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美國公司將公布第一財季財報和市場預計財報前景不佳等因素影響,美國三大股指周一開盤走低,盤中跌幅均超過1%。此前一周,美國道指和標準普爾指數周漲幅分別高達3.1%和3.3%,全球絕大多數股指也隨之起舞,出現價量齊升、交投旺盛的場面,道指更在4周內累計漲了21%,創(chuàng)1933年以來最大的連續(xù)四周漲幅紀錄。與外界相比,在一季度漲幅高居全球前列的滬深股指卻顯得有些后勁不足,滬深股指上周周漲幅分別為1.91%和2.79%,但振幅卻高達6%-7%。
6日,亞太主要股市延續(xù)了上周的漲勢,出現普漲。其中,日本股市上揚1.24%,創(chuàng)下3個月最高收位,韓國股市也觸及6個月收盤高位。但隨后開盤的歐美股市卻走出普跌局面。歐洲三大股指當天高開后持續(xù)走低,收盤跌幅均在1%左右。
分析人士稱,G20峰會取得的成果,加上美聯(lián)儲主席伯南克“解凍信貸市場措施已初見成效”的講話令市場反應熱烈。一部分研究機構和分析人士進而認為,全球經濟衰退業(yè)已觸底,這一切令投資者的避險傾向降低,增加了投資、持股信心,從而刺激了證券市場交投的活躍。不過也有觀點認為,G20達成的共識和妥協(xié)是有限度的,其象征意義遠大于實際意義,IMF等固然得到注資,但這些金融機構的救市能力和效率早已為人所詬病。此次擴大注資僅僅增加了投入,卻未就發(fā)言權比例、資金管理監(jiān)督等最重要、也最具爭議的問題作任何解答。此外美國汽車業(yè)救市計劃擱淺,失業(yè)率創(chuàng)26年來新高,金融企業(yè)的財務報告也接連出臺,其他國家和地區(qū)也大同小異。目前過早斷言“見底”有些輕率。
和全球大多數市場不同,滬深股指今年的強勢很大程度是資金充盈所推動,而這種資金充盈是和諸如IPO暫停、銀根放松等因素緊密相連。隨著指數的上升,這些因素都可能悄然生變。此外本輪A股主力始終深陷金融、房地產、能源和個別題材股中,幾經騰挪,熱點切換始終難以完成,這對后市的發(fā)展從技術面上構成了不良影響?!ㄌ斩谭浚?/p>