幸也暗示了封建禮教對女性的毀滅。這些題材和描寫無疑都對兩千多年來的儒家道德正宗提出了挑戰(zhàn),宣揚了民主、自由、平等的精神和追求自我價值實現(xiàn)的觀念。另外,小說中開始公開描寫男女兩性對情欲的追求和對財富地位的向往,作品中的男女主人公早已拋棄了儒家傳統(tǒng)道德體系對人性的束縛和異化。《金瓶梅》中西門慶和眾妻妾對財富和情欲無盡的追逐就是這種思想的鮮明體現(xiàn),西門慶短暫的生命都是在為追逐女性和財富而存在。
由于新的道德價值觀對傳統(tǒng)封建禮教的沖擊和女性文化修養(yǎng)的提高,許多女性成為小說的忠實讀者,所以明清小說中婦女的地位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女性開始成為小說中獨立的主人公出現(xiàn),許多作品都反映了女性作為獨立的個體對愛情和婚姻自主的追求。除了《紅樓夢》《金瓶梅》這兩部巨著將女性塑造成為絕對的主角,將女性的日常生活片段和內(nèi)心情感作為小說主要題材而大書特書,還有三言和二拍中的許多短篇作品如《玉堂春落難逢夫》、《宿香亭張生遇鶯營》、《金明池吳清遇愛愛》、《白娘子永鎮(zhèn)雷峰塔》等都歌頌了女性追求愛情、婚姻自主的要求和勇氣,《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等甚至將為社會所鄙夷的妓女作為了故事的絕對主人公而贊美謳歌,這些作品都是對明清時期女性文化和女性生活追求的真實寫照。
明清時期,由于社會教育對女性的開放和一大批思想家為女性地位得以提高以及社會對女性的尊重而強烈呼吁,如李贄就在其《答以女學道為見短書》中提出:“謂人有男女則可,謂見有男女豈可乎?謂見有長短則可,謂男子之見盡長,女子之見盡短,又豈可乎?”[11]使得這一時期出現(xiàn)了許多很有才華的女性作家,如陳端生、邱心如等,她們從女性獨特的視角出發(fā)反映了女子細膩的內(nèi)心情感和執(zhí)著的信念,創(chuàng)作出了大量優(yōu)秀的作品,如無名氏的《玉釧緣》、陶貞懷的《天雨花》、陳端生的《再生緣》、邱心如的《筆生花》、李汝珍的《鏡花緣》、李桂玉的《榴花夢》、藕裳的《子虛記》、程蕙英的《鳳雙飛》和秋瑾的《精衛(wèi)石》等。她們筆下的女性容貌秀麗,才華過人,極力想要擺脫女性附庸的地位,追求自身獨立的人格和在社會中的地位,施展自己的抱負和才華,追求婚姻和愛情的自主。這些作品像一部部女性宣言,為婦女砸爛封建枷鎖,爭取女性的權(quán)利和地位發(fā)出了聲聲吶喊。陳端生筆下的孟麗君不僅連中三元,身居要職,憑借自己過人的才智除強敵,安邦定國,而且敢于拒絕作為封建權(quán)威的皇帝的君權(quán),追求婚姻的自主。不愿服從未婚夫大男子主義的夫權(quán)對女性的歧視,要求個人的獨立,是這一時期女性文學形象的典型代表。這群女性作家的作品構(gòu)成了明清小說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對后世女性題材作品和女性作家都產(chǎn)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在眾多小說作者和小說批評家嘔心瀝血的創(chuàng)作參與下,明清小說在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上也獲得了極大的提高,作者對小說形式的近代化、作品的敘事方法、創(chuàng)作的行文布局、人物塑造、情節(jié)安排、氛圍創(chuàng)造、細節(jié)白描乃至語言的運用都極為關(guān)注。明清小說開始重視虛構(gòu)手法的運用,小說創(chuàng)作中開始注意以曲折的情節(jié)增強小說的可讀性,吸引眾多的讀者。張竹坡明確指出小說是虛構(gòu)之物,不必似記賬簿一般將日常生活細節(jié)一一筆錄,而應(yīng)“變賬簿以作文章”[12],改變?nèi)藗兊馁~簿說,將作品的閱讀與批評導向美的領(lǐng)域。金圣嘆通過對《史記》和《水滸》的比較,認為記史卻是以文運事,小說創(chuàng)作是因文生事,擁有充分的創(chuàng)作自由,“只是順著筆性去,削高補低都由我?!盵13]小說作品在人物典型形象的塑造上也有了極大的提高,在表現(xiàn)手法上還吸取了西方文學的藝術(shù)技巧,如人物的肖像描寫和心理描寫,李伯元的《海天鴻雪記》、曾樸的《孽海花》、蘇曼殊的《斷鴻零雁記》,乃至徐枕亞的《玉梨魂》,都有很好的心理描寫?!度龂萘x》、《水滸傳》就擺脫了以前小說作品對人物形象外貌行為千篇一律的共性描寫而使一個個人物形象躍然紙上,具有獨特的個性?!啊端疂G傳》寫一百八個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樣”,“任憑提起一個,都似舊時熟識?!盵14]作為明清時期小說創(chuàng)作高峰的《紅樓夢》,其中的人物已經(jīng)具有鮮明的性格特點,書中四百多個人物形象,有的濃墨重彩,如寶黛釵鳳,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一個個性格豐滿有血有肉的人物,即使書中著墨不多的人物如劉姥姥,甄士隱、賈雨村等人,都能讓讀者進入到他們的內(nèi)心和生活,感受到他們的存在。正如魯迅在《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中指出《紅樓夢》“其要點在敢于如實描寫,并無諱飾,和從前的小說敘好人完全是好,壞人完全是壞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敘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傊杂小都t樓夢》出來以后,傳統(tǒng)的思想和寫法都打破了?!盵15]明清小說也采用了新穎的敘事手法和技巧,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對《聊齋志異》的創(chuàng)作技巧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聊齋志異》雖亦如當時同類之書,不外記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寫委曲,敘次井然,用傳奇法,而以志怪,變幻之狀,如在目前;又或易調(diào)改弦,別敘畸人異行,出于幻境,頓入人間;偶述瑣聞,亦多簡潔,故讀者耳目,為之一新?!盵16]。在小說的創(chuàng)作中,作者還注意到語言的平實簡單,狄葆賢指出:“俗語之流行,實文學進步之最大關(guān)鍵也?!茉斐鲎钸m之新字,使言文一致者上也;即未能,亦必言文參半焉。此類之文,舍小說外無有也?!盵17]蔣大器在《三國志通俗演義序》中指出《三國演義》“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事紀其實,亦庶幾乎史。蓋欲讀誦者,人人得而知之,若詩所謂里巷歌謠之義也。”[18]張竹坡也稱贊《金瓶梅》“文字如行云冉冉,流水潺潺,無一沾滯死住”,“真是公孫舞劍,無一空處。而穿插之妙,又如鳳入牡丹,一片文錦,其枝枝葉葉,皆脈脈相通,卻又一絲不亂。而看者乃五色迷離,不能為之分何者是鳳,何者是牡丹,何者是枝是葉也。”[19]正是由于小說創(chuàng)作者和批評家的共同努力,明清小說在創(chuàng)作技巧上得以迅速提高,使明清小說徹底擺脫了“小道”的地位,出現(xiàn)了大量具有極高美學價值的文學經(jīng)典,在中國文學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明清時期的小說是時代發(fā)展的產(chǎn)物,它順應(yīng)了社會進步的要求,反映了社會前進的脈搏和普通民眾的文化需求,他們在社會發(fā)展進程中內(nèi)心世界的變化,以及新思潮對傳統(tǒng)道德價值觀的沖擊。由于大眾對新的文化樣式的需求,眾多文人參與到了文學改革的行列,為明清小說的創(chuàng)作、提高和發(fā)展嘔心瀝血。文學內(nèi)容和樣式的改革以及文學經(jīng)典的出現(xiàn)是時代前進的產(chǎn)物,是大眾在文化領(lǐng)域的要求,明清時期的學人在時代前進的步伐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將這一被視為“小道”而為前輩文人所不屑的文學式樣不斷改進完善而成為“文學之最上乘”并對后世文學創(chuàng)作和發(fā)展方向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在今天經(jīng)典極為缺乏的文壇上,明清小說曲折的發(fā)展歷程也許可以為我們的創(chuàng)作和文學的發(fā)展指明方向。
[1]論語·子張[Z].
[2]漢書·藝文志[Z].
[3]顧炎武.日知錄集釋(第21卷)[M].
[4]王國維.宋元戲曲史自序[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
[5]李贄.忠義水滸傳序[M].
[6]李贄.焚書·童心說[M].
[7]李開先.詞謔[M].
[8]金圣嘆.水滸傳序三[M].
[9]梁啟超.論小說與群治之關(guān)系[M].
[10]狄葆賢.論文學上小說之位置[M].
[11]李贄.焚書(卷二)[M].
[12]張竹坡.第一奇書非淫書論[M].
[13][14]金圣嘆.讀第五才子書法[M].
[15][16]魯迅.魯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209,338.
[17]狄葆賢.論文學上小說之位置[M].
[18]蔣大器.三國志通俗演義序[M].
[19]張竹坡.批評第一奇書金瓶梅(第十回回前評)[M].
(責任編校:朱德東、段文娟)
From“minority”to“the top of literature”——Canonization procedure of the novels in Ming and Qing Dynasty
HUANG L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Chengdu 610041,China)
In the middle of Ming Dynasty,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modity economy,the resident class made their debut in history.The improvement of their economic status gave them the advantages to request the society to produce some works and literary styles to meet their needs of spirits and culture.The novels in vernacular Chinese satisfied them with its colorful themes and simpleness of language.As many a scholar and novel critic took up the undertakings of creating and criticizing novels,the novels of Ming and Qing Dynasty contain deep ideological contents and function of world revealing and quality of novels of Ming and Qing Dynasty was improved and perfected greatly,which made them be able to finish the canonization from“Minority”to“the Top of Literature”and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following literature deeply.
novels of Ming and Qing Dynasty;Minority;the top of literature;canonization
I207.4
A
1672-0598(2009)02-0123-04
10.3969/j.issn.1672-0598.2009.02.024
2009-01-21
黃立(1972-),女,副教授,西南民族大學外語學院教師,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博士研究生,從事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